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滇蔗茅(模糊匹配)
16条记录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Ⅰ.甘蔗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1群体构建与SSR分子标记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光周期调控技术诱导甘蔗热带种路打士开花,并与滇蔗茅云南95-19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实生苗76株,大田移栽成活62株,成活率81.6%;选用4对引物对获得的62份杂交后代进行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62份杂交后代全部为真杂种,所选SSR引物对滇蔗茅后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鉴定效率.该杂交组合后代杂种真实率为100%,是目前数量最大的滇蔗茅F1群体.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杂交后代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Ⅰ.甘蔗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_1群体构建与SSR分子标记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光周期调控技术诱导甘蔗热带种路打士开花,并与滇蔗茅云南95-19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实生苗76株,大田移栽成活62株,成活率81.6%;选用4对引物对获得的62份杂交后代进行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62份杂交后代全部为真杂种,所选SSR引物对滇蔗茅后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鉴定效率。该杂交组合后代杂种真实率为100%,是目前数量最大的滇蔗茅F1群体。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杂交后代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Ⅱ.滇蔗茅F1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带种路打士(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云南95-19属间远缘杂交F1群体的6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相关、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单茎重、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度、小区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单茎重、株高、茎径、节间长度在后代群体中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有效茎平均表型值高于母本,小区产量平均表型值低于母本;有效茎、节间长度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48.9%、3.4%的变异信息;单茎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32.3%的变异信息;株高、茎径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小区产量,有效茎、单茎重、节间长度更适于作为该群体后代材料高产潜力的选择指标.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F1群体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Ⅱ.滇蔗茅F_1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带种路打士(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云南95-19属间远缘杂交F1群体的6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相关、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单茎重、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度、小区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单茎重、株高、茎径、节间长度在后代群体中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有效茎平均表型值高于母本,小区产量平均表型值低于母本;有效茎、节间长度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48.9%、3.4%的变异信息;单茎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32.3%的变异信息;株高、茎径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小区产量,有效茎、单茎重、节间长度更适于作为该群体后代材料高产潜力的选择指标。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F1群体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野生种滇蔗茅种质创新利用研究I.甘蔗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1群体构建与SSR分子标记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光周期调控技术诱导甘蔗热带种路打士开花,并与滇蔗茅云南95—19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实生苗76株,大田移栽成活62株,成活率81.6%;选用4对引物对获得的62份杂交后代进行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62份杂交后代全部为真杂种,所选SSR引物对滇蔗茅后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鉴定效率。该杂交组合后代杂种真实率为100%,是目前数量最大的滇蔗茅F1群体。

关键词: 滇蔗茅 种质创新 杂交后代 SSR标记 Erianthus rockii Innovation gerplasm Hybrid progenies SSR marke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滇蔗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0对AFLP引物对来自国家甘蔗资源圃的41份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无性系进行扩增,获得860个片段,多态性条带629个,多态性条带比率0.73,特异片段54个。遗传相似性系数、UPGMA聚类和主效应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52处做切割线,毛轴野古草、斑茅和滇蔗茅无性系分为3个类群;在相似系数0.715处做切割线时,又将41份滇蔗茅无性系划分为3个大类群,云滇07/23独自形成A类群,鉴于其叶鞘背毛,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B类群3份无性系,主要来自云南西南部高海拔地区;C类群37份无性系,其中30份来自云南西南方向的保山、德宏地区,其他地区7份;在相似系数0.738处做切割时,将C类群37份无性系划分为4个亚类群,亚类群的划分反映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来自同一地区的无性系多聚为一类;在相似系数0.765处做切割可将C4亚类群划分为4个亚类群(C4-1,C4-2,C4-3,C4-4),其中C4-3亚类群中云滇07/9/1与云滇99/4分子聚类最为相似,可作为复份材料保存;C4-3亚类群在相似系数0.773处切割又可以分为3个分支类群,以上分析反映出同一地区无性系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主效应分析反映的属间、种间、无性系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分子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由此可见,丰富的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滇蔗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关键词: 滇蔗茅 AFLP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