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杀菌剂(模糊匹配)
27条记录
8种常用农药对家蚕的慢性毒性测定

农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8种常用农药在推荐剂量下对家蚕的残留毒性。[方法]采用食下毒叶法评价了田间施用8种常用农药后对家蚕的残留毒性。[结果]8种农药在推荐剂量范围内喷施桑树后,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60%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药后30 d仍引起家蚕急性中毒,其中毒率分别为18.90%和17.78%;吡丙醚乳油药后3 d未引起家蚕急性中毒,但药后15 d仍造成家蚕不能正常上蔟结茧;小檗碱水剂药后7 d未引起家蚕急性中毒,但药后7~10 d的家蚕不能正常上蔟结茧,药后15 d的多数蚕不能正常上蔟结茧;藜芦碱可溶性液剂药后5 d未引起家蚕急性中毒,但造成少数家蚕不能正常上蔟结茧,多数蚕结薄皮茧;戊菌唑水乳剂、苦皮藤素乳油、鱼藤酮乳油等药后15 d对家蚕的经济性状影响不大,但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即龄期延长。[结论]戊菌唑水乳剂、苦皮藤素乳油、鱼藤酮乳油、藜芦碱可溶性液剂等4种药剂安全间隔期在15 d以上方可采叶喂蚕;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安全间期超过30 d以上,建议冬季桑园封园时使用;小檗碱水剂和吡丙醚乳油禁止在桑园及周边使用。

关键词: 杀虫剂 杀菌剂 家蚕 残毒性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常用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测试

云南农业科技 2017

摘要:为了解5种常用杀菌剂对家蚕的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进行室内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5种常用杀菌剂对家蚕的毒性均较低,可用于桑园病害的防治。

关键词: 杀菌剂 家蚕 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风险性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生产上常用的9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系统观察了杀菌剂处理家蚕后的中毒症状,并作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和42.4%唑醚·氟酰胺SC对家蚕48 h的LC_(50)值分别为23.344和101.324 mg/L,属中毒级,对家蚕具有极高风险性;22.5%啶氧菌酯SC、80%戊唑醇WP、300 g/L苯甲·丙环唑EC、70%丙森锌WP、80%代森锰锌DP、50%醚菌酯WG和500 g/L百菌清SC对家蚕48 h的LC_(50)值均大于200 mg/L,属低毒级,22.5%啶氧菌酯SC对家蚕具有高风险性,其他6种药剂对家蚕具有中等风险性至低风险性;家蚕接触农药后中毒症状主要包括拒食、吐液、乱爬、体缩/体软、身体扭曲呈"S"或"C"形等,但家蚕对不同杀菌剂也表现出异样的症状。

关键词: 杀菌剂 家蚕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杀菌剂健达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型杀菌剂42.4%健达SC(氟唑菌酰胺与吡唑嘧菌酯复配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浓度药剂田间喷雾后不同时间对桑树及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2.4%健达SC4个浓度处理对桑树均无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药后20 d,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对2龄起蚕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是延迟了3,4,5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均对家蚕的生长历期有延迟作用,而且对眠蚕体质量有影响;家蚕取食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后,其经济性状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10%苯醚甲环唑WDG)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取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鲜蛹质量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因此,在养蚕期间不宜在桑园及桑园周边农田喷施42.4%健达SC,使用后,其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20 d以上。

关键词: 杀菌剂 桑树 毒性 家蚕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及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不同杀菌剂、组合及不同喷施间隔天数对3个马铃薯品种的晚疫病防控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生(代森锰锌)、瑞凡(嘧菌环胺)及组合(山德生+金雷+达科宁+富帅得)对晚疫病防控效果较好,和对照相比达显著水平(P<0.05),但它们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用瑞凡杀菌剂的单产均值达到33 766.5 kg/hm2,其次是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Agrifos600(亚磷酸)的防控效果较差;杀菌剂组合的防治效果产量达到30 177 kg/hm2,增产8%~41%;杀菌剂组合间隔14 d喷药的防控效果优于间隔7 d喷药。从参试的品种防治效果看,在云南省大春季节的种植时,合作88采用瑞凡进行防治效果较好,陇薯6号采用银法利进行晚疫病防治效果较好,而费乌瑞它较感晚疫病,各种药剂的防控效果均不理想。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种杀菌剂对桑褐斑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桑褐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桑褐斑病病菌Septogleum mori Bri et Cav的室内毒力,比较分析桑褐斑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并进行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300 g/L苯甲·丙环唑EC对桑褐斑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14 mg/L;10%苯醚甲环唑WG次之,其EC50值为0.021 mg/L;500 g/L百菌清SC抑菌活性最差,其EC50值为105.677 mg/L。桑褐斑病菌对70%丙森锌WP和80%代森锰锌DP敏感性相对较高,其斜率值为1.886、1.471,其余药剂敏感性相对较低。10%苯醚甲环唑WG、300 g/L苯甲·丙环唑EC田间防效较好(防效为66.225%、67.476%),防效最差的是80%代森锰锌DP(防效为29.12%)。[结论]结合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300 g/L苯甲·丙环唑EC、10%苯醚甲环唑WG、80%戊唑醇WP是防治桑褐斑病有效药剂,可在大田适当轮换使用。

