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昭通市苹果绵蚜的越冬情况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苹果绵蚜在云南昭通市10月下旬部分虫就进入越冬期,翌年1月中下旬开始迁移活动。冬季,苹果绵蚜主要集中在主干上的结疤、剪锯伤口等部位,各龄虫均能越冬,其中,以2龄虫为主,1龄虫、2龄虫、3龄虫、4龄虫和成虫占总虫量的比例分别为8.4%、34.9%、23.2%、19.9%和13.7%。在田间尚未采集到性蚜和卵。与发生高峰期比较,冬季田间蚜群量和每蚜群虫量分别下降31.2%和67.3%。


滇中粮食高产区基于土壤N_(min)测试下小麦氮肥推荐的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两年在两个点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滇中粮食高产区基于土壤Nmin测试进行小麦氮肥推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0~30 cm土壤层初始无机氮可较好地用于代表土壤氮的供应能力。达到99%小麦相对产量时所需的最佳供氮量,在祥云点和宜良点分别为129、233 kg.hm-2,土壤剖面无机氮的不足部分应以氮肥加以补充,依此进行小麦氮肥推荐。


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部分材料的RAPD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06 CSCD
摘要:为了将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的部分优良性状转移到常规栽培稻合系35中,以这2种材料为杂交亲本获得了100多个BC2F3株系,并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早期选择辅助分析。在株高和结实率2个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中,5个引物分别扩增出了47和58条带,多态条带比率(PPB)分别为74.47%和86.21%,Nei’s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085和0.2921。在分蘖率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中,10个引物共扩增出129条带,其中有124条为多态条带,多态条带比率(PPB)达96.12%。Nei’s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2464。结果表明,RAPD标记技术能有效地指导田间的育种选择。通过该技术发现了1株材料具有较大的变异,应在以后的育种中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 栽培稻(Oryza sativaL.) 杂交 RAPD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种优势群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形成的历史及早期的利用情况,分析了不同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的优缺点、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利用、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