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Agrocybe aegerita(模糊匹配)
3条记录
田头菇属真菌信息素受体基因保守区克隆及多态性分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菌信息素受体基因控制着真菌有性生殖过程,研究其序列组成的保守性和多态性对于认识真菌系统进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简并引物从杨柳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ola)和茶树菇(A.aegerita)两种食用菌的16个野生菌株中扩增获得51条信息素受体基因片段.从各菌株中分别得到1-6条数量不等的片段,所有序列可分为两大类群.两种食用菌的少部分信息素受体基因序列聚在一起,大部分序列呈交错分布,显示出较远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多态性.经翻译获得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出更高的保守性,在最小进化树中,这些蛋白氨基酸序列可分为三大类群,茶树菇各菌株的氨基酸序列更明显地聚在一起,而且来自相近区域的菌株相似性最明显.基因邻接树和蛋白最小进化树分析都表明,真菌信息素受体基因的起源可能有两个.研究结果为真菌交配型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词: 信息素受体 有性生殖 简并引物 田头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序列特征的茶树菇及杨柳田头菇分离物快速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特异的DNA序列,快速鉴定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及其形态上易混淆种,给种质资源收集及利用提供有效工具。以云南采集到的18个菌株为材料,其中5株为A.aegerita,13个为A.salicacola,并对线粒体小亚基V9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A.aegerita比A.salicacola多1个约50碱基的插入片段,而其他序列组成一致。根据此特点,在插入区筛选到1个特异DraⅠ酶切位点。通过对18个菌株V9区PCR产物进行酶切,发现A.aegeritaV9片段能完全被切开,而A.salicacolaV9片段则为完整。根据此酶切方法,可以高效鉴定A.aegerita及A.salicacola2个近似种,为食用菌遗传及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 田头菇属 线粒体小亚基 酶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头菇属不同分离菌株杂交研究

生物技术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验证杨柳田头菇菌株YAASM0711的性遗传模式,探索田头菇属不同分离菌株间的杂交结果。方法:对菌株YAASM0962、YAASM0969以及茶树菇CS45做了交配型与种间杂交研究。结果:菌株YAASM0962其性遗传模式为四极异宗结合,4种交配型比例A3B3∶A4B3∶A3B4∶A4B4为6∶10∶14∶7;菌株YAASM0969和茶树菇CS45出现偏分离现象,只有两种极性出现,2种交配型比例分别为(YAASM0969,A5B5∶A6B6)38∶35和(CS45,A7B7∶A8B8)51∶55。菌株YAASM0711与YAASM0962、YAASM0969、YAASM0967、CS45之间杂交能形成具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且除茶树菇外均能产生子实体。结论:除茶树菇CS45外其余的菌株为杨柳田头菇,它们的有性繁殖方式应该均为四极异宗结合,伴随人工的栽培,其交配因子基因之间不断的重组、插入或删除引发偏分离现象,导致极性菌株比例失调,甚至使一些极性丢失。

关键词: 田头菇属 分离菌株 交配型 单孢杂交 出菇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