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云南省(模糊匹配)
135条记录
云南高原粳稻品种(系)产量结构的变化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1~2008年云南省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粳稻新品系产量及其结构与对照品种产量及其结构差异变化。分析显示,云南省新育成品系产量总的趋势是增加,但与对照比,产量增加幅度不大,产量差异中部在359.25~850.95 kg/hm2,中北部在141.7~927.5 kg/hm2,影响其产量差异的主要结构因素是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其次是群体结构。千粒重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稳定,变异小,遗传性强,提高千粒重是提高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相关性分析也显示,产量与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确定后,穗粒数成了产量构成中的决定因素。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单产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云南省 粳稻品种 产量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纤维用亚麻新品种"云亚1号"

农村科学实验 2010

摘要:一、特征特性云亚1号是云南省自主选育的首个纤维用亚麻新品种.该品种苗期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茎绿色,叶片绿色,花蓝色,花序短而集中,株型紧凑,种皮褐色.具有高产、稳产、广适、耐寒、抗倒伏、

关键词: 苗期生长 绿色 抗旱能力 特征特性 抗倒伏 云南省 亚麻 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蔗糖产业布局现状与分析

中国糖料 2010

摘要:根据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的实际,介绍了云南省蔗糖产业布局的现状、问题、思路、原则、目标和内容,提出了云南省蔗糖产业布局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云南省 蔗糖 产业布局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洱海北部地区农田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的补偿政策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面源污染是洱海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在洱海北部地区收集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化肥施用与流失和秸秆利用情况,分析了该地区的农田面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大蒜田与玉米田的氮磷流失,以及大蒜秸秆与玉米秸秆的焚烧或丢弃。从补偿对象与主体、补偿标准、补偿环节与方式、配套政策四个方面,探讨了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政策,并结合在洱海北部地区的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了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两种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采纳的补偿政策案例;提出政府应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教育培训、"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关键词: 云南省 洱海北部地区 农业面源污染 污染控制 补贴政策

云南省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地处低纬高原,跨越了从北热带到北温带的七个气候带,相似于全国气候的缩影。无论从平面看全省或垂直看一地,都存在典型的"立体气候"。由于地形复杂,设施园艺类型建设呈现多样性。该文结合云南省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设施园艺的结构类型、设施园艺生产存在问题,全面分析了云南省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云南省发展设施园艺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 云南省 设施园艺 发展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农村能源作物发展概况与建议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省几种农村能源作物的分布状况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云南省发展农村能源作物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对云南省未来如何发展农村能源作物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云南省 农村能源作物 概况 优势和不足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生育期的海拔效应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使高海拔地区的玉米生产布局和品种类型利用更加合理,采用作物生态学的田间试验方法,于2006~2007年间,在甘肃省和云南省各设5个试验点,研究了北、南异地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播期大体相同的条件下,玉米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随海拔的升高而相应延迟,即播种~拔节、拔节~抽雄、抽雄~成熟的"三段生长"时间相应延长。反映生育期长短的出苗~成熟天数与海拔之间呈0.01水平的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海拔每升降100m,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延长或缩短4~5d,株高和穗上叶数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趋势。

关键词: 玉米 生育期 海拔 甘肃省 云南省

国家葡萄首席科学家调研云南葡萄产业

中国果业信息 2009

摘要:本刊讯为积极推进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云南葡萄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6月16-18日,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邀请,国家葡萄现代

关键词: 调研 葡萄产业 首席科学家 农业科学院 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 农业研究所 云南省 现代产业 病虫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水稻生产与杂草防治

中国稻米 2009

摘要:云南省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约100.0~106.7万hm2,2008年平均产量为412.7kg/667m2。中为一季中稻,南为双季稻,多为大苗移栽。海拔1000m以下为籼稻种植区,1000~1500m为籼稻和粳稻混栽区,1500~2600m为粳稻种植区。一季中稻区本田主要杂草有稗草、眼子草、扁杆藨草、异型莎草、四叶萍、鸭舌草、牛毛草、长瓣慈姑、莹蔺、双穗雀稗、泽泻、园叶节节菜、矮慈姑、藨草、狼巴草、水莎草、假稻等。稻田常用除草剂有扑草净、丁草胺、乙草胺、丙草胺(含安全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杀草丹、草达灭(禾大壮)、噁草酮(噁草灵)、五氟磺草胺(稻杰),以及复配剂丁草胺+苄嘧磺隆、乙草胺+苄嘧磺隆、丙草胺(含安全剂)+苄嘧磺隆、优克稗+苄嘧磺隆等。

关键词: 云南省 水稻 杂草 防控技术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考

云南科技管理 2008

摘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花卉产业的发展背景及趋势,在分析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的发展目标、布局与今后对策。

关键词: 花卉产业 支柱产业 对策 云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