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蚕豆和豌豆锈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蚕豆Vicia faba和豌豆Pisum sativum锈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来自我国云南省玉溪市的4份豌豆锈菌分离物及云南、广西、重庆和四川省(区、市)的5份蚕豆锈菌分离物进行系统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自豌豆的锈菌WX1分离物对蚕豆和豌豆均具有高致病性,在侵染叶片上产生大量锈子器;分离自蚕豆的锈菌CX3分离物仅对蚕豆具有高致病性,能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夏孢子,而对豌豆的致病性相对较低,仅产生少量的夏孢子堆;分离物WX1和CX3对小扁豆和鹰嘴豆不具有致病性.基于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有不同寄主来源的蚕豆单胞锈菌分离物均聚类于一个系统发育组,但分离自蚕豆和豌豆的分离物分别聚类在不同的亚组.表明分离自云南省玉溪市豌豆上的蚕豆单胞锈菌Uromy-cesviciae-fabae应为豌豆专化型,定名为U.viciae-fabae ex P.sativaum,而来源于云南、广西、重庆和四川省(区、市)的蚕豆锈病病原菌为蚕豆专化型U.viciae-fabae ex V. faba.


蚕豆抗锈病鉴定方法的改进及资源筛选
《植物病理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锈病是由蚕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ciae-fabae(Pers.) Schroet]引起的蚕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提高蚕豆锈病抗性种质筛选的效率及准确性,本文采用混合菌株在温室条件下苗期接种、成株期评价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抗病材料K0772和感病材料K90315为对照,对1 416份材料(3个年度鉴定材料数量分别为290、517和609份)进行鉴定试验,其中重复鉴定材料77份.抗病对照K0772历年均表现为抗病(R);感病对照K90315分别表现为感病(S)、感病(S)和高感(HS).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品种K0772和K90315及重复鉴定材料的3年重复鉴定结果间差异并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重复鉴定材料组间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年度间的重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3年重复鉴定,获得高抗(HR)材料12份,抗病(R)材料47份,中抗(MR)材料18份.因此,利用混合菌源进行苗期接种和在成株期对蚕豆品种锈病抗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以用于蚕豆锈病综合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育种研究.


我国蚕豆品种资源对蚕豆锈病的抗性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 2002
摘要:1998~2000年对241份蚕豆品种(系)进行抗蚕豆锈病鉴定,其中表现高抗(HR)的材料2份,占0.83%;抗病(R)和中抗(MR)的材料131份,占54.36%,中感(MS)和感病(S)材料104份,占43.15%,高感(HS)的材料4份,占1.66%。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株高、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及粒重的材料抗性有差异。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