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金沙江干热河谷苦瓜长季节杂交制种技术

长江蔬菜 2020

摘要: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夏秋季较适宜苦瓜生产,当地有较长的自留苦瓜种历史,但均以自产自销为主,生产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商业化种子生产的需要.为改变这一现状,研究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的苦瓜长季节杂交制种技术.通过网室隔离,实现多品种同基地生产,结合适期播种、授粉等措施,提高制种品质和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药剂对云南南繁区芝麻地烟盲蝽的田间药效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2020

摘要:为筛选防治芝麻田烟盲蝽的有效药剂,开展了6种药剂对烟盲蝽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WG和70%啶虫脒WG的速效性较强,在施药后1 d防效就分别为86.84%、84.21%;25%噻虫嗪WG、20%烯啶虫胺WG和20%呋虫胺SG持效性好,药后7 d平均防效为81.52%~92.39%,其中以20%呋虫胺SG的防效最佳;10%吡虫啉WP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烟盲蝽的防治中效果最差。结合试验结果和生产实际,建议在云南芝麻南繁区烟盲蝽大爆发时将20%呋虫胺SG和50%氟啶虫胺腈WG复混使用。

关键词: 云南 芝麻 烟盲蝽 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第15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评价

甘蔗糖业 2020

摘要:对2017~2019年云南省第15套甘蔗品种区试开远试点进行分析评价,参试品种共计13个,对照种为ROC22(CK1)和ROC16(CK2),完成了1年新植2年宿根的田间试验,并对农艺性状、蔗产量和含糖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开远试点综合性状较优的有云蔗10-1666、云蔗10-2099和德蔗11-32,可以考虑给予进一步推广种植.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试 试验 比较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小米辣炭疽病发生与防治策略

长江蔬菜 2020

摘要: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小米辣生产和加工集散地,小米辣常年种植面积16万余hm~2。近年来,随着种植商品化,炭疽病已成为云南小米辣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发病情况逐年加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米辣商品果的品质和产量,严重威胁了云南小米辣产业发展。本文概述了云南小米辣炭疽病发生情况,提出了相应防控措施,为云南小米辣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实现云南小米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车桑子幼苗生物量分配与叶性状对氮磷浓度的响应差异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整叶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格局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途径,研究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幼苗生物量分配与叶性状对氮磷浓度的响应对认识车桑子在氮磷浓度变化下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砂培法,测定不同氮浓度(3、5、15、30 mmol·L-1)与不同磷浓度(0.25、0.5、1、2mmol·L-1)下车桑子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叶性状的响应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表明:高浓度氮(30 mmol·L-1)促进了车桑子幼苗生长、叶片氮含量和生物量积累,其余氮添加条件(3、5、15 mmol·L-1)下车桑子幼苗各性状无显著差异,但相比高氮水平,其生物量积累和叶片氮含量显著降低,根冠比和氮利用效率显著增加.随着磷添加浓度的增加,车桑子幼苗生物量显著增加,低磷条件(0.25、0.5 mmol·L-1)限制了车桑子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其根冠比和磷利用效率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比叶面积和叶/茎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氮处理下,叶片氮含量与根冠比显著负相关;磷处理下,叶片氮含量与比叶面积显著正相关.同时,氮处理下,车桑子幼苗株高、基径、总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均与根冠比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根冠比和叶片氮含量的调整在车桑子适应氮限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磷处理下,株高、基径、总生物量与比叶面积显著负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片结构性状的调整在车桑子适应低磷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表明,车桑子幼苗生物量分配和叶性状及性状间的权衡策略对氮、磷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关注氮和磷对植物性状影响的差异性.

