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甘蔗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
《甘蔗 》 2004
摘要:"十五"以来,云南组织了大规模的甘蔗高产高糖新良种推广,2001-2004年,已累计推广51.2万hm2,其中2004年推广种植面积已达20.2万hm2,使全省良种覆盖率由2000年的19.02%提高到85.1%,基本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地提升了云南蔗糖产业的竞争力。从国内外引进甘蔗品种材料126个,初步制定了规范的甘蔗病害检测方法、标准,以及规范的甘蔗进出口检疫和疫情检测程序;通过试验示范筛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材料23个,为甘蔗新品种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丰富的种源材料。
国家第3轮甘蔗品种区试结果及高稳系数法评价
《甘蔗 》 2004
摘要:采用高稳系数法对全国第3套甘蔗联合区试种在我所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与甘蔗表现一致,高稳系数大的品种,变异系数小,公顷蔗、糖产量高;试验中云蔗92/19、粤糖93/159和云蔗89/351表现优良,川糖89/103和桂糖92/262表现较好;川宁85/78高稳系数较低,但水肥条件好时有不错的表现;闽糖86/2121、粤农91/854、福农91/4710、闽糖93/246、C25、粤糖92/126、桂糖93/103、福农93/3608和粤糖92/373等品种在性状表现上有缺陷。
云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类型及其品种的地理和生态分布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对云南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类型及品种的整理和遗传分析,表明云南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共有7个类型,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昆明地区和滇中生态区是云南玉米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分布地区和生态区;大理州、红河州、昭通地区和楚雄州是多种类型品种的多样性地理分布区,而滇中和滇南是多种类型品种多样性的生态分布区;但不同类型品种的地理和生态分布存在多样性差异,保山地区、昭通地区和大理州等5个地、州、市是马齿型品种的主要分布地区,昭通地区还是半马齿型、硬粒型和爆裂型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区;玉溪市、红河州利文山州等5个地、州、市是糯质型品种的多样性分布地区;滇中是马齿型、半马齿型和硬粒型品种分布的生态区;滇南是糯质类型品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区;昭通地区分布有多种类型的玉米种质资源,与当地的耕地成分、分布状况,人们种植和利用玉米的目的及用途密切相关。南部地区和滇南生态区分布有较多的糯质类型品种,南部各民族的民族饮食文化偏爱糯食。
关键词: 类型 品种 地理 生态 分布 玉米 种质资源 云南省
云南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类型、品种及其子粒颜色多样性分析
《玉米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类型、品种(遗传)及子粒颜色的整理和分析,表明云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共有7个类型。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但不同类型的生态分布区和品种及其子粒色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硬粒型品种及其子粒色泽多样性指数最大,品种数最多,占地方种质总数的58.2%;其次是半马齿型和糯质型品种,子粒颜色以黄、白色为主,分别占品种总数的43.3%和42.8%,其他颜色较少。糯质型品种主要集中分布于滇南和滇中两大生态区,存在不同的品种类型和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水平分布的区域性和立体分布的生态特点。硬粒型玉米品种的多样性与云南省的耕地成分、分布状况、人们种植和利用玉米的目的及用途密切相关。糯质玉米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态分布特点主要与云南省各民族人民的民族饮食文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类型 子粒颜色 多样性 种质资源 云南省
几个甘蔗品种(系)前期生长特性及抗旱性分析
《甘蔗糖业 》 2003
摘要:在桶栽条件下研究了11个甘蔗品种(系)的出苗及分蘖特性。在水份胁迫下调查了参试材料伸长初期的受旱表现,测定了相关生理指标,分析了甘蔗前期伸长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蔗受旱后叶片的枯黄率与蔗叶相对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AD)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受旱后拨节生长慢的品种抗旱性强于拨节快的品种;叶片卷缩或萎蔫型耐旱性强于钝化型;叶片首先枯黄的品种抗旱性最差。试验中粤糖89-240、德宏93-102、云蔗89-351、德宏93-88、云蔗95-128、桂糖90-95、云蔗94-343、云蔗94-375和ROC10等相对质膜透性、丙二醛(MAD)的含量及后期受旱死亡率较低,抗旱性较强;云蔗92-19和桂糖11号的抗旱性则较弱。
晚熟、耐贮红梨新品种‘云红梨1号’
《园艺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红梨 1号’是从云南地方品种中筛选出的优良红色梨品种 ,结果早 ,丰产 ,果皮红色艳丽 ,果形端正 ,汁多味甜 ,含可溶性固形物 13 5 % ,可溶性糖 7 4 2 % ,可滴定酸 0 34% ,维生素C31 2mg/kg ,品质佳。对土壤适应性强 ,抗黑星病、腐烂病。在昆明地区 9月下旬至 10月上旬成熟 ,货架期 6 0~ 70d。适合在云南海拔 170 0~ 2 2 0 0m的地区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