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陈颖晏(精确检索)
18条记录
农业科技在云南兴边富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为提高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势在必行.结合全国兴边富民工程发展状况,分析了农业科技在云南兴边富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兴边富民 农业科技 产业 生物能源 服务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生物能源作物资源概述

云南农业科技 2006

摘要:阐述了生物能源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云南生物能源原料资源概况。云南生物能源原料主要有甘蔗、玉米、薯类、大豆、油菜、麻疯树、光皮树。根据云南资源与气候条件,提出云南发展生物酒精应重点考虑甘蔗、木薯、甘薯、马铃薯;发展生物柴油应优先考虑麻疯树和油菜籽炼油后废弃的油脂或过剩菜籽油。通过比较分析,为云南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云南 生物能源 生物酒精 生物柴油 原料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激励理论在农业科研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阐述了激励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中人员构成情况.提出在激励理论应用于农业科研过程中,领导应从下属人员的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和满足不同下属的不同心理需要;把握激励的最佳时机;注意激励的频率和程度;注意避免激励过程中一些应用不当的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激励理论 农业科研 人员构成 心理需求 激励时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快电子政务发展 促进科技管理创新

农业科技管理 2005

摘要:初露锋芒的电子政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正显示其科学的力量并获得快速发展。文章从政府为主导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和积极作用说起,试图通过其发生、发展历程,以及典型事例对比,分析研究电子政务与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结合,为政府实现和创新管理方式提供科学决策,从而带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及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创新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认真学习“三个代表” 搞好扶贫攻坚工作

云南农业科技 2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做好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云南农业科技 2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信息化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结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的尝试

云南农业科技 2002

摘要:对农业科研信息化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和作用进行阐述 ,探讨了二者的有机结合点 ,并对模型管理办公平台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办公自动化 结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粳稻优质米育种取得重大突破

