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稞蚜虫及黄矮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迪庆青稞蚜虫发生种类是禾谷缢蚜[Sitobiongraminis(Takahashi)]和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dirhodum(Walker)],优势种是禾谷缢蚜,可周年繁殖。田间混合种群有翅蚜发生高峰在5月下旬,蚜量高峰在6月中旬。青稞黄矮病潜伏期为20~25d,发病高峰在6月中下旬。蚜虫种群数量与黄矮病发生程度成正相关。采用"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重点控制青稞拔节期前蚜虫种群数量及切断病毒传播循环链的方法,控制了青稞黄矮病成灾的局面,青稞黄矮病的发病率控制到3%以下,产量增幅达到25%~60%,取得了显著的控病及增产效果。


红掌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北方园艺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主要介绍红掌生物学特性 ,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收获与包装。详细介绍了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定植技术、施肥、温室条件控制、病虫害防治及其它中期管理技术。


5%丁硫克百威·杀虫单颗粒剂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甘蔗 》 2003
摘要:5%丁硫克百威·杀虫单颗粒剂对甘蔗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 4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 ,每公顷施 5 %丁硫克百威·杀虫单颗粒剂 36、4 5 kg,对蔗龟的防效达 77%以上 ,对蔗螟的防效在 80 %左右 ,可作为蔗龟、蔗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每公顷以 36 - 45 kg(有效成分 1 .8-2 .2 5 kg)为宜
关键词: 5%丁硫克百威·杀虫单颗粒剂 蔗龟 蔗螟 防治


15%毒死蜱烟雾剂防治甘蔗绵蚜田间药效试验
《农药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15 %毒死蜱烟雾剂对甘蔗绵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 15 %毒死蜱烟雾剂 10 0、15 0、2 0 0ml/ 667m2 的田间防效 1~ 10天均在 98 6%以上 ,可作为甘蔗绵蚜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以 10 0~ 15 0ml/ 667m2 为宜


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及其调控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2
摘要:硝态氮不仅是重要的营养元素 ,而且作为信号物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变化很大 ,为适应不同环境 ,植物进化出多种获得氮素的途径 ,因此了解植物适应氮营养胁迫的生理遗传特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关于植物对硝态氮吸收和调控的工作进行了综述


昆明菜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研究初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在昆明地区 ,4~ 10月份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流行期 ,尤以 7~ 10月危害尤烈 ,11月~翌年 3月发病轻。 4~10月的温、湿度及土壤偏酸的适生环境 ,加重了根肿病的发生及危害。大白菜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 ,尤以 2叶期最易感染 ,培育无病壮苗是防病、保苗、保产的关键措施。大白菜品种间对根肿病有抗病性差异的表现 ,初步认为星星、白菜王等品种较抗病。百菌清、多菌灵、药肥复配剂为防治根肿病的有效药剂 ,施药方法以播前土壤施药为好


COUNTER 10%颗粒剂防治甘蔗害虫的田间药效
《甘蔗 》 2001
摘要:COUNTER 10 %颗粒剂对甘蔗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 - 5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 ,每公顷施 COUNTER 10 %颗粒剂 2 0、2 5、3 0 kg,对蔗龟的防效达 85.79%以上 ,对蔗螟的防效在 80 %左右 ,可作为蔗龟、蔗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每公顷以 2 0 - 2 5kg为宜
关键词: COUNTER10%颗粒剂 蔗龟 蔗螟 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