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七连作障碍发生机理及消减技术研究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连作障碍是三七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不同间隔年限土壤种植的三七和根际土壤为试材,开展了土壤微生物培养、土壤酶活性检测、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和三七根际化合物分析,研究三七连作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导致三七连作障碍的原因在于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微生物群落演变、土壤酶活性下降和三七根际自毒物质积累4个方面;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比、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比、土壤好氧性细菌与厌氧性细菌数量比均随三七根腐病加重而降低,其比值可作为三七栽培土壤健康状况评价的生物学诊断参数;优化集成了调酸、减肥、通气和微生物修复的三七连作障碍消减技术。
关键词: 三七 连作障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化感作用


立体栽培模式下三七种植土壤微生物、酶活特征及对农艺性状影响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立体栽培(3层)三年生三七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与大田土壤(对照)在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差异及对三七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立体栽培各层(下、中、上)土壤微生物浓度显著低于大田;土壤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从下层至上层逐渐升高,除各层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外,上层及下层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立体栽培下三七各农艺性状指标均劣于大田栽培,3层中以中层长势最好,上层次之,下层最差。相关分析表明,真菌、放线菌及中性磷酸酶活性与三七农艺性状显著相关;土壤真菌和细菌浓度均与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相关;放线菌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与土壤p H和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相关;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日最大温差呈显著负相关。当前研究表明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比例失衡和土壤酶活性剧烈变化是导致立体栽培三七农艺性状劣于大田栽培夫的诱因之一。因此,改善立体栽培结构,从而使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接近大田土壤,为三七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是保障三七健康生长的关键。


绿肥轮作对植烟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绿肥作物改良土壤的生态作用,试验以冬闲连作地为对照,在云南曲靖和晋宁烟草种植区,研究了小麦轮作收获后留根茬(20 cm左右)翻压后种植烟草(麦-烟),紫花苕子收获后留根茬(30 cm左右)翻压后种植烟草(绿-烟)及豆类轮作(豆-烟)收获后根茬及秸秆全部移除地外种植烟草的4种轮作模式,结果表明:绿-烟和豆-烟复种模式下,植烟生长期内根区土壤酶活性(SEA)、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及土壤有机碳(SOC)均高于麦-烟复种及冬闲连作地,并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复种模式的SMBC、SOC及SMBC/SOC间呈显著相关性,对提高土壤SEA、SMBC与SOC质量分数影响为:绿-烟>豆-烟>麦-烟>冬闲地。研究认为,SEA及SMBC/SOC可作为评价轮作模式影响烟地红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 绿肥轮作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生物学评价


滇西典型退化山地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生化活性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选取人为干扰较小的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林作为对照,对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生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生化活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土壤生化活性,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质量的差异和退化程度;除了蔗糖酶活性,不同利用类型的其他土壤生化活性指标均达到了显著影响水平;由土壤生化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可以看出,土壤利用类型、人为活动对土壤生化活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A层);除了氨化作用,不同土层对其他土壤生化活性指标均达到了显著影响水平。研究区旱冬瓜林土壤性状较好,其他5种利用类型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
关键词: 土壤利用类型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酶活性 滇西退化山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