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料蜂花粉灭菌对短头熊蜂工蜂群发育的影响
《中国蜂业 》 2024
摘要:为了探究饲料蜂花粉不同灭菌处理对熊蜂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同一来源的蜂花粉,设置对照组(Ⅰ:未灭菌)和4个灭菌处理组(Ⅱ:钴60Co辐照、Ⅲ:臭氧O3填充、Ⅳ:常压蒸汽加热、Ⅴ:60℃加热结合紫外线照射),分别饲喂短头熊蜂无王工蜂群,记录蜂群发育动态和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试验蜂群均能正常产卵,蜂群对灭菌组Ⅳ常压蒸汽加热的蜂花粉取食量(6.58±1.08 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Ⅴ组(P<0.05),幼虫拖出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未发育成雄性成蜂;Ⅱ钴60Co辐照、Ⅲ臭氧O3填充和Ⅴ60℃加热结合紫外线照射3组蜂花粉取食量、雄性蜂的发育期、子代数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始见雄蜂历时仅Ⅲ臭氧O3填充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饲喂灭菌组蜂花粉的蜂群未见感染真菌的幼虫,对照组感染率为16.67%;Ⅱ钴60Co辐照组和Ⅴ60℃加热结合紫外线照射组的雄性蜂初生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钴60Co辐照、O3填充和低温加热结合紫外线照射灭菌能保证蜂花粉的安全和营养,用于饲养熊蜂可以降低蜂群染病风险,提高繁育效率,对本土短头熊蜂工厂化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辣木与高丹草混合青贮效果的研究
《草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木(Moringa oleifera)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高丹草(Sorghum bicolor × S sudanese)含糖量高且生物产量大,两者均为营养丰富饲料资源.本研究将辣木叶(Y)、辣木枝(Z)与辣木枝叶(ZY)分别以6个比例(0、20%、40%、60%、80%、100%)与高丹草(G)混贮,青贮40 d后检测青贮饲草的感官品质(气味、色泽、质地)、发酵品质(有机酸含量)和营养成分[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碳水化合物(WSC)],探究不同辣木组织(Y、Z、ZY)和高丹草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结果显示,高丹草单贮感官评定总分最高,辣木叶与高丹草混贮平均分次之,辣木枝叶混贮感官评分等级最低;80%辣木叶与20%高丹草混贮显著降低了 CF和NDF含量,40%辣木枝与60%高丹草混贮显著降低了 CF含量并提高了 NFE含量,60%辣木枝叶与40%高丹草混贮显著降低了 CF含量并提高了 EE含量.综上所述,辣木叶、枝、枝叶与高丹草最佳混贮比例分别为80%、40%和60%,辣木叶与高丹草以80%和20%混贮时效果最佳,本研究为有效利用辣木与高丹草资源从而促进云南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辣木 高丹草 混贮 饲料 感官品质 发酵品质 营养特性


不同浓度复合液体维生素对凹纹胡蜂访问偏好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为配制凹纹胡蜂Vespa uelutina auraria Smith的人工饲料提供基本理论依据。2015年7月20日至7月24日,室外招引凹纹胡蜂,以分别添加了2‰、6‰和10‰复合液体维生素的40%蔗糖溶液作为试验组,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作为对照,观察其对4组不同食物的访问次数和访问时间。结果表明,凹纹胡蜂对2‰复合液体维生素组访问次数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6‰和10‰维生素组(P<0.01),而对含有10‰复合液体维生素的糖溶液组访问次数最低。此外,凹纹胡蜂访问2‰维生素组和6‰维生素组的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维生素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凹纹胡蜂对添加了2‰维生素的蔗糖溶液具有显著偏好。


云南省马铃薯饲用情况调查
《中国马铃薯 》 2014
摘要:选择云南省大春马铃薯主产区昭通、曲靖、昆明的10个县市和冬小春马铃薯的3个主产县为样本,对2013年农户马铃薯的生产及饲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春马铃薯的饲用比例平均为32%,冬小春马铃薯的饲用比例平均为5%。基于调查结果推测,云南省马铃薯饲用的平均比例为26.7%,总量为320万t,占全省饲料总量的8.5%。发现在大春作区,马铃薯饲用比例较大,其中,饲用比例在30%以上的区域,主要在昭通市;饲用比例在10%至30%之间的区域,主要为曲靖、昆明的县市;饲用比例在10%以下的区域,主要是冬小春作区。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