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居群(模糊匹配)
28条记录
云南泸定百合野生居群的核型研究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5

摘要: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的12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野生居群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以便为这些野生居群的进化、遗传变异和育种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12,共有24条染色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且第1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从核型公式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以及10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包括石坎居群、双河居群、石林居群、马关居群、龙陵居群和泸西居群等6个居群;另一类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1对具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和9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包括大关居群、旧城居群、扎西居群、文山居群、西畴居群和师宗居群。各居群的随体数为3~6个,主要分部在第1、2、6、8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各居群的染色体长1.64~1.92,臂比6.41~8.24,核型不对称系数较高,在78.66%~82.05%之间,从高到低可以将12个居群排列为:马关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旧城居群>石林居群=泸西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师宗居群>大关居群>文山居群>扎西居群,都属于不对称性较强的类型。聚类结果表明,当阈值取1.04时,可以将12个居群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大关居群、扎西居群和文山居群,它们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和臂比值相对最低,且它们均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1对具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和9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所组成;第Ⅱ类包括旧城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和师宗居群;第Ⅲ类包括石林居群、马关居群和泸西居群,它们的染色体长度比值相对最高,核型公式均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以及10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所组成。研究表明,泸定百合染色体数相对稳定,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异;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泸定百合各居群间存在明显的核型变化。

关键词: 泸定百合 居群 染色体 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霉素对总状绿绒蒿三个居群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生长于滇西北不同海拔梯度的3个总状绿绒蒿居群种子,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处理后,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1)种子的长宽比和千粒重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差异显著(P<0.05);种子含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2)不同居群的对照种子发芽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平均发芽时间随海拔升高而缩短。(3)100~250 mg·L-1的GA3处理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且差异极显著(P<0.001),但GA3处理对平均发芽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各居群萌发指标的最适GA3处理浓度不一致。(4)居群对总状绿绒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种子平均发芽时间影响显著(P<0.05)。说明海拔是造成不同居群种子外部形态和种子萌发特性差异的原因之一,而不同浓度的GA3对各居群种子的萌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总状绿绒蒿 赤霉素 种子萌发特性 居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OPSIS法对金铁锁居群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通过TOPSIS法对金铁锁不同居群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出13个金铁锁居群药材质量的优劣顺序是:松坪>象山>雪山>中甸>九河>期纳>得荣>羊坪>顺州>鹤庆>尼西>六德>洱源。用系统聚类法对这13个金铁锁居群加以分析,大致可以将13个居群分为4类,松坪、象山和雪山可评定为质量优异的居群;中甸、九河、期纳和得荣可评定为质量较好的居群;羊坪、顺州、鹤庆和尼西可评定为质量一般的居群;六德和洱源可评定为质量差的居群

关键词: TOPSIS法 金铁锁 居群 药材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泸定百合12个野生居群的核型研究

园艺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的12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野生居群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12,共有24条染色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且第1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12个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较高,在78.66%~82.05%之间,说明泸定百合的核型对称性低,进化程度较高。根据核型不对称系数,认为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的进化程度从高到低为:马关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旧城居群>石林居群=泸西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师宗居群>大关居群>文山居群>扎西居群。聚类结果显示,当阈值取1.04时,可以将12个居群分为3类。研究表明,泸定百合染色体数相对稳定,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异;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泸定百合各居群间存在明显的核型变化。

关键词: 泸定百合 居群 染色体 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长尖叶蔷薇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SR标记对云南地区的8个长尖叶蔷薇天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用的1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等位位点;在物种水平上,总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香农指数(I)分别为0.3139和0.4747;该居群内遗传变异(65.47%)大于居群间遗传变异(34.53%),说明居群内变异是其居群的主要变异来源;利用Popgene计算出两两居群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和遗传距离(D),其范围分别为0.7879~0.8986和0.1070~0.2384,依据遗传距离可将8个居群分为3组,8个居群并没有严格依据地理距离的远近而聚类;海拔与Nei's基因多样性的相关系数为0.8771,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长尖叶蔷薇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居群间遗传变异存在中度的遗传分化。基于得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为主的保护策略,但当个别居群野外的生存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时,建议采取迁地保护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 长尖叶蔷薇 居群 遗传多样性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濒危植物云南黄连不同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揭示濒危药用植物云南黄连不同居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抽取5个天然居群和2个栽培居群为研究材料,对其20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分析.采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云南黄连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黄连表型性状在居群内与居群间变异丰富,20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0.9%~75.1%,平均为33.6%,其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634~1.839之间;7个居群的变异程度也不同,变异系数在27.4%~37.1%之间,变异最大的为腾冲明光乡自治(TCZ)居群,变异最小的为贡县普拉底乡(GSP)居群;通过表型分化分析,居群间与居群内的表型分化不同,居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74.405%,居群内为25.595%,表明云南黄连的变异主要来自于居群间;20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现出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居群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7个云南黄连在阈值为10~15时被分为3类,但结果不以地理位置的远近作为分类的依据,且栽培居群与野生居群间差异不大.

关键词: 云南黄连 居群 表型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区云南黄连居群的染色体核型比较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根尖压片和卡宝品红染色法,对分布于高黎贡山的东、西坡不同生态带的8个云南黄连居群进行染色体核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居群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8,核型基本一致,除东坡一个居群为3A型外,其余均为2A型;总体上同一生态区域内各居群的核型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但不同生态区域的居群间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为近端部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的有无及数目在东西坡居群间存在较大变化;东坡居群的不对称程度均较西坡高。

关键词: 云南黄连 居群 核形 生态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贵高原滇龙胆不同居群形态特征变异研究

中草药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云贵高原滇龙胆不同居群进行形态特征变异研究,为滇龙胆遗传多样性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对27个滇龙胆居群根、茎、叶的15个形态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滇龙胆不同居群、不同产地和同一居群内不同个体间,在不同植物学性状上均有一定变异,其中,叶片数、植株生物量、株高、分枝数等形态指标变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滇龙胆植株根条数、根粗和根干质量同植株地上分枝数、叶片数及茎叶干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27个滇龙胆居群可分为4组,其中第III组主要分布在黔西和川中南,比较适合作为高产优良品种选育的材料。主成分分析显示,茎叶干质量、根干质量、根条数、分枝数、株高、叶长这6个形态指标是造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滇龙胆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并以根部表型性状变异幅度最大。在筛选高产滇龙胆种质资源时可考虑分枝数、叶片数和茎叶干质量这几个外观形态指标。

关键词: 滇龙胆 居群 表型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峨眉蔷薇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收集的11个峨眉蔷薇群体的88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SSR技术分析其群体水平遗传多样性。88份样本的多态位点百分率、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90.48%、0.196 0和0.316 6。比较1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标,种质间遗传变异44.73%,种质内遗传变异55.27%。东环线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0.137 7,I=0.206 8,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8.7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个群体可聚为4支。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447 3和0.617 9,表明峨眉蔷薇基因分化明显,各群体间基因交流受阻。

关键词: 峨眉蔷薇 居群 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桐子居群种子表型变异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小桐子8个居群种子表型进行研究,测量种子长度、宽度、重量等11项形态学指标。种子表型性状,居群间的变异系数c.v.%=10.64~19.33,表型频率分化系数平均Pst=10.02%,表型方差分化系数平均Vst=14.27%,表明小桐子种子表型居群内变异是其变异的主要来源。居群间欧氏距离Q-聚类分析表明,种子表型分化基本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远近相关联。11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种子长度、宽、厚、周长和种子百粒重为小桐子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

关键词: 小桐子 居群 种子 表型性状 变异 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