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部边疆山区陆稻可持续发展探讨——以云南省孟连县为例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10
摘要:在云南省山区农业生产发展中,陆稻不仅是山区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区农户的主要粮食来源。以陆稻生产为基础,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云南省陆稻主产区孟连县为例,结合孟连县陆稻生产综合发展情况,分别提取陆稻生产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经验,探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南部山区农户陆稻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山区农户的粮食安全程度,当地开展了以改良陆稻品种为主的陆稻技术推广措施。利用来自于云南南部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块类型上的改良陆稻与传统陆稻生产投入产出效益,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投入要素对陆稻单产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户生产改良陆稻品种的净收益显著地高于传统陆稻品种,台地上陆稻单产要显著地高于坡地;除了台地和改良品种对陆稻单产有正向影响外,农户适当增加磷肥和杀虫剂的投入也能有效地提高陆稻单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改良云南陆稻,选用国外半矮秆陆稻良种与云南高秆陆稻配成7×7不完全双列杂交作配合力、遗传力分析。配合力与材料有关,一般配合力(GCA)国外陆稻优于云南陆稻。国外陆稻着重选择有效穗数、结实率,云南陆稻重点选穗粒数。两类品种的特殊配合力(SCA)仅有效穗数、抽穗期、穗粒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用国外陆稻改良云南陆稻行之有效并得到育种实践证明;总结出低世代重点选株高、抽穗期和组合,高世代选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单株的复交、常规育种策略。同时对所用亲本作具体评价,选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亲本IRAT216、Tos2300、IRAT104和勐旺谷。就GCA、SCA对不同育种途径的作用、水陆交改良云南陆稻有效穗数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