关键词: 桑褐斑病菌 室内毒力 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杀菌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对桑园褐斑病高效、对桑树及家蚕安全的低毒杀菌剂,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1%多抗霉素水剂和30%醚醇可湿性粉剂等5种药剂按常规推荐浓度及其推荐浓度的2、4倍在夏、秋2季分别喷施桑树,药后1、5、10、15、20 d观察其对桑树的危害情况,并采集药后5、8、11、14 d桑叶饲喂家蚕,进行上述药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次喷施桑树均未对桑树产生药害。除30%醚醇可湿性粉剂375、750、1500倍液3个处理造成家蚕中毒、死蚕情况以外,其他药剂处理均未发现家蚕中毒现象。大部分药剂在药后5~11 d内采叶饲喂家蚕,未引起家蚕急性中毒死亡,但不同程度影响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药后14 d的桑叶对家蚕和茧质无明显影响。说明使用上述杀菌剂防控桑园病害时应严格按照推荐浓度使用,并以喷施药剂14 d为安全间隔期。

关键词: 杀菌剂 桑树 家蚕 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防治荞麦立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山东农业科学 2014

摘要:本试验应用7种杀菌剂对荞麦立枯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99%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78.57%,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5.22%、70.46%,3种药剂对荞麦立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荞麦立枯病 杀菌剂 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杀菌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明确桑园常用的杀菌剂在不同剂量下对桑树及家蚕安全性,评价了常用杀菌剂80%代森锰锌WP、70%丙森锌WP、80%戊唑醇WP、30%苯甲·丙环唑EC、50%百菌清WP、50%嘧菌酯WG和22.5%啶氧菌酯SC对桑树的安全性及药后不同间隔期的桑叶对家蚕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在4倍推荐剂量范围内喷施桑树后均未产生药害;除30%苯甲·丙环唑EC、50%嘧菌酯WG、22.5%啶氧菌酯SC在4倍推荐剂量药后3天出现中毒外,其他处理无明显中毒现象。家蚕取食80%代森锰锌WP、70%丙森锌WP和22.5%啶氧菌酯SC在4倍推荐剂量处理药后3天的桑叶后,其4龄未眠蚕率分别为23.44%、28.33%和53.70%,4龄和5龄龄期比对照延长0.5~1.5天,药后3天和5天处理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他杀菌剂处理与对照对家蚕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的7种杀菌剂在桑园使用时,至少在药后7天后方可采叶喂蚕,特别是80%代森锰锌WP、70%丙森锌WP和22.5%啶氧菌酯SC应控制好使用剂量及间隔期。

关键词: 杀菌剂 桑树 家蚕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柠檬红锈藻病为害与药剂防治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柠檬红锈藻病(Cephaleuros parasicas Karst)是造成柠檬树未老先衰,柠檬减产的一种枝干病害,在云南省柠檬产区发生普遍,且为害较重。通过不同龄期柠檬植株和枝干对红锈藻病的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红锈藻病在柠檬植株定植2~5年发病,以定植3~4年发病最重,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分别为72.20%和84.27%;柠檬枝干2~5年生均发病,发病率为100%,以2、3年生枝干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2.56%和87.68%;定植1年植株和1年生枝干均不发病。9种杀菌剂的大田筛选试验表明:75%百菌清和46%氢氧化铜的防治效果较好,施药后2 d的防效分别为56.79%和48.47%,施药后5 d的防效分别为100%和75.19%。但46%氢氧化铜等铜制剂与其他杀菌剂、杀虫剂混合使用时易造成柠檬幼果药害。

关键词: 柠檬 红锈藻病 枝干 杀菌剂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