科研产出
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在马铃薯中的应用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仅次于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和玉米(Zea mays)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最重要的块茎类作物。栽培马铃薯属于同源四倍体且以块茎繁殖,育种周期长、品种改良难度大。自CRISPR技术出现以来,已广泛应用在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的基因功能研究或品种遗传改良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CRISPR/Cas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并综述该技术在马铃薯抗病育种、块茎品质改良和其他生物学性状上的应用进展,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该技术在马铃薯应用中的展望,以期为利用CRISPR/Cas技术加快马铃薯性状改良和遗传育种提供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 马铃薯 CRISPR/Cas技术 基因编辑 遗传改良 育种


甘蔗属野生种割手密的育种利用进展与探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异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作物育种取得突破的关键。甘蔗(Saccharum spp.)是世界上主要糖料作物,但长期以来遗传改良进展缓慢,制约了甘蔗品种选育取得进一步的突破。甘蔗野生种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是甘蔗属中利用最成功的野生种,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育种潜力无疑是破解这一现状的积极选择。本文简要概述了割手密在遗传多样性及创新利用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割手密创新利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割手密育种潜力的新思路。


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不同时期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共24个,对其产量潜力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进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产量潜力随品种育成年份推进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年遗传增益相对较低,为0.34%。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趋势是株高降低、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减少、每穗粒数显著增加、抽穗期显著推迟,其年遗传进展分别为-0.24%、-6.03%、0.45%和0.06%;千粒重、生育期和穗长等基本保持稳定。对品种系谱及来源分析表明,CIMMYT小麦种质在以往云南省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改良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杂交籼稻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西南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通过对杂交稻米整精米率、垩白率、长/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含量共7项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及其与亲本关系的分析,以及该7项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提出改良籼型杂交稻米品质的途径:①要使杂交稻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蒸煮品质,应降低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增加长/宽,并选用双亲胚乳性状差异小的亲本;②要求杂交稻的整精米率高,必须选育整精米率均高的亲本;③要提高优质杂交稻的营养品质,可通过选育适当的亲本来实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