关键词: 车桑子 氮浓度 磷浓度 干热河谷 养分限制 适应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acBio平台的紫娟茶树全长转录组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娟(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samica (Masters) kitamura)是珍稀茶树种质的典型代表,其叶片色泽呈现紫色,富含花青素、儿茶素以及黄酮等活性成分.为探讨紫娟茶树叶片呈色以及次级代谢过程的遗传基础,以紫娟茶树为材料,采用Pac Bio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最终获得Polished consensus序列205 911个.在NR数据库有163 519个同源序列比对到914个物种;有99 503个在KOG数据库得到注释,根据其功能分为26类;有76 829个得到GO注释,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3大类的54个功能组;根据KEGG数据库,109 748个被注释到216个代谢途径分支,其中氨基酸代谢的7 731个、类黄酮生物合成的有644个、单萜的合成的有57个、萜类化合物骨架生物合成487个、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的有88个、花青素合成1个;同时预测到CDS有199 245个、转录因子有6 838个;此外,还检测到了180 293个SSR位点,其中以单碱基重复最丰富有103 535个,其次是双碱基43 240和三碱基30 883.本研究结果为开展紫娟茶树叶片呈色机理以及花青素、黄酮类等物质合成途径与调控机制和特异性状基因的标记性引物开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紫娟茶树 全长转录组 测序分析 功能注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热处理对玫瑰花露中香气成分及灭菌效果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非热灭菌处理对玫瑰花露中微生物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玫瑰花露商业灭菌方法的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顶空-气质联用仪检测3种非热灭菌处理对玫瑰花露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考察3种非热灭菌处理对玫瑰花露中微生物的灭菌效果.[结果]超高压灭菌比过滤除菌在应用上更具优势.在超高压(550 MPa,5 min)处理条件下,可以有效杀灭玫瑰花露中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菌落总数<10 CFU/mL;有效保留主要香气成分,并且检测到(E)-2-庚烯醛和(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2种新物质生成.通过对玫瑰花露中总醇、总酸、总醛的计算发现,超高压处理的玫瑰花露中醇类化合物含量减少,醛类化合物含量增加,酸类化合物变化不明显.[结论]超高压不但可有效的杀灭玫瑰花露中微生物,还可促进其醇、醛等物质的氧化作用、酯化作用,较好保留了玫瑰花露的品质.

关键词: 玫瑰花露 非热灭菌 挥发性成分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冬播燕麦的农艺性状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作物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云南冬播燕麦选择优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方法对国内42份燕麦材料在云南冬季种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42份燕麦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范围为5.43%~42.92%,其中生育期变异最小(5.43%),主穗粒重最大(42.92%),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637%,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4.037%,与主穗粒重密切相关;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25.466%,与生育期密切相关;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35%,与株高密切相关.综合得分排名结果显示,饲用燕麦材料得分比食用燕麦材料得分高,占据了排名前10位中的7位.42份燕麦材料在遗传距离为20时可划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28份食用燕麦资源;第Ⅱ类包括12份饲用燕麦资源;第Ⅲ类仅为白燕1号,表现为千粒重和产量最低;第Ⅳ类仅为定燕2号,表现为主穗长最长、株高最高.云南冬播燕麦,饲用燕麦比食用燕麦更具有优势,生产上可优先引种定燕2号、青引2号、冀张燕4号、加燕2号和坝燕6号等饲用燕麦材料,优先引种燕科2号、白燕1号、坝莜4号、坝莜9号、固燕1号、定莜9号、坝莜13号、远杂2号、白燕11号和定莜1号等食用燕麦材料.

关键词: 燕麦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人员实施"三区"人才项目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0

摘要:文章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其2014-2018年"三区"人才计划实施中人员数量、职称、年龄、服务地区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农业科技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监督管理、做好产业示范、加强科技指导、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和加强科企合作等推动农业科技人员"三区"人才项目更好实施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三区"相关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云南乃至全国"三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执行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员 三区人才计划 科技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皮石斛种子液体静置培养及其对离体植株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种子液体静置培养过程中,基本培养基对种子萌发、原球茎发育的影响以及来自不同培养基的原球茎及其体积大小对离体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1/2B_5、1/2N_6、1/2MS、1/2花宝1号、1/2花宝2号等液体培养基静置培养铁皮石斛种子,观察统计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发育生长情况;原球茎转至固体培养基后,比较来自不同液体培养基和体积大小(30目、40目)的原球茎,生长形成离体植株的形态类型。【结果】1/2N_6培养基培养获得的原球茎直径平均值最高,显著大于1/2MS培养基、1/2花宝1号培养基和1/2花宝2号培养基;原球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90 d,可发育形成单芽、多芽、愈伤组织等形态类型,来自不同液体培养基的原球茎,发育形成多芽、愈伤组织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原球茎大小对单芽、多芽、愈伤组织产生具有显著影响。【结论】铁皮石斛种子液体静置培养中,基本培养基是影响原球茎发育的重要因素,1/2N_6是较适宜的培养基;来自不同液体培养基的原球茎及其大小显著影响离体植株的生长,大于30目的原球茎发育形成正常单芽植株比例较高。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种子 液体培养 离体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