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消毒方法对家蚕微粒子的存活和侵染力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蚕微粒子病是家蚕Bombyx mori的重要病害,探索其消毒杀灭方法对蚕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微粒子染色法和添食家蚕侵染法测试了温度、紫外线和消毒剂处理108个/mL家蚕微粒子后对家蚕微粒子的消杀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对家蚕微粒子虫灭活温度为60℃处理30 min以上;使用20 wx功率紫外灯距离50 cm照射12 min及以上时,微粒子死亡率为47.70%,对家蚕侵染率为0;三氯异氰脲酸800 mg/L及以上浓度处理6 min以上家蚕微粒子死亡率为100%,对家蚕的侵染率为0;戊二醛癸甲溴铵200 mg/L及以上浓度处理6 min以上家蚕微粒子死亡率为100%,对家蚕的侵染率为0.3种消毒方法中温度法主要用于小型蚕具消杀微粒子;紫外线用于蚕业辅助设施的表面微粒子的消杀;三氯异氰脲酸和戊二醛癸甲溴铵均表现出较好的消杀效果,其中戊二醛癸甲溴铵较含氯的消毒剂三氯异氰脲酸稳定性强,刺激性小,对养蚕的金属腐蚀性小,可作为含氯消毒剂的部分替代使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蚕业生产中消杀微粒子提供参考.
关键词: 温度 紫外线 三氯异氰脲酸 戊二醛癸甲溴铵 消毒 家蚕微粒子
贮藏温度对成熟百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贮藏温度对成熟百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为提高百香果采后贮藏品质提供参考.以'台农一号'百香果为材料,分别把成熟果实放于4℃、8℃冰箱和室温下贮藏,每2天测定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贮藏(4℃和8℃)均能显著延缓百香果果皮转色和皱缩,可以保持较高感观品质和延长货架期,低温贮藏TSS、TA和TSS/TA和感官品质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室温贮藏,4~6天TSS显著高于低温贮藏(P<0.05),14天时显著低于低温贮藏(P<0.05),10天后TA显著低于低温贮藏(P<0.05),6天后TSS/TA显著高于低温贮藏(P<0.05),2~6天感官品质显著高于低温贮藏(P<0.05),10天后显著低于低温贮藏(P<0.05).失重率都是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和贮藏温度升高而升高.总之,6天前室温贮藏果实品质优于低温贮藏,而低温贮藏可以保持较高的感观品质和延长货架期.
不同生长时期马缨杜鹃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广西植物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高山杜鹃的光合能力在不同季节对环境因子适应的动态变化,该文以被广泛引种栽培的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为材料,露天种植在2加仑塑料盆中,利用气体交换技术和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马缨杜鹃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生长阶段影响马缨杜鹃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在云南昆明地区,马缨杜鹃的生长与其光合变化重叠,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可准确反映其生长周期的变化.在5—7月的生长初期,马缨杜鹃的净光合速率(Pn)快速增加,气孔导度(Gs)是此阶段影响马缨杜鹃Pn的决定性因素,空气相对湿度(RH)则通过影响Gs和蒸腾速率(Tr)来对Pn产生较大的间接效应,可通过增加RH来激发光合潜能以促进生长;在7—10月的生长盛期,RH高,Gs大,Pn较高且稳定,但受昆明地区独特气候的影响,该时期内较低的气温(AT)是影响该时期光合生理的重要因子,此阶段可通过增加AT来提高Pn以促进马缨杜鹃的快速生长;在10月之后的生长后期,AT和RH快速下降,气孔关闭,光合系统Ⅱ的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n逐渐降低,Gs和Fv/Fm是该阶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该研究结果可为马缨杜鹃的科学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1-MCP结合低温通过调控脆性、叶绿素降解缓解叶类蔬菜采后衰老
《西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1-MCP结合低温通过调控影响品质变化的相关酶来缓解叶类蔬菜采后软化与黄化.分析4℃及4、6 μL/L 1-MCP+4℃复合处理2种叶菜(生菜和瓢儿菜)后,其失水率、膜透性(电导率、丙二醛(MDA)、脆性[脆性、β-1半乳糖苷酶(β-GAL)酶活性]、黄化程度[叶绿素、叶绿素酶(CLH)酶含量、脱镁叶绿素酶(PPH)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下2种叶菜贮藏4 d后严重萎蔫失去商业价值,1-MCP+4℃保鲜处理后能贮藏至12 d,1-MCP+4℃复合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叶类蔬菜水分散失程度、缓解电导率和MDA升高、缓解叶片脆度降低和叶绿素降解,其中6 μL/L 1-MCP+4℃复合处理效果最为理想.6 μL/L 1-MCP+4℃复合处理12 d时生菜、瓢儿菜的脆性下降率(14.48%、28.12%)均比对照组4 d时(82.89%、80.12%)低,其β-1GAL 酶活性分别为 15.01 nmol/(min·g)、19.53 nmol/(min·g),分别上升 41.86%、12.74%,而对照组仅4d就上升2倍左右.贮藏12 d时,6 μL/L 1-MCP+4℃复合处理两种叶菜叶绿素含量降解率(23.45%、30.13%)低于第4天时对照组(65.76%、72.37%).相关的酶活含量数据也正好对应,6 μL/L 1-MCP+4℃复合处理生菜贮藏12 d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42.33%、67.11%,常温贮藏4 d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55.99%、74.50%.6 μL/L 1-MCP+4℃复合处理瓢儿菜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44.93%、51.49%,常温贮藏4 d后其CLH、PPH酶活则降低53.03%、52.04%.6μL/L 1-MCP+4℃通过有效调控β-GAL酶活性从而延缓叶菜软化的速度,通过影响CLH和PPH酶含量而缓解叶绿素降解,这为探索叶类蔬菜的保鲜机制,进一步利用采后处理技术延长叶类蔬菜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贮藏温度下油麦菜品质变化及其货架期预测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货架温度对油麦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并预测其货架期,该文分析不同温度下(3、5、7、25℃)油麦菜品质指标随时间-温度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构建油麦菜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能更好地保持油麦菜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有效减缓油麦菜感官评分、还原型维生素C(vitamin C,VC)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延缓失重率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麦菜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及其茎部褐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PPO活性与细胞膜透性外,其他指标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还原型VC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综合感官评分适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失重率和a*值的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经验证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对油麦菜的货架期进行预测.
