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群体培养特性研究
《生物技术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羊肚菌不同分离物在培养过程中形态学变化较大且极不稳定,通过同一子实体不同单孢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研究特别是产菌核能力的变化回答这些变化是否是由于多核菌株的不稳定性引起。方法:以不同来源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为材料,并以粗柄羊肚菌为对照,研究了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并对同一子实体及不同子实体产菌核和不产菌核单孢进行配对培养。结果: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按培养特征可分为9类,同等条件下每一菌株的培养特性保持稳定;在综合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CPDA)、葡萄糖硝酸钠琼脂培养基(GN)、酵母膏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进行转接培养时,可成功地将产菌核菌株转化为不产菌核菌株;尖顶羊肚菌同一子实体及不同子实体各产菌核单孢菌株产核数量及分布变化很大,交配后单孢之间性状会发生较大变化,包括菌核形态、菌丝形态、生长势,特别是产菌核能力会消失和发生转移。


云南羊肚菌rDNA的ITS序列与亲缘关系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07
摘要: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比对技术分析了根据形态挑选的14个羊肚菌子实体(其中11个来自云南,3个来自浙江)。结果表明,云南的11个羊肚菌子实体(M1~M11)可分为4个种:高羊肚菌(Morchella elata),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和大孔(宽肋)羊肚菌(Morchella costata)。浙江的3个羊肚菌子实体(M12~M14)经鉴定为未知羊肚菌种。14个羊肚菌子实体样品和GenBank中黑脉(小顶)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AJ698476)]、美味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AJ698475)]以及羊肚菌科常见属钟菌属Verpa conica(AJ544206)的ITS序列聚类,以钟菌(AJ544206)作为外类群,可分为三大聚类群:高羊肚菌、大孔(宽肋)羊肚菌和黑脉(小顶)羊肚菌为第1类群(Group1);美味羊肚菌和尖顶羊肚菌为第2类群(Group2);粗柄羊肚菌和浙江的3个羊肚菌为第3类群(Group3)。
关键词: 羊肚菌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 相似性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