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播种密度、氮磷钾施肥比例对两系杂交油菜“云油杂2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云南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研究了育苗移栽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及氮磷钾施肥比例与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密度>氮肥>钾肥>磷肥,氮肥和密度的增产效应最大,且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或密度加大,产量逐渐提高。欲求高产,应重视氮肥的施用量,在保证合理密度时,还应注意磷肥与钾肥的配合施用。初步提出在育苗移栽条件下,云油杂2号以播种密度13.5~15万株/hm2、施纯氮300~337.5 kg/hm2、纯磷150 kg/hm2、纯钾52.5~90 kg/hm2的条件下,产量达到4 000 kg/hm2。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的选育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引进四川的甘蓝型杂交组合89-50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双低、高配合力的自交系8840894、92103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双低、高油分、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99F114AB、99F121AB。其具有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加强科技支撑促进农经作物产业发展
《云南科技管理 》 2008
摘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3月,是在原云南省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和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部分课题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专业农业经济作物研究机构,主要从事马铃薯、油菜、亚麻、蓖麻、大麻、红花、花生、
双图标在油菜区试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双标图对细胞核不育两系、细胞质不育三系及纯合基因型等9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系)区试中的产量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9个参试种丰产性和稳定性较好的是细胞核不育两系组合99F108D、99F105D、99F103D和H03006;丰产性较好、稳定性差的是细胞质不育三系组合99F044D、99F099D、99F036D;丰产性差、稳定性好的是纯合基因型花油6号;丰产性和稳定性较差的是纯合基因型KT01。初步得出结论:在云南省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下,考虑到丰产性和稳定性有机结合,应较好地发展细胞核不育两系组合。
云南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杂交油菜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6个组合在云南9个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组合与试点的互作效应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F100D、99F089D等5个组合的平均产量与对照品种云油杂1号和花油3号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云南在进一步提高杂交油菜产量上取得了显著进展;5个组合中,以99F089D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最好;2000F100D的产量优势极显著,适应性好,这2个组合可在其适宜区域扩大示范。
不同海拔下甘蓝型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通过2002~2004年度云南省甘蓝型杂交油菜区域试验,对参试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品种的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甘蓝型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的生育期延长,千粒重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植株高度、有效分枝数和有效角果数以中海拔为最高,较低和较高的海拔均影响植株生长、降低单株的有效分枝数和角果数。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高度、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在高、低海拔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中等海拔较小;有效分枝和每角粒数与产量的关联度,中等海拔较高,高、低海拔均较低。不同海拔下各经济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变幅由大到小依次为:植株高度、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有效分枝。
影响云南省杂交油菜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云南农业科技 》 2006
摘要:油菜种植产业化、种子杂交化是当前国内外油菜生产的主要方向,也是云南省油菜生产的必然要求。“八五”以来,云南省的杂交油菜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杂交油菜大面积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杂交油菜产业化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本文就影响云南省杂交油菜产业化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