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壁材对绿咖啡油微胶囊微观结构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阿拉伯胶(gum arabic, GA)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 WPI)和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 SC)作为壁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3种绿咖啡油(green coffee oil, GCO)微胶囊。结合不同表征技术手段,对壁材的浊度、红外光谱特征、表观形貌以及荧光共定位进行分析;比较3种绿咖啡油微胶囊的包封效率、形貌、粒径、结构表征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阿拉伯胶与不同蛋白之间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聚物,可作为包埋绿咖啡油的新型壁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壁材均能较好地包埋绿咖啡油,包埋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PIGA-GCO(69.26%)>SCGA-GCO(58.69%)>WPIGA-GCO(52.57%);绿咖啡油微胶囊的微观结构表面平坦,无明显裂纹,其中SPIGA-GCO中油滴分布较为均匀;差示扫描热量法分析表明,微胶囊热变性温度较高(103.93~108.3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SPIGA-GCO微胶囊性能明显优于其他2种壁材制备的微胶囊产品。本研究为开发稳定有效的绿咖啡油微胶囊产品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绿咖啡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高效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培养、细胞融合、细胞再分化成植株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不同酶解组合及浓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浓度下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同时筛选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较优条件.[结果]优化后建立云南疣粒野生稻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周期可缩短至45 ~ 60 d;在纤维素酶1.5%+果胶酶0.3%+甘露醇0.6 M+MES5 mM+CaCl25 mM条件下酶解2h,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的产量为1.45×106个/g·FW,活力达到90.17%,制备出的原生质体在固液培养下得到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结论]建立了一套快速高效分离培养云南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的体系,对研究重要植物资源、种质创新和发掘其优良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特异资源绿天麻和乌天麻光合色素合成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乌天麻和绿天麻为材料,研究其叶绿素光合色素合成特性,从而揭示其光合色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机理。测定乌天麻和绿天麻叶绿素合成途径中的前体物质的含量,包括﹠-氨基乙酰丙酸(ALA),胆色素原(PBG),尿卟琳原III(Urogen III),原卟琳IX(Proto IX)和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镁原卟琳(Mg-Proto),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到脱植基叶绿素(Chlide)光转化效率的测定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叶绿素前体物质中,乌天麻原卟琳IX(Proto IX)含量为绿天麻的2.3倍,乌天麻镁原卟琳(Mg-Proto)的含量仅为绿天麻的3/5,而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到脱植基叶绿素(Chlide)光转化效率并未检测到有吸收,乌天麻胡萝卜素为绿天麻的6.3倍。通过叶绿素合成途径方向揭示了绿天麻和乌天麻的光合色素合成特性。
麦芽酚及麦芽酚-3-O-β-D-葡萄糖甙的合成
《合成化学 》 2004 CSCD
摘要:以乙酰丙酮 (1)为原料 ,经溴代、酯化反应得到 3 苯甲酰氧基 2 ,4 戊二酮 (2 ) ,2与甲酸乙酯缩合、脱水闭环、酯水解得麦芽酚 (3) ,总收率 5 0 .4 %。 3与α 溴代四乙酰化葡萄糖 (4 )经糖甙化、脱乙酰基得麦芽酚 3 O β D 葡萄糖甙 (5 ) ,收率 6 0 .8% ,IR ,1HNMR和13 CNMR确证 5的葡萄糖为 β 构型。中间产物 2无须纯化 ,可实现“一锅”反应合成 3
关键词: 麦芽酚 麦芽酚-3-O-β-D-葡萄糖甙 糖甙化 合成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