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unnan Province(模糊匹配)
678条记录
云南野生大理茶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旨在分析云南野生大理茶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本研究以21份云南野生大理茶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对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及儿茶素组成等生化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鉴定评价其生化成分多样性.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为18.80%~25.20%、氨基酸总量为2.00%~3.90%、咖啡碱含量为1.10%~4.10%、水浸出物含量为45.30%~52.50%、儿茶素总量为4.37%~14.17%、变异系数范围为3.33%~157.8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77.基于生化成分含量的聚类分析将21个野生大理茶分为2个类群,其中第1类群的C、EC、非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总量含量较低;第2类群的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云南野生大理茶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含量的平均多样性指数较低,从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资源1份、低咖啡碱资源2份及高氨基酸资源1份,这些优异资源可以直接利用或作为茶树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关键词: 云南 大理茶 生化成分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良好农业规范(GAP)发展现状与建议——以云南省为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良好农业规范在保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和出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发展情况及特征,结合2006—2017年间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在云南省的认证规模、区域分布和主体构成等指标,探讨了其在云南省的变化趋势。CHINAGAP在云南省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认证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畜牧和渔业为辅的行业格局。但云南省认证总量偏少,认证可持续性和认知度较低等问题也制约了CHINAGAP在云南省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国内外良好农业规范发展经验,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出台奖励办法;发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示范作用,提高GAP认证积极性;加大CHINAGAP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等建议,为推动CHINAGAP认证工作在云南省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国良好农业规范 云南 发展现状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优质鲜食葡萄促早熟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资源,使云南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早熟葡萄产区。该研究从水肥管理、整枝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对云南优质鲜食葡萄促早熟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早熟鲜食葡萄绿色生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云南 优质葡萄 促早熟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和生态条件对小麦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氮高效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基因型的7个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丽江和昆明2地进行田间试验,综合分析基因型、环境对小麦氮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小麦氮肥生产效率和品质均显著受地点的影响,同时显著存在品种×地点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效应相对较小,品种×地点的互作效应对氮肥生产效率的影响较大,地点对品质的影响较大.2个地点中,丽江点的氮肥吸收和生产效率显著高于昆明点,但品质相对较差;7个品种中,不同品种氮效率因评价指标不同而存在差异,云麦77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能力均较强,且品质相对较好;云麦53、云麦64和云麦76氮素吸收能力强;云麦57和云麦68氮素利用、转运能力强,且品质好.[结论]兼顾品质和氮效率,云麦77是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种,其次是云麦57和云麦68.

关键词: 籽粒品质 氮素利用效率 基因型 生态条件 云南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热带农业 2020

摘要:在分析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成效以及运行困境等基础上,阐述了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应采取的三大战略,提出了种植端、加工端和服务端提质增效的路径,以及建立完善产业支持保护政策等促进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转型发展的系列建议.

关键词: 云南省 天然橡胶产业 转型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生化成分的差异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以16个云南茶树品种及5个肯尼亚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云南及肯尼亚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品种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儿茶素总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肯尼亚茶树品种。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间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总量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没食子酸(GA)、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在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是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生化成分差异的主要特征物质之一。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遗传距离为15时,21个供试茶树品种可以分为3个具有明显生化成分差异的类群。

关键词: 云南 肯尼亚 茶树品种 生化成分 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叶用芥菜资源与保护利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对云南哈尼族、傣族、基洛族、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白族、普米族、纳西族、傈僳族、怒族和独龙族15个特有少数民族芥菜资源种类及利用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收集到芥菜资源85份,分属小叶芥菜、大叶芥菜、花叶芥菜、宽柄芥菜、皱叶芥菜五大类型。发现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芥菜资源种植种类相互交融,对芥菜的利用民族特色鲜明。提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芥菜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旨在制订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地区芥菜资源保护措施,高效利用及保护少数民族地方农家芥菜品种,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及物种资源保护提供参考,实现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云南 特有少数民族 芥菜资源 保护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川梨资源表型变异及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云南川梨砧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情况,筛选类型划分的重要指标.[方法]以滇中南梨主产区为主线,采用实地调查,测定14个采样点共132份川梨野生资源样本,对叶片和果实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结果]132份川梨表型性状变异较大,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0.222 % ~37.589 %,最大的为果实形状;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658 % ~43.725 %,最大为单果重.5个主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132份野生川梨划分为2大类,10个亚类,各亚类之间的性状差异显著.[结论]云南野生川梨砧木资源存在极为丰富的多样性,变异主要来自居群内部;筛选出果实形状、果棱有无、叶尖形状、叶片横径、果实横径等5个性状作为川梨果实和叶片性状划分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云南 川梨 表型多样性 主成分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蔬菜资源调查和分析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详细调查、整理分析、明确收集到的云南蔬菜资源的种类及利用价值,为制定云南蔬菜资源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查阅资料、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多种形式座谈、关键人物访谈和室内分析等方法,对云南境内的蔬菜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云南蔬菜种类多,涉及的蔬菜种类151种(亚种、变种),隶属37个科;蔬菜的利用也呈现出多样性,包括蔬菜食用的部位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食用的方法包括生食和熟食(炒、煎、蒸、腌、套炸、包烧、染制);蔬菜资源现阶段面临的严峻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结论】基本掌握了云南蔬菜资源分布的种类,涵盖了根菜类、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葱蒜类、叶菜类、薯芋类、水生类、多年生及杂类、芳香类、野菜类等常见的14大类,为云南蔬菜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蔬菜 资源 种类 利用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 2020

摘要:近年来云南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逐年增加.为了解云南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2020年3月,笔者分别对楚雄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和曲靖市等猕猴桃主产区进行了调查,总结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盲目种植、品种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种植技术、管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云南猕猴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探讨了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专业技能、加快标准建设等对策建议;展望了云南猕猴桃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猕猴桃产业投资人和经营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猕猴桃 产业现状 建议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