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系杂交粳稻云光8号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两系杂交粳稻云光 8号高产制种 ,应以稳定父母本播始历期为基础 ,缩短母本抽穗历期为原则 ,确定最佳抽穗扬花期和父母本播期 ;立足秧田攻蘖 ,插足基本苗 ,加强肥水病虫管理 ,构建高产群体结构 ;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异交结实率 ;严格种子质量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分类和地理差异看亚洲栽培稻的耐盐性
《西南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在水稻发芽期,筛选耐盐性品种的最适NaC1浓度是1.5%。在这个浓度 下,调查了九个亚洲国家的306个品种的耐盐性。参照程氏形态分类法的稃毛标准 将参试品种分成籼和粳,籼稻品种比粳稻更耐盐。酯酶( Est)同工酶分析也印证 了这一结果。酯酶同工酶的等位基因 Est-22、Est.32和 Est.41可以用来鉴别籼稻品 种,而Est.2°、Est-31和Est-4°可以识别粳稻品种。具有等位基因Est-22、Est-33和 Est-41的品种比具有Est-2°、Est-31和Est-4°的品种更耐盐。比较七个酯酶同工酶 酶谱的品种耐盐性,发现有70%的具有Est-22的品种在1.5%NaC1浓度下发芽率 超过50%。因此,等位基因N Est-22可能是品种耐盐性的一个标志。大多数马来西 亚的品种是耐盐的,其次为缅甸、中国和孟加拉的品种。大多数泰国、菲律宾和日 本的品种对盐敏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日稻种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较全面地介绍了中日稻种资源评价利用共同研究项目组在 1 5年间对双方提供的稻种进行的特性鉴定与评价 ,以及利用这些遗传资源 ,开展卓有成效的高产优质耐冷抗稻瘟病育种研究情况。讨论了评价利用中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看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