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56条记录
ICP-AES雾化法氢化法联合同时测定人血清中三十种元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探讨了用ICP-AES雾化法氢化法联合同时测定人血清中三十种元素的方法。本法最低检出量基本满足血清样品的测定要求。方法回收率在95—105%之间,重复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5%。对于探索血清元素含量与疾病的关系及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雾化 人血清 氢化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水稻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力差异成因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接种花药后,粳×粳、粳×籼、籼×籼分别在第11天、第21天、第51天出现可分化大小(2~4mm)的愈伤组织,又分别在第31天、第41天、第96天达到产生愈伤组织高峰期。进一步分析,发现出愈快慢与各类组合亲本(包括普遍野生稻)萌发时的休眠性相一致。粳品种在组合中对愈伤及其高峰期的出现有促进,而籼品种相反。

关键词: 粳稻 籼稻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白背飞虱和褐稻虱发生特点的研究

昆虫知识 1991

摘要:在云南低纬高原的复杂条件下,白背飞虱和褐稻虱的越冬虫源,其平面分布北界为北纬25°07′,垂直分布高限为海拔1480m。越冬临界温度白背飞虱为8.82℃,褐稻虱为9.27℃。冬春相对湿度在60%以上,干燥度在10以下,具有冬秧、冬早稻、春秧及再生稻和落粒自生苗存活的地区都能越冬。夏秋随西南(东南)气流方向迁飞,主害代从南向北梯向传递特点是:北纬23°以南为5、6月主害带区;北纬23~24°为6、7月主害带区;北纬24~25°为7、8月主害带区;北纬25°以北为8月主害带区。防治对策:一是分区治理,压低虫源;二是掌握对象田,狠治主害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作物学报 1991 CSCD

摘要:1973年,本院发现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株后,经连续几年研究,1975年育成了欧新 A 不育系,欧新 B 保持系和74243—6恢复系,实现了芥菜型“三系”配套。多年来连续测定表明,育成的芥菜型“三系”表现育性稳定,欧新 A 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达100%,单株自交结实指数平均在0.000—0.103之间。恢复株率为99.54~100%,F_1杂种有较强的苗期优势,也有种子产量和含油量优势。比芥菜型地方良种昆明高棵增产19.2~34.8%,含油量提高6.58~8.23%。芥菜型“三系”的育成,填补了我国芥菜型杂优利用的空白,势将推动芥菜型油菜杂优利用的研究。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三系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种质资源抗锈病鉴定研究

作物品种资源 1991

摘要:1989~1990年,对122份蚕豆种质材料进行了抗锈病鉴定。鉴定出中抗种质材料5份,占4.1%。讨论了蚕豆锈病病情分级、抗性评价标准和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种资源抗性鉴定及利用研究

作物品种资源 1991

摘要:“七五”期间对已搜集、编目的云南稻种资源进行抗性鉴定。其中抗稻瘟病鉴定4735份,白叶枯病鉴定4092份,抗寒鉴定3000余份,抗旱鉴定3126份。筛选出一批抗性材料,可供育种和基础理论研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栽培条件下玉米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

西南农业学报 1991

摘要:1 材料与方法1.1 杂草发生规律的调查 以大田为主,在云南省农科院,楚雄市郊,武定插甸,禄劝撇营盘等地,选当地历年杂

关键词: 玉米 地膜栽培 杂草 发生规律 化学防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果宜昌橙—柑桔属宜昌橙的新变种

园艺学报 1991 CSCD

摘要:本文对柑桔属宜昌橙(Citrus ichangensis Swingle)的一个新变种——小果宜昌橙进行了定名,并介绍了该变种的主要特征。 该变种形态类似宜昌橙,与宜昌橙的主要区别是子房心室少(5-7个),每个心室中胚珠少(3-4个),果实小。而宜昌橙子房心室7—10个,每个心室胚珠4-8个,果实较大。本变种为常绿乔木,树高3-5m,枝梢有刺,叶、花、果上均有油胞。果实长圆形,果皮紧、淡橙黄色,汁胞柔软,味酸苦,具有5—7个囊瓣。种子大、单胚,子叶白色。叶柄具翼,很宽大,大体上与叶片等长。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漾濞、巍山、保山、腾冲等县。

关键词: 柑桔属 小果宜昌橙 变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产生的胞外脂酶

微生物学报 1991 CSCD

摘要: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生长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中能产生胞外脂酶。最适碳源为1.0%淀粉,氮源为1.0%蛋白胨。一些植物油,如橄榄油、糠油、菜油等能诱导脂酶的大量产生,诱导脂酶产生的橄榄油最适浓度为0.5%。无机离子在菌培养过程中对脂酶产率影响很大,K~+、Na~+、Mg~(2+)、Ca~(2+)等对脂酶产生有促进作用,而Mn~(2+)、Ba~(2+)、Zn~(2+)、Fe~(3+)、Co~(2+)、Cu~(2+)等则抑制脂酶产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tween、span及糖脂)能刺激胞外脂酶的产生。

关键词: 假单胞菌 胞外脂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水稻叶瘟菌侵染循环中主要组分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CSCD

摘要: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了施氮量对稻瘟侵染过程主要环节影响的定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稻瘟菌侵染、病斑扩展及产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侵染几率所受影响最大,其次为病斑扩展及产孢,潜育期基本上不受影响。试验还发现,稻瘟侵染、产孢和病斑扩展各组分对氮量均有最适要求,当施氮量超出它们的最适范围后,将不再有利于各组分的发展。以上结果均用数学模型进行了描述,揭示了侵染循环各组分与施氮量间关系及警戒氮量在稻瘟流行学上的意义。

关键词: 水稻叶瘟菌 侵染循环 施氮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