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esistance(模糊匹配)
174条记录
优质、抗病大叶茶新品种“云茶1号”选育

茶叶 2008

摘要:云茶1号是从云南大叶茶群体——云南元江细叶糯茶中采用单株选育方法育成的品种。植株乔木型,早生,树姿半开张;叶椭圆形,叶色油绿、有光泽;适制绿茶;抗病能力强。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种 云茶1号 优质 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青稞种质抗大麦黄矮病抗性鉴定研究初报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本研究收集云南丰富的青稞种质资源,进行抗大麦黄矮病(BYDV)抗病性鉴定。通过对61份青稞种质或品种进行连续2年田间抗BYDV鉴定及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4份种质表现易感BYDV,17份种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BYDV抗性,其中3份种质(52、54,I10)表现出对BYDV明显抗性,且抗性较为稳定。为培育抗性品种、持续有效地控制黄矮病的危害提供了新的抗源。

关键词: 青稞种质 大麦黄矮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用含药平板法对2003年至2005年分离自云南省2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257个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菌株的甲霜灵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1个马铃薯或番茄产区检测到甲霜灵抗性或中抗菌株的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敏感群体组成,而番茄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抗性和中抗群体组成。测定的16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20.4%、7.2%和72.4%;测定的90个番茄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56.7%、28.9%和14.4%。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和中抗菌株在滇中多季作种植区内发生的比例较高。甲霜灵的药效已在云南省的少数马铃薯和大部分番茄产区下降甚至失效,因此,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对晚疫病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马铃薯 番茄 晚疫病菌 甲霜灵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灰斑病的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详述了玉米灰斑病的病原学、发生规律、致病与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理论的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玉米灰斑病病原学和发生规律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提出了玉米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并对玉米灰斑病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病原学 抗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研究进展

云南农业科技 2007

摘要:稻瘟病是世界水稻生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综述了目前已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其在水稻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已成功克隆的抗稻瘟病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个外源抗稻瘟病基因聚合与抗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属于7个生理小种的8个云南稻瘟病菌株对以南29和中花9号为受体,分别转入水稻外源基因几丁质-葡聚酶基因和溶菌酶基因的T7代和T10代亲本株系、6个杂交F1代及3个基因聚合后的35个花培株系进行接种分析。结果表明,F1代和3个外源基因聚合后花培的所有株系对所用的8个稻瘟病菌株都表现高抗,抗性明显提高,这是3个外源基因互为补充的结果,说明基因聚合可扩大抗谱,提高稻瘟病抗性

关键词: 外源基因 基因聚合 稻瘟病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番茄致病疫霉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及毒力类型

菌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3~2004年云南省番茄致病疫霉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型、毒性因子及毒力类型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番茄致病疫霉只存在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或自育型。甲霜灵抗性和中抗菌株是主要菌系,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51.2%、31.7%、17.1%。云南番茄致病疫霉居群对已知的抗性基因R1、R2、R3、R4、R6、R7、R8、R9、R10、R11有毒性,其毒性频率在9.8%~95.1%之间。测定的61个菌株中检测到26种不同的毒力类型,每种类型平均含有5.2个毒性因子,其中毒力类型1.3.4.7.9出现频率最高,为优势的毒力类型,出现频率为44.3%,其次为1.3.4.6.7.9、1.3.7.9,出现频率均为4.9%,其它23种毒力类型出现频率仅在1.6%~3.3%之间。云南番茄致病疫霉居群显示了复杂的表型特征。

关键词: 番茄晚疫病菌 有性生殖 抗药性 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新型木本切花在昆明的引种试种试验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定期观测所引进的银叶树(Leucadendron)、风轮花(Leucospermum)和风蜡花(Chamelaucium)各个品种的株高并记录物候、病虫害发生情况及越冬表现。结果表明:银叶树7月份生长量最大,11月停止,“旅途落日”比“纯金”早开始生长,且年生长量大于后者;风轮花的生长量在7—8月是高峰,平均每月长高5cm,但年生长量较小;风蜡花全年都在生长,7—8月是“粉色骄傲”的生长高峰,平均每月增高约20cm,“紫色骄傲”没有显著的生长高峰期。银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寒性较强,几个风轮花品种在抗病性及抗寒性方面的表现各不相同,风蜡花的抗寒性较强,“粉色骄傲”抗根茎部病害的能力强于“紫色骄傲”。

关键词: 银叶树 风轮花 风蜡花 引种试种 生长量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野生资源对蔗茅柄锈菌的抗性鉴定

植物保护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接种喷雾法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31份甘蔗野生资源材料进行了抗蔗茅柄锈菌(Pucciniaeri-anthiPadwetKhan)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1份材料中,高抗材料19份(61.3%),抗性材料3份(9.68%),中抗材料6份(19.36%),中感材料3份(9.68%)。其中斑茅种对蔗茅柄锈菌的抗病性较强,细茎野生种抗病性较差,较易感锈病。

关键词: 抗病虫害育种 蔗茅柄锈菌 甘蔗野生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反应初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云南高原粳稻区采集分离36份白叶枯病菌株,在包括初步选定的7个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鉴别品种(毫糯扬、TN1、黄玉、珍珠矮、IR26、南粳33、金南风)在内的29个水稻品种上测定致病型,进一步明确了这7个鉴别品种的有效性。发现菌株与品种之间具有交叉互作反应,菌株与品种之间存在质的特异性互作关系;利用这套鉴别品种可将36个菌株划分为9个致病型,其中Ⅴ型菌为优势菌群,Ⅶ型菌为毒性菌群。云南高原粳稻区的主栽品种多数感病。稻种资源IRBB21(Xa-21)、扎昌龙(Xa-22t,Xa-24t)、IR1545-339(xa-5)对所有参试菌株均表现抗病,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高原粳稻 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抗性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