关键词: 贮藏温度 贮藏品质 货架期预测 动力学模型 油麦菜
几种环境因子对光叶紫花苕种子萌发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glabresens Koch)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纸上萌发和盆钵法,探究温度、光照、水分、盐分和埋深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40℃温度极显著影响种子的萌发,种子的萌发率与萌发速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适萌发温度为22.8℃;在25℃和30℃时,光照可显著促进光叶紫花苕种子萌发,其余温度条件下无显著影响;光叶紫花苕种子萌发率与萌发速率随PEG与NaCl处理渗透势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在渗透势-0.2~-1.4MPa下,相比PEG处理,种子的萌发速率在NaCl处理下更高,NaCl处理渗透势在-1.4MPa时的种子萌发速率为0.11;当PEG、NaCl处理的渗透势分别为-1.35MPa和-1.59MPa时,种子几乎不萌发;种子的出苗率随埋深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适宜播种深度为1~4cm。
关键词: 温度 光照 水分 盐分 埋深 光叶紫花苕 种子萌发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云南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半夏种苗和组培苗的倒苗情况,以期确定半夏倒苗的环境温度临界值,为实际生产中防止或减少倒苗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半夏种苗倒苗的临界温度约为30℃,而半夏组培苗的倒苗的临界温度约为32℃。生产中宜选择温度范围适宜的区域,结合适当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使环境温度维持在30℃以下,以延缓或防止倒苗,延长生长周期。另一方面,采用抗逆性强的组培苗或脱毒苗进行栽培,可减少或防止倒苗,提高半夏产量。
草地贪夜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
《环境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草地贪夜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本文在5个恒温条件下:20℃、25℃、28℃、32℃和35℃,采用玉米苗作为饲料,测定了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20~35℃温度条件下,草地贪夜蛾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完成一个世代发育历期在23.0~48.3 d;其中,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70℃、11.11℃、11.01℃、5.65℃和9.21℃,有效积温分别为:39.40日·度、201.25日·度、134.12日·度、171.06日·度和636.53日·度;20~32℃是卵、幼虫、蛹和成虫产卵的适宜温度,15℃、35℃恒温条件下不适宜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根据本试验测定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推测草地贪夜蛾在滇中、滇西、滇南、滇东南、滇西南、滇东北、滇西北年发生世代分别为2.18~8.59代、2.28~10.15代、3.43~12.13代、3.15~8.46代、2.75~9.39代、1.38~6.87代、1.11~6.72代。
温度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矮牵牛(Petunia hybrida)重瓣豪放双瀑布、单瓣豪放梦幻、单瓣迷你地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矮牵牛生长发育最佳温度为16~25℃,且温度恒定于21~25℃区间株高、冠幅、侧枝、开花朵数增幅最大;温度处于25~35℃区间植株会发生徒长,开花朵数下降;温度高于35℃或低于15℃对矮牵牛的生长都有抑制效果,抗病性降低,叶片大面积萎蔫,甚至枯死.
关键词: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温度 生长发育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减缓菜田耕层土壤酸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投入、高产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中土壤酸化问题频频发生,连年大量施用氮肥及不合理的氮肥配施导致土壤pH下降明显,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有效的施肥措施来控制土壤酸化对提升农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10年定位试验对不施肥(CK)、有机肥(M)、推荐施肥(R)、增施氮肥(R+N)、增施磷肥(R+P)等5种处理的不同施肥措施进行土壤耕层酸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0年后,土壤耕层酸化顺序为增施氮肥>增施磷肥>推荐施肥>不施肥=有机肥处理.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导致菜田耕层土壤中H+含量增加、pH显著降低、电导率(EC)显著升高(P<0.05).尤其在施肥3—5 a间土壤pH值出现明显降低.R、R+N、R+P处理与CK和M处理相比pH值、pH变化量、pH年均变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CK和M处理对土壤的pH值降低有一定的缓冲作用.ω(C)/ω(N)升高的处理(CK、M、R)比ω(C)/ω(N)下降的处理(R+N、R+P)pH下降程度慢,即ω(C)/ω(N)升高,有利于减缓耕层土壤酸化.长期施用有机肥(牛粪)可显著减少(P<0.05)菜田耕层土壤NO3?-N与NH4+-N的累积量,增加有机质含量,从而减缓耕层土壤酸化作用.R、R+N、R+P处理NO3?-N与NH4+-N的累积量是M处理的1.27—2.87倍,而M处理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是R、R+N、R+P处理的1.25—1.45倍.施氮量是影响菜田耕层土壤酸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5),施氮量与EC呈正相关,而与pH呈负相关;有机质与pH呈正相关,而与EC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