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土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与农学效益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生育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延长,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和块茎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345 kg/hm~2施氮量时最高,且株高和大薯重高于其他处理。施氮量在0~420 kg/hm~2时对马铃薯出苗率影响不大,而施氮量达495 kg/hm~2时出苗率和块茎产量显著降低;施氮效益、施氮纯收入、氮肥产投比和农学效率在施氮量195~345 kg/hm~2时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345 kg/hm~2施氮量时逐渐下降,施氮量为495 kg/hm~2时显著降低。马铃薯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反应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得出,马铃薯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41.7、327.1 kg/hm~2,而最高产量与经济最佳产量二者相差不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滴灌冬马铃薯适宜的氮肥用量应该控制在270~327.1 kg/hm~2之间,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论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整体性逻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摘要: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任重道远,急需发挥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作用。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整体性、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提出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整体性建构的理论和实践诉求。在整体性生态治理视阈下,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在内涵上是生态战略观、生态民本观、生态环保观、生态全球共建共享观的有机统一。在价值上具有重大的创造性理论贡献和多维性实践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新时代的原创性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遵循,是新时代经济发展转型的方向指引,是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滇黄精与轮叶黄精多糖的组织化学及含量测定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滇黄精及其习用药材轮叶黄精进行多糖组织化学和含量测定研究,明确两种药材多糖的积累和分布特征,比较两者多糖含量的差异,为滇黄精及其习用品资源的挖掘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两种药材不同器官的横切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多糖进行定位分析。以醇提法提取根茎多糖,采用蒽酮-硫酸为显色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在两种药材不同的器官及组织中,多糖主要分布在根、根茎的皮层薄壁细胞、黏液细胞、维管束及其鞘细胞中;茎的维管束和纤维束环中;叶肉细胞及叶脉维管束中。根茎多糖分布最多,其次是叶片,根和茎中分布则较少。两种药材多糖含量差异不大,滇黄精多糖含量略高于轮叶黄精。结论组织化学定位和蒽酮-硫酸显色法适用于研究和分析黄精类药材多糖的分布和含量测定。民间习用轮叶黄精有一定的合理性,应加强对其化学成分、安全性及疗效等方面的研究。


酸角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变化
《土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野外采集酸角林下0~20 cm和20~40 cm土壤,分析不同坡位(坡顶、坡中和坡脚)对酸角林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颗粒有机碳(P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酸角林的坡顶SOC富集,坡中SOC最低;坡顶和坡中的SOC主要在土壤表层(0~20 cm)出现富集现象;②ROC、POC、DOC含量变化与SOC含量变化相似,ROC、POC、DOC含量与SOC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③R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33.11%~47.00%,D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1.27%~1.89%,POC占SOC的比例范围为20.10%~26.51%;④坡脚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最好,易于积累有机碳.在元江干热河谷中种植乡土树种——酸角,对SOC产生了有益影响,促进了该区域SOC的库效益.


7种生物药剂对青枣白粉病室内毒力测定
《中国南方果树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市场上常用于防治植物白粉病的生物杀菌剂,采用琼脂载玻片孢子萌发法,对青枣白粉病菌孢子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生防药剂对青枣白粉病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0.5%大黄素甲醚的抑制效果较好,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9.58%,3%多抗霉素次之,2%武夷菌素对孢子萌发抑制率最低,仅为54.86%.


苦荞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苦荞株型的遗传机制为苦荞高产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株高差异较大的两个苦荞品种的杂交后代开展了株型相关性状以及产量的遗传规律及其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单株粒质量在F2群体和F3群体中都出现超亲分离,并且除了分枝数以外,株高、主茎节数和单株粒质量的显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平均显性度大于1.4个性状在F2代和F3代中的广义遗传率为0.62~0.78,在狭义遗传率中单株粒质量为0.26和0.31为最小,分枝数为0.65和0.68最大,株高和主茎节数在其之间.株型性状以及产量间的相关分析发现,株型性状都与产量性状存在显著的表现型正相关,株高与产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结论]遗传率较高的分枝数可以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高可以后期世代进行选择.
关键词: 苦荞 株型 遗传规律 遗传相关 表现型相关 杂交育种


黄毛草莓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优化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分别以黄毛草莓叶片和茎尖生长点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并通过比较茎尖愈伤组织在不同培养基以及不同植物激素组合下的生长情况,为建立黄毛草莓高效快速的繁殖体系,筛选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与1/2MS培养基相比,MS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0.4 mg/L TDZ+0.2 mg/L 6-BA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效果最佳;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4因素3水平L9(34)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组合的4种植物激素对黄毛草莓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对黄毛草莓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最大.黄毛草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优培养基为MS+0.4 mg/L TDZ+0.2 mg/L 6-BA+0.15 mg/L 2,4-D+0.2 mg/L NAA;NAA对黄毛草莓茎尖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最大,黄毛草莓茎尖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优培养基为MS+0.2 mg/L TDZ+0.6 mg/L 6-BA+0.15 mg/L 2,4-D+0.6 mg/L NAA.


云南野生大理茶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CSCD
摘要:旨在分析云南野生大理茶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本研究以21份云南野生大理茶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对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及儿茶素组成等生化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鉴定评价其生化成分多样性.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为18.80%~25.20%、氨基酸总量为2.00%~3.90%、咖啡碱含量为1.10%~4.10%、水浸出物含量为45.30%~52.50%、儿茶素总量为4.37%~14.17%、变异系数范围为3.33%~157.8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1.77.基于生化成分含量的聚类分析将21个野生大理茶分为2个类群,其中第1类群的C、EC、非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总量含量较低;第2类群的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云南野生大理茶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含量的平均多样性指数较低,从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资源1份、低咖啡碱资源2份及高氨基酸资源1份,这些优异资源可以直接利用或作为茶树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紫娟茶树miR828a靶基因WER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mi R828a靶基因WER的功能及生物学特性,通过RACE方法对紫娟茶树WER基因进行克隆,并使用生物信息学Protparam、Signal P、SWISS-Mo DEL等工具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ER基因全长885 bp,含有一条27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92个氨基酸,与番樱桃So MYB114具有较高的亲缘性;WER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具有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质膜和线粒体上,推测WER蛋白在质膜和线粒体上发挥信号转导的作用.
关键词: 茶树 miR828a WER RACE方法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