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411条记录
播期对不同熟期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18

摘要:试验以3个不同成熟期类型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处理,研究云南秋作区播期对不同熟期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总产值的影响,为不同品种的合理播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云薯505’适宜播期为7月中旬,‘丽薯6号’为7月中旬到8月上旬,‘云薯401’为7月中旬到8月初。如以追求产值最大化为目的,3个品种均建议尽早播种。

关键词: 马铃薯 播种期 生育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甘蔗和食糖生产基地,了解云南省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及蔗农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优化蔗农经济效益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蔗农统一问卷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4年榨季的24个县1350户蔗农的甘蔗产量、施肥习惯及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蔗区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没有记录的按调查多数平均值计算。【结果】通过实际调查资料汇总,当甘蔗产量介于85.00~90.00 t/hm~2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N285~350 kg/hm~2、P2O5 200~250 kg/hm~2、K_2O 175~225 kg/hm~2,N∶P_2O_5∶K_2O养分比例约为1∶0.7∶0.6。蔗区养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态蔗区甘蔗平均产量表现为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北热带半湿润蔗区,分别为81.40 t/hm~2、81.73 t/hm~2和75.44 t/hm~2,全省甘蔗平均产量80.35 t/hm~2。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以施基肥为主,施用基肥的蔗农比例为99.71%;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和北热带半湿润蔗区以施追肥为主,施用追肥的蔗农比例分别为94.17%和93.94%;化学肥料品种以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和复合肥为主,且施用复合肥的比例较高,其施用的样本比例占到了总样本数的94.13%;有机肥以滤泥、酒精废液和蔗叶还田为主,且均作为基肥施用,施用比例小。全省化肥氮(N)、磷(P_2O_5)和钾(K_2O)投入量分别是193.67 kg/hm~2、116.79 kg/hm~2和95.86kg/hm~2。云南省各生态蔗区甘蔗化肥养分投入量均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蔗区施肥以两次施肥(基肥+追肥)和一次施肥(追肥)为主。甘蔗下种时基肥随蔗种一起施入,进入拔节伸长期时进行追肥,追肥均在4月份至6月份完成。肥料施用方式以条施和穴施为主,施肥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施用追肥后不盖土的现象严重,中亚热带湿润蔗区追肥后不进行覆土的蔗农占样本总数的82.53%。【结论】云南不同生态蔗区存在以下问题:重追肥,轻基肥;重视化学肥料、复合肥,忽视有机肥;重视氮肥,轻钾肥;部分地区追肥不覆土现象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生态蔗区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的投入,平衡氮肥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优化基肥追肥肥料投入比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施肥覆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关键词: 甘蔗 不同生态蔗区 施肥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怒江干热河谷区域5个木薯品种的综合性状比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广西引进的GR3(CK)、GR4、GR891、GR911、新选048共5个木薯品种各项性状及品质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适宜怒江干热河谷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GR4主茎粗与其他4个品种均存在显著差异,GR911与新选048的第一分枝高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GR3与其他4个品种在株高、单株鲜茎叶质量、单株鲜薯质量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GR4农艺性状及品质表现均为最优,综合排名第1,适宜作为加工型及饲用型品种;GR891品质表现优异,综合排名第2,适宜作为食用型品种。

关键词: 木薯 品种 产量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高海拔机插粳稻产量及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高海拔机插粳稻适宜施氮量,在海拔为1 673 m的保山地区,以常规粳稻隆科16为试验材料,设施氮量为0、150、195、240、285和330 kg/hm~26个处理,采用均衡施氮技术施用(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0.25∶0.25∶0.25∶0.25),系统研究了机插粳稻产量产量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等指标。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机插粳稻有效穗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此施氮量产量和有效穗呈现出下降趋势;不施氮处理水稻的粒叶比和分蘖至抽穗阶段的净同化率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分蘖至抽穗阶段水稻净同化率呈现下降趋势,粒叶比无显著差异,成穗率呈抛物线趋势;施氮量为240 kg/hm~2处理,机插水稻在分蘖期以后的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干物质的积累量等指标表现最高,茎鞘的表观输出率最小。在保山地区机插粳稻的适宜施肥量为240 kg/hm~2。

关键词: 氮肥 机插水稻 高海拔 产量 群体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节剂对柠檬产量及品质正逆调控的效应

江西农业学报 2018

摘要:以6年生云柠1号尤力克柠檬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柠檬花果数、果实产量和品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对柠檬开花坐果有正调控效应,可增加花蕾0.63~4.73朵、开花数0.63朵、着果数0.50~2.10个,实现总产量增加18.90%;喷施乙烯利和赤霉素对柠檬开花坐果有逆调控效应,与对照相比,喷施乙烯利后花蕾数减少0.20~7.00朵,开花数最多时仅为0.33朵,叶片数减少6.30~14.33片,导致减产22.78%;喷施赤霉素后花蕾数减少0.50~7.73朵,开花数减少1.33朵,总产降低45.15%。喷施生长调节剂对柠檬果实品质也有影响,喷施多效唑的单果重比对照大14.93 g,喷施生长调节剂后各处理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