云南农业科技 2000

摘要:由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云南省农科院蒋志农研究员与省种子管理站周国榕研究员共同主持的国家计委和省计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云南粳稻高产优质多抗育种及示范推广”取得重大成果。截至目前 ,育成了32个粳稻新品系 ,其中 1 3个新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 ,累计示范推广 1 79 89万hm2 ,增产稻谷 8 0 3亿kg ,超额完成了项目合同规定的指标任务 (育成 2 0个粳稻新品系 ,其中 1 0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 ;累计示范推广面积 1 76万hm2 ,增产稻谷 7 6 8亿kg。) ,为云南省基本实现粮食自求平衡作出了突出贡献。该项目研究成果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3项 ,三等奖 5项 ,项目主持人蒋志农同志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为加速云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查 ,满足市场需求 ,项目组在“九五”中后期 ,在确保完成“九五”目标任务的同时 ,及时调整了育种目标 ,加大了品质育种力度 ,加快了优质米育种步伐。在蒋志农研究员的主持下 ,经全项目组人员的共同努力 ,现已育成了滇粳优 1号 (细长粒 )、滇粳优 2号 (香米 )、滇粳优 3号 (软米 )三个优质米新品系。 2 0 0 0年 8月 2 6日、 2 8日由省计委、农业厅、农科院等有关省级以上部门的领导、专家 (1 7人 ) ,地州县农科、种子部门专家(31人 ) ,对优质米滇粳优 1~ 3号新品系进行田间表现和品质现场鉴评 ,以昆明市场上最好的东北米、泰国米、滇陇 2 0 1等作对照。两次鉴评结果基本相同 ,滇粳优 1号、3号分别为一、二位 ,泰国香米为第三位 ,滇粳优 2号为第四位 (在 1 7名领导和专家鉴评中名列第三位 ) ,滇陇 2 0 1为第五位 ,东北米为第六位 ,江苏米为第七位。领导和专家认为 :滇粳优 1~ 3号不仅很有特色 ,而且每公顷产量可达 90 0 0~ 1 0 5 0 0kg ,在优质与高产的结合上取得了较大突破 ,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该项目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可概括为1 5个字 :起点高、规模大、结合好、有创新、贡献大。(1 )起点高。一是本项目列入了省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合同规定的指标任务高 ,要求育成的粳稻新品种要推广 1 76万hm2 ,增产 7 86亿kg ,这是过去农业科技项目从未有过的。二是完成这一硬指标 ,要解决的技术难度大、技术水平高 ,不仅要在每公顷产 75 0 0~ 90 0 0kg基础上提高产量 ,还要解决长期难于解决的高产不优质 ,高产优质不抗病的关键技术问题。三是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 ,涉及的学科多 ,必须多学科参与 ,协作攻关 ,才能育成高产、优质、抗病、耐寒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2 )规模大 :一是本项目投资规模大。五年来 ,项目总投入约 2 0 5 0万元 ,其中 ,省计委、国家计委投入 5 70万元 ,省农业厅安排示范推广费 36 0万元 ,地县用于推广的经费 1 1 2 0万元。二是项目组织规模大。除两个主持单位外 ,有云南农大、 1 0个地州市农科所、 1 0个地州市种子站、 6个县农技中心及种子站参加 ,共计 2 9个单位 ,1 72名科技人员参与本项目实施。三是示范推广规模大。推广区域覆盖了 1 4个地州市的 1 1 1个县和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部分地区 ,取得了组织实施大项目的经验。(3)结合好 :概括起来 ,基本实现了“四个结合” :一是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较好地解决了科研与生产脱节问题。二是省地县结合 ,育、引、推分工明确 ,育种单位育成新品系后 ,及时给地县进行引种试验 ,筛选出适应当地的优良品种 ,种子部门进行良繁供大面积推广。三是多学科专业的结合 ,以遗传育种的科技力量为主 ,配备了种质资源、植保、种子、栽培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科技力量。四是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紧密结合。为了提高全省粳稻育种水平 ,在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专门设置了配合育种的特性鉴定课题 ,对亲本和大量材料进行品质、耐寒性、稻瘟病抗性的同步鉴定 ,共计进行品质鉴定材料 2 6 6 0 5份 ,叶瘟鉴定材料 2 6 6 2 7份 ,穗瘟鉴定 1 890份次 ,耐寒性鉴定 2 81 8份次 ,及时地为育种课题的田间选种提供科学依据 ,这是以往的育种课题难以做到的。(4)有创新 :除了在项目的组织上有创新 ,研究方法、技术措施及结果有创新之外 ,该项目在品质育种方面有较大的创新。针对大量涌入我省市场的东北米品质较好 ,价位较低 ,项目组经过认真分析 ,确定把选育具有特色、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竞争优势的优质香米、软米和香软米新品种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努力 ,育成了滇粳优 1号、滇粳优 2号、滇粳优 3号等优质米新品系和一批有特色的优质米系统材料。滇粳优 1号粒型似籼稻 ,在全国的粳稻品种中属首例 ,综合品质超过泰国香米和东北米 ,每公顷产可达90 0 0~ 1 0 5 0 0kg。滇粳优 2号不仅米很香、煮时很香 ,而且米饭口感也香 ,克服了许多香稻品种米饭口感不香的缺点 ,在滇中每公顷产可达 1 0 5 0 0kg左右。滇粳优 3号是比较理想的中间型软米 ,直链淀粉为 1 0 %左右 ,食味品质明显优于泰国香米和东北米 ,粳稻软米在我国至今是独一无二的。(5 )贡献大 :一是超额完成增产稻谷7 6 8亿kg指标 ,若按农业部有关规定每千克稻谷 1 3元计算 ,其社会经济效益约 1 0亿元。二是促成了粳稻区的品种更新换代 ,与“八五”期间种植的品种相比 ,更新率达80 %左右。三是由于及时调整了育种目标 ,加大了品质育种力度 ,为“十五”的优质米育种打下良好基础 ,有些优质米新品系在2 0 0 1年就可投入生产云南省粳稻优质米育种取得重大突破@刘乾礼$云南省农科院办公室!昆明650231 @陈颖晏$云南省农科院办公室!昆明650231 @王海燕$云南省农科院办公室!昆明650231 @周智敏$云南省农科院办公室!昆明65023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