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啤酒大麦F_1和F_2代主穗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研究
《大麦科学 》 1997
摘要:用GriffingⅡ(1965)等对6个啤酒大麦亲本及其配制15个组合的F1、F2代主穗性状进行遗传变异、配合力及相关分析表明:(1)主穗性状的遗传力F1代明显高于F2代,亲本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与F2呈高度正相关,但与F1相关系数相对较小。(2)株高、实粒数、穗粒重,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但其间的差异F1大于F2。各性状的配合力因亲本、组合、世代而异,同亲本F1与F2间的一般配合力呈高度正相关,但特殊配合力偏低;澳、欧、亚洲型品种杂交的F1性状特殊配合力较高,F2亚洲型品种间也存在高配合力组合。(3)F2代实粒数与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F1,但株高相近。


水稻群体发展规律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具时滞效应的Logistic模型,探讨了水稻群体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水稻群体发展受3种机理(即自然增长、个体间相互竞争和负反馈)的作用,表现为一个自稳动态过程;施N量和产量水平会显著地改变它们的作用程度。讨论了群体自稳发展规律在水稻栽培技术的评价和改进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水稻 群体发展规律 Logistie模型 N肥


多效唑对提高油菜花药培养诱导花粉胚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在采用液体漂浮分步培养方法进行甘蓝型油菜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加入适量的多效唑,对胚状体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在预处理中加入1mg/L和在第一、第二培养基中各加入0.5mg/L的多效唑,效果最好,其诱导率可从71.5%提高到411.1%。


侧枝法延迟野生甘蔗抽穗、开花的效果
《甘蔗糖业 》 1997
摘要:82个云南野生甘蔗和17个含云南野生甘蔗血缘的民材料通过侧枝处理,82.2%的云南割手密和82.4%的F1的花期被有效地延迟,最长延迟65天,野生原种比野生F1效果好,斑茅与河八王属不产生侧枝。侧枝花穗的花粉数量、花粉发育率与主枝的花粉数量、花粉发育率无明显差异。因此侧技法在解决野生甘蔗与栽培品种花期不遇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F_2分离群体的性状分布多态性
《西南农业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用15个云南栽培稻与元江、景洪普通野生稻杂交,对20个组合的F2代分离群体的性状频率分布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元江普通野生稻比景洪普通野生稻更为原始和保守,F2代呈现显性基因频率较高;(2)云南优异稻种资源及其籼粳分化中存在较复杂的基因多样性;(3)云南稻作育种骨干亲本及其改良品系是改良云南普通野生稻株型差的良好亲本,利用元江普通野生稻作亲本可望获得遗传基础较宽的群体。


籼稻粒叶比值性状的遗传力及相关性(英文)
《西南农业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用高之仁(1986)和Ganset(1982)等的方法以籼稻粒叶性状的两两比值作为一个性状进行比值遗传力及遗传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籽粒长宽的遗传力较高,籽粒可作为水稻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指标。(2)粒叶性状间的比值遗传力较高,尤其是粒长/粒宽,因此籽粒性状是水稻遗传多样性的缩影。(3)叶片大小与千粒重及其相互关系可作水稻“源流库”关系的评价指标。(4)比值遗传力与遗传相关系数呈负相关
关键词: 籼稻,粒叶性状,比值遗传力,遗传相关


云南花生品种资源的收集、引进和利用
《花生科技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从50年代至今,云南省收集、引进省内外、国内外花生品种资源累计444份,直接利用于生产,推广面积较大的有28个品种,间接利用于生产,经系选、杂交转化后育成的优良品系有5个,直接利用于生产的品种主要是广东省的引进种,间接利用于生产的品种主要是广东省品种的系选种和山东大粒花生与云南本地种的杂交后代种。
关键词: 云南;花生;品种资源;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