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极端冷害下粳稻穗期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相关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CSCD

摘要:用耐冷性极强的地方稻种与十和田研制的近等基因系(NILs)及亲本共29份,2004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低田温冷泉水)和嵩明阿子营两种极端冷害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鉴定,考查了17个农艺性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极端冷害下23份NILs的结实率超过轮回亲本十和田(0.47%),超过十和田10%的NILs共有14份,如昆明小白谷与十和田配制的TKB6F6(44.2%),结实率不但高于十和田而且接近昆明小白谷;(2)昆明点结实率与穗颈长(0.878)、实粒数(0.977)、秕粒数(-0.879)、花药体积(0.851)呈极显著相关;(3)阿子营点结实率与株高(0.612)、穗颈长(0.511)、第一节长(0.544)、实粒数(0.958)呈极显著相关。

关键词: 孕穗期耐冷性 近等基因系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引进品种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

甘蔗糖业 2005

摘要: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多维综合评估分析方法,从8个主要工、农艺性状,对10个甘蔗引进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Q141、RB76/5418、Q170、SP80/1842综合性状较好,分别排在1至4位,产量与蔗糖分得到了较好的兼顾,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

关键词: 甘蔗品种 灰色关联度 多维综合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甘蔗品种主要病害的分子和血清学检测初报

中国糖料 2005

摘要:利用分子和血清学技术,对国外引进甘蔗品种进行了主要病害的检测,初步建立了规范化的国外甘蔗品种主要病害的检测技术体系。

关键词: 国外甘蔗品种 主要病害 分子和血清学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平小黄姜栽培密度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云南农业科技 2005

摘要:2003年用罗平小黄姜,在罗平适宜区设不同栽培密度(120000~210000塘/hm2)对小黄姜分枝数、株高、单塘重、产量等影响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罗平小黄姜的最佳栽培密度为180000塘/hm2,产量可达49590kg/hm2,分枝数为10.8枝/塘,群体高度为85.3cm,单塘鲜姜重为300g/塘;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罗平小黄姜 密度 产量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湿润育秧技术

农村实用技术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花卉种苗业现状与发展思路初探

中国种业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果的研究进展

特产研究 2005

摘要:综述草果的基源植物、化学成分、炮制、药理作用和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草果 基源植物 化学成分 炮制 药理、临床及其它方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性流行学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云南各马铃薯生产区域的气候存在很大差异,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可以分为晚疫病高发生区,该区以昭通及海拔2200m以上的高寒山区为主,特点是多雨、多雾及寡日照,5月份就进入雨季,在植株生长的77d中,RH≥90%的天数达到35d。因此是晚疫病发生最早、最容易发生流行危害的区域。晚疫病常发生区,以滇中曲靖、昆明等2000m左右的山区为主,特点是在6月初有一个降水过程,病菌初次侵染开始,是否造成危害,受6月连续降水量,病原二次侵染程度的影响。晚疫病轻发生区域,以迪庆等3300m左右的高原地区为主,特点是植株种植季低温、低湿,湿度RH≤88%,限制了病害的流行。根据各区域的病害发生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调查结果表明,病害发生的时间与植株的生育期决定危害程度,在植株盛花期发生病害是重病的年份。

关键词: 云南 马铃薯晚疫病 区域流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宏优质柠檬产业化发展思路 被引量:2

中国果业信息 2005

摘要:柠檬属芸香科,柑桔属,枸橼类常绿果树,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植物.其果汁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C的高含量为其他水果所不及.柠檬香精油是食品、日化等工业应用最为广泛的香料之一,果胶又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及造纸工业,柠檬所含胡萝卜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和营养强化剂,类黄酮具有降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病作用,柠檬苦素具有防治癌症的作用.

关键词: 柠檬苦素 产业化发展 优质 维生素C 工业应用 营养强化剂 心脑血管病 常绿果树 经济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土地退化现象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土壤侵蚀,使系统生产力普遍降低。金沙江干热河谷是典型严重退化区域之一。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讨论了种在退化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内郁闭度为0.75,平均胸径为6.67cm,平均高度为8.01mm,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由草层向灌木层、乔木层逐层递减。新银合欢作为生态恢复初期的先锋树种明显改善了生态系统的微环境,为后继种的入侵和定居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新银合欢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