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态系统恢复后干热河谷植物叶片N、P、K含量及物种优势度的变化
《应用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比恢复区与对照区(干扰区)的植物叶片N、P、K含量、比值及其与优势度的关系,研究了生态系统恢复对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恢复显著降低了植物叶片的N、P含量以及P/K,对K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恢复区内植物叶片N、P、K含量均值分别为10.405、0.604和9.619g·kg-1,比对照区分别下降了16.9%、34.9%和4.7%.恢复区中植物优势度与叶片P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对照区植物优势度与叶片K含量的负相关关系最显著.生态系统恢复改变了N、P、K之间标度关系的斜率和截距.而恢复区与对照区同一物种间叶片N、P含量差别不显著.研究区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改变主要是由群落物种替代引起的.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氮 磷 钾 生态系统恢复 金沙江干热河谷


南方山地丘陵区考虑水稻产量和生态安全的容许施氮量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南方山地丘陵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容许施氮量,确保水稻产量、生态安全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通过在福建(FJ)、四川(SC)、云南(YN)和江西(JX)4个试验点开展田间试验,分析了施氮量、水稻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氮素表观损失和田面水总氮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各试验点的水稻产量呈一元二次函数变化,当施氮量为184.7(FJ)、185.98(SC)、288.8(YN)和249.5(JX)kg/hm2时,4个试验点的水稻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5.47、11.24、9.9和4.42t/hm2。氮素表观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Sigmoidal函数递减。当施氮量为135、155、225和185kg/hm2时,FJ、SC、YN和JX试验点的氮素表观利用率出现拐点;田面水总氮随着氮素表观损失量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加,当FJ、SC、YN和JX的施氮量超过180、225.5、236.3和270kg/hm2时,引起田面水总氮迅速增加,分别增加了50.9%、53.3%、90.6%和93.4%。根据容许施氮量确定的原则,通过对各指标相互关系的分析,确定了兼顾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和环境安全的容许施氮量,福建、四川、云南、江西的容许施氮量为135~180.0、155~185.98、225~236.3和185~249.5kg/hm2,相应水稻产量为5.38~5.46、11.19~11.24、9.77~9.81、4.36~4.42t/hm2。该研究可为南方山地丘陵区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的氮肥使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氮 生态 试验 容许施氮量 氮素表观利用率 氮素表观损失量 田面水总氮 南方山地丘陵区


施氮对多花黑麦草叶片叶绿素和鲜草产量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cv.Tetragold)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鲜草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之间,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鲜草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特高多花黑麦草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鲜草产量。相关分析表明,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叶绿素含量与鲜草产量之间以及SPAD值与鲜草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 9、0.911 4和0.923 8。


农家肥施用水平对烤烟产量及氮、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克服烟农对农家肥的施用过于随意的习惯,了解烤烟施用农家肥最适宜的水平范围,进而为曲靖市植烟土壤农家肥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农家肥施用水平对烟叶产量、产值及氮、钾含量、累积吸收量的影响。[结果]农家肥施用水平对烟叶产量、产值及氮钾的累积吸收影响很大。一方面,表现为当农家肥施用水平低于15 000 kg/hm2时并不能促进烟叶产量、产值及氮钾累积吸收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当农家肥施用水平达到60 000 kg/hm2时烟叶产量、产值及氮钾的累积吸收量反而降低。[结论]曲靖市烤烟农家肥施用水平最适宜范围在30 000~450 000 kg/hm2。


氮磷钾硼配施对油菜泌蜜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在影响甘蓝型中熟品种油菜泌蜜量的施肥诸因素中,选择氮、磷、钾、硼的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油菜的泌蜜量为目标函数,所得结果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对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磷素和钾素是影响油菜泌蜜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油菜泌蜜量的最佳施肥方案N150 kg/hm2、P2O5126 kg/hm2、K2O157.5 kg/hm2和H3BO37.5 kg/hm2。


高产水稻对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采用不同生态类型的6个主栽品种和组合,分别在热带(IRRI)和亚热带(云南涛源)不同生态区研究了高产水稻对氮的吸收、分配、运转和生理效率。结果表明,涛源比IRRI平均产量高49%,总氮量高25%,吸氮量差异主要在营养生长期。在涛源水稻营养生长期吸氮量高达62%,而IRRI较低,仅42%。在涛源开花期叶氮的运转率高达71.0%。涛源的氮生理效率比IRRI高20%。每100 kg产量需氮量,涛源为1.80 kg,而IRRI为2.15 kg。产量与氮生理效率呈正相关。
滇池流域农田氮、磷肥施用现状与评价
《云南环境科学 》 2003
摘要:2001年6月至9月分别对流域内晋宁、呈贡、西山、官渡和嵩明调查了365家农户有关化肥施用情况。调查分析和计算表明,每年从种植业流失的化肥中纯氮(N)达2575t,纯磷(P)达218t,蔬菜和花卉地的单位面积氮流失量是水田和旱地的7-20倍。菜地年每公顷流失氮204kg,水田的氮流失量最低,平均每公顷每年流失10kg。磷的流失也以蔬菜、花卉地为最高,蔬菜和花卉地的单位面积磷流失量是水田和旱地的9-10倍。研究结果证明,大量的氮、磷化肥施用,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入滇池是造成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6],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滇池流域的种植面积将会逐年扩大,因氮、磷化肥的施用面造成的氮、磷流失量将会不断加大。为了实现减少氮、磷化肥对滇池的污染,应积极推广精确施肥、平衡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增施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管理,依法保护农村环境,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