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氮量对水稻叶瘟菌侵染循环中主要组分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1991 CSCD
摘要: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了施氮量对稻瘟侵染过程主要环节影响的定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稻瘟菌侵染、病斑扩展及产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侵染几率所受影响最大,其次为病斑扩展及产孢,潜育期基本上不受影响。试验还发现,稻瘟侵染、产孢和病斑扩展各组分对氮量均有最适要求,当施氮量超出它们的最适范围后,将不再有利于各组分的发展。以上结果均用数学模型进行了描述,揭示了侵染循环各组分与施氮量间关系及警戒氮量在稻瘟流行学上的意义。
香蕉束顶病流行学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云南在50年代后期从越南、广东等地引进香蕉种苗后发生香蕉束顶病,至今由于大量从外省调入种苗已有三次大流行.现有香蕉栽培品种都感病.蕉园病株率平均每10天增加2.07%,5~7月为高峰期,三年后病害增长显著.病害流行与交脉好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报道了“区域防治、销毁病株、无病种苗、适时防蚜”的综合防治技术及具体实施方法.应用该技术在红河县500亩香蕉基地上示范,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多样化的选择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用云南省小麦条锈菌优势菌系条中23号、条中25号、25—1及25—2分别在59个小麦品种(系)的苗期及成株期进行人工接种.排除苗期及成株期对四个菌系表现高度抗病的品种(系)之后,其余品种根据成株期的抗性公式作抗性分类,每一类型以其成株抗性公式中的抗毒性指数为指标进行筛选,抗毒性指数值≥0.5的类型均可入选.对入选类型进行抗性多样化的组配,按菌系计算每一组配毒性公式中的毒性指在任一组配中凡四个菌系的毒性指数值均≤O.5时即可入选.计算入选组配在每一菌系内成株感染苗期菌源的关系指数,关系指数值最小的组配被认为是抗性多样化的较佳组配.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抗性多样化 抗性公式 毒性公式 抗毒性指数 毒性指数 关系指数 云南
滇中地区旱地小麦品种产量稳定性探讨
《西南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用回归系数(b)估测各品种年度间产量的稳定性,用决定系数(r~2)值测b值的可靠性,并通过对年度间产量构成三因子稳定性分析,得出:参试13个品种、品系的稳定性是以其产量构成三因子的合理组合为基础的。采用多元标准回归系数及偏相关系数分析三因子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及三因子间的关系,得出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应着重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协调穗数与粒数的关系;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着重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协调粒数与粒重的关系。滇中地区旱地小麦稳产高产品种的选育,应在多穗基础上,寻求粒重与粒数的平衡,两者不可偏重。
云南粳稻栽培品种的稻瘟病垂直抗性分类及鉴别菌系选择的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1983~1989年对云南粳稻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垂直抗性基因型的鉴定研究。通过对1000余份云南菌株的鉴定和稳定性选拔,初筛了一套适合于粳稻品种的鉴别菌系,用此鉴别菌系接种227个云南粳稻栽培品种进行垂直抗性分类,结果可划分为Ⅰ—Ⅶ群,18个型。属I—1、Ⅱ—1、Ⅲ—1、Ⅳ—1、V—1型的品种分别持+、P_i—a、P_i—i、P_i—k、P_i—km基因,共177个品种,占78%。除Ⅵ—1、Ⅶ—1、Ⅶ—2,Ⅶ—3型外,各群其它类型的品种可能还持有其它的抗性基因。 另外,用日本鉴别菌系接种的结果虽然可划分为A—J群,但日本菌株对许多品种的反应不明确,获得的信息量少,推定不明的品种约占65%。
蚕豆锈病药剂防治研究
《农药 》 1990
摘要:蚕豆锈病是由Uromyces fabae deBary 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真菌病害,该病遍及我国各蚕豆产区,一般可造成产量损失10~40%,高的可达70~80%,甚至灭产。有关蚕豆锈病药剂防治研究国内外所见甚少,为了有效地应用药剂防治蚕豆锈病,筛选出最佳的防治药剂,我们从1988年以来对11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和大田的防效试验,其结果如下。
中日合作水稻育种的亲本组合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为了培育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的粳稻新品种,选用日本和中国云南的稻种遗传资源231个品种作亲本,杂交2381次。表明在云南高原地区进行粳稻育种,较好的亲本有轰早生、滇榆1号、83—81及云粳135(轰早生/晋宁768)、合系13号83—81/滇榆1号)。云亲3号和云亲2号是用高抗稻瘟病的云南陆稻经过株型改良育成的优良抗病中间亲本。要育成耐寒性很强的优质高产水稻良种,直接利用耐寒性极强的地方品种作亲本是难以成功的,需改良其株型育成中间亲本。如果能育成耐寒性和稻瘟病抗性均强的优良中间亲本,将有利于提高培育耐寒抗病优质高产四特性兼优品种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