关键词: 柠檬 生长调节剂 产量 品质 正逆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区小粒咖啡提质增产的灌水和遮荫耦合模式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水量分别为充分灌水的100%(CI)、75%(DI75)和50%(DI50)3个灌水水平和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的100%(T100)、70%(T70)、55%(T55)和40%(T40)4个遮荫水平对小粒咖啡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灌水和遮荫水平下小粒咖啡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与CI相比,DI75增加小粒咖啡干豆中脂肪和绿原酸含量6.0%和10.2%,DI50显著增加咖啡因含量,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与T100相比,T70增加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7.2%和26.8%,增加干豆中总糖和绿原酸含量6.3%和5.5%.而T55和T40显著减少干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干豆中咖啡因和绿原酸含量.与CIT100相比,DI75T70提高干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8.0%和44.5%,增加咖啡干豆中总糖、蛋白质、脂肪和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2.2%、14.7%、6.6%和10.0%,而减小咖啡因含量8.3%.综合分析表明,DI75T70(灌水量为充分灌水的75%和70%的自然光照)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益最优,可以实现小粒咖啡的优质高产和节水高效.

关键词: 小粒咖啡 亏缺灌溉 遮荫 产量 水光耦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苗等级与定植密度和时间对昭通天麻箭麻大小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适宜的播种因素,为昭通天麻生产节本增产,提高经济效益。【方法】在云南昭通彝良产区天麻栽培过程中采用不同种苗等级、定植密度及定植时间,对产出箭麻的个体大小、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级比较。【结果】采用一级种苗播种,箭麻成麻率最高,个体较大,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按照0.6 m×0.4 m栽培塘的规格,种苗的定植密度为8个/塘时,箭麻成麻率最高,个体较大,经济效益最好;1月份定植的种苗,其箭麻成麻率可达100%,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结论】选用较大的种苗,定植密度为32个/m~2左右,定植时间在每年1月,均可显著提高箭麻的个体大小、产量及产值,为昭通天麻的高效栽培提高参考依据。

关键词: 昭通天麻 产量 种苗等级 定植密度 定植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在耿马蔗区轻简栽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轻简栽培下,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比较‘云蔗05-51’、‘云蔗05-49’、‘柳城05-136’、柳城03-1137、‘福农40号’、‘福农38号’、‘桂糖35号’、‘桂糖31号’、‘德蔗03-83’和‘粤糖60号’等10个甘蔗新品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指标。结果表明:‘福农40号’的理论蔗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福农38号’显著低于对照,其他品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云蔗05-51’、‘云蔗05-49’、‘桂糖35号’的平均蔗糖分显著高于对照,‘福农40号’和‘桂糖31号’显著低于对照,其他品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除‘福农38号’外,种植其他9个新品种均有经济效益,达825.00~10 185.00元/hm2。综合分析表明,‘云蔗05-51’、‘云蔗05-49’、‘柳城05-136’、‘柳城03-1137’、‘桂糖35号’、‘德蔗03-83’和‘粤糖60号’在耿马蔗区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与对照相当,建议在耿马蔗区或生态环境相似蔗区配套轻简栽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本研究比较不同甘蔗新品种轻简栽培产量及经济效益指标,旨在进一步筛选适宜采用轻简栽培的甘蔗新品种,为甘蔗新品种轻简化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蔗新品种 轻简栽培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地区小麦新品种(系)在昆明生态点的表现分析

南方农业 2018

摘要:为了推动小麦联合创新,以西南地区43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在昆明生态点开展田间筛选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川麦608、绵麦303和蜀麦1620单产高,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昆明地区推广种植;内麦141虽产量高,但抗病性一般;川麦606虽丰产性好,但植株也较高,若遇到阴雨和大风天气,易倒伏,影响产量;"16103""16092"虽较对照增产,但丰产性不突出。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系) 西南地区 昆明生态点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简化“抱窝”栽培对乌蒙山区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摘要:"抱窝"栽培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提高滇东北乌蒙山腹地马铃薯种薯的繁育效率和种薯产量,采用大田研究的方法,并对传统的"抱窝"栽培技术的田间作业进行简化,分析了马铃薯简化"抱窝"栽培技术在用工数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与常规种薯繁育技术相比,简化"抱窝"栽培技术可节约种薯成本7 470元/hm2,马铃薯繁殖系数是常规种薯繁育技术的2.44倍。简化"抱窝"栽培技术是适宜于滇东北的一种节本增效简化栽培技术,同时创新研究方法和栽培技术为降低西南地区晚疫病防控压力以及种薯繁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抱窝栽培 节本增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