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发展亚麻产业的思路及对策
《中国麻业科学 》 2007
摘要:本文从分析云南亚麻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及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为云南省纤维亚麻的发展提供依据。


云南地方糯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玉米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NCⅡ遗传设计和朱军QGA加性-显性模型(AD模型)软件,分析来自云南省18个地方品种糯玉米、2个普通玉米和4个引进的自交系,研究了穗粗、单株粒重、千粒重、穗行数和穗重等9个性状的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单株粒重、穗重和穗行数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加性效应方差对表型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33.7%、33%和29%;千粒重、穗长和穗粗受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控制,加性和显性效应方差对表型方差贡献率分别为千粒重33%和21%、穗粗39%和13%、穗长17%和10%;其它3个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遗传模式也较为复杂。遗传力分析揭示了对单株粒重、穗重、穗行数、千粒重和穗粗选择效果明显;以性状加性效应值及显著性,筛选出3、10、15、16和18号5个糯玉米优异自交系,其所有观察性状的加性效应值均优于对照CK1(忻州黑糯)和CK3(中糯246)自交系,部分性状优于CK2(N9605)和CK4(自330)。


云南省黑甜玉米种质鲜果穗主要产量因子的遗传效应分析
《玉米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黑甜玉米种质材料20份,按Griffing(4)双列杂交法配制的90个测交种或组合为材料,采用朱军QGA软件及加性-显性模型(AD模型)分析被测试材料的鲜果穗重、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6个性状的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鲜果穗重和穗粗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穗长和穗行数受加性-显性效应制约,秃尖长和行粒数的加性与显性作用不明显,6个性状遗传力均偏低。综合被测试材料6个性状的加性效应值(一般配合力)和组合或测交种显性效应值(特殊配合力),筛选出2、7、8和11号4个优良材料及2×8、8×10、8×9、4×5和4×8共5个优良组合或测交种。


云南昆明市双哨乡双桥村户级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5
摘要:以位于昆明城市饮用水保护区的双桥自然村为调查点,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Participatory biodiversity ap-praisal,简称PBA)方法,在当地村民参与下随机调查了100户农户种植管理和利用的植物种和品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00户农户共种植管理和保存着70个植物物种,共有150个大田栽培植物、庭园观赏和绿化等植物品种。其中大田栽培物种31个、105个品种,庭园观赏、绿化等物种39个、45个品种,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多样性。大田植物如玉米(Zea maysL.)、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豌豆(Pisum sativamL.)、烟草(Nicotiana tabacumL.)、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白菜(BrassicapekinesisRupr.)和蚕豆(Vicia fahaL.)等物种资源及其品种被广泛栽种和利用,而观赏和绿化植物种相对较少。户级水平间种植利用的植物资源数量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6%的农户栽种、管理和利用的植物种和品种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高,因而对植物多样性保护有较大贡献。


昆明市双哨乡户级庭园植物多样性分析
《农村生态环境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 ,在双哨乡植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利用协会参与下 ,对该乡双桥村 1 1 8户农户的庭园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双桥村共有庭园植物 93种 ,包括花卉、蔬菜、果树等 ;有 6 7户农户拥有庭园植物 ,庭园植物多样性在不同农户间存在较大差异 ,6 7户农户中 80 .5 %的农户仅拥有 1~ 9种庭园植物。 1 9.5 %的农户拥有 1 0种以上 ,对庭园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贡献较大。户主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口等与庭园植物物种多样性密切相关。


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信息网络建设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04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信息网络建设规划研究和实施情况 ,如网络设计目标、体系结构选择、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网络的搭建以及数据库的建设构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