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稳定性(模糊匹配)
17条记录
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顺序为粒宽>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其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13,0.14,0.31,0.37,0.43,0.48,0.79,0.84和2.33。综合考虑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云粳4号、云粳优10号、云粳12号和云粳15号稻米品质好且稳定性较高,可作育种亲本,以改良稻米品质及其稳定性

关键词: 粳稻 品质性状 AMMI模型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粳稻碾磨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MMI模型对2年5点12个粳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以碾磨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碾磨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其稳定性顺序为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综合考虑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及其稳定性,云粳优14号、滇元1号、云粳18号和滇元2号的碾磨品质和稳定性好,可作育种亲本,以改良水稻品种的碾磨品质及其稳定性

关键词: 粳稻 碾磨品质性状 AMMI模型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萝卜抗胞囊线虫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其在油菜附加系中的稳定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油萝卜(2n=18,9条染色体分别被称作a~i)具有抗甜菜胞囊线虫的基因。探索油萝卜携带的抗甜菜胞囊线虫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外源的油萝卜染色体在油菜中的遗传稳定性。【方法】9个油菜附加系进行自花受粉,分别获得附加系的自交F2代。利用筛选的分子标记检测和原位杂交(FISH)检测附加染色体在F2代中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对9个油菜附加系F2代接种甜菜胞囊线虫的2龄幼虫,鉴定携带抗甜菜胞囊线虫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结果】9个附加系自交F2代中的附加染色体遗传表现不一,5个油菜附加系的F2代中均有2条附加染色体,能稳定遗传;4个附加系的自交后代中附加染色体的遗传表现不稳定,部分后代中无附加染色体。FISH检测9个附加系自交F2代中的附加染色体表明:与分子标记检测的结果相符,并且4个不稳定的附加系中,有的自交后代虽然有附加染色体,但有1或2条。接种甜菜胞囊线虫测定结果表明,含有油萝卜染色体DD的油菜附加系对甜菜胞囊线虫的抗性水平与附加染色体的供体油萝卜相当,而其它8个附加系的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抗性,与受体油菜相近。【结论】油萝卜的9条染色体分别附加到油菜中后,其遗传稳定性因附加的染色体而异,有的能稳定遗传,有的在自交后代中丢失1或2条;抗甜菜胞囊线虫的基因在d染色体上。

关键词: 油萝卜 抗性基因 胞囊线虫 染色体 定位 油菜附加系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的选育及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云杂5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组合,弱春性,有较强的抗寒性,分蘖力强,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通过对连续两年区域试验数据的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品种凤麦24号,具有高产潜力,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抗病杂交小麦新组合。

关键词: 温光敏 两系杂交小麦 选育 丰产性 稳定性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MMI模型在亚麻区域试验分析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亚麻区域试验中,品种(G)和环境(E)互作现象普遍存在,AMMI模型作为一种分析G×E互作关系的方法,较线性回归分析法更多地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AMMI模型中双标图和特殊互作效应值Dge的引入,为直观、定量地估计环境对基因型的分辨力及基因型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对2005年至2006年云南省亚麻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回归分析法只解释互作SS的56.91%,而AMMI模型3条主成分轴共解释了96.53%的互作SS。应用AMMI模型分析亚麻品种区域试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亚麻 AMMI模型 区域试验 稳定性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MMI模型应用于油菜区域试验的分析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1 CSCD

摘要:AMMI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 (Additivemaineffectsandmulti plicativeinteraction ,简记为AMMI)模型 ,它发展了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统计方法。本文以1996和 1997年 (秋播 )的云南省油菜区域试验的小区产量为资料 ,应用AMMI模型分析研究油菜区域试验。通过分析得出 :使用AMMI模型能提高估计的准确性、提高选择的概率。例如 ,此组区域试验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时 ,剩余残差占交互作用的 74 60 % ;而在AMMI模型中 ,残差仅占交互作用的 16 63%。在AMMI分析中 ,显著的主成分轴 (PCA1~ 3)用尽量小的自由度捕捉尽量大的SS (其中 ,PCA1用 2 4 %的互作自由度捕捉了 4 8 72 %的互作SS) ,而剩余大自由度对应小的SS ,作为试验误差处理 ,提高试验精确度。特别是AMMI模型利用对应分析图可以直观评价品种的稳定性和较适应地区 ,为其推广某一品种和在某一区域推广这一品种等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当显著的PCA轴多于 3个以上时 ,可通过D值的大小来确定品种的稳定性。由此得出结论 ,此模型可提高试验精确度 ,减少试验重复数 ,评价品种更精确 ,选择出的品种更可靠 ,且能够直观地得出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和较适应地区。它是一种花费小、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关键词: AMMI模型 区域试验 稳定性 适应性 精确度 基因型和环境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菌水平抗性稳定性的研究——品种与小种适合度的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CSCD

摘要:在温室条件下,对9个无垂直抗性基因粳稻品种×8个日本标准稻瘟菌株组合测定了侵染几率(IP)、病斑型比例(PB)、病斑扩展速率(LR)和产孢能力(SPC)组分,并据此确定了品种与小种的适合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SPC的互作项外,其它组分及类型,方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品种和小种主效应所占方差更大,从而证实了品种的抗性类型为水平抗性。某些品种在IP、PB及LR组分上反映了小种的专化作用,但因为不同品种在各组分上的抗性反应不同,因此,品种水平抗性的稳定性不能由组分的小种专化作用确定,而须由各组分组成的适合度的小种专化性确定。对品种X小种的适合度进行了互作的多重比较,未发现专化性互作,说明供试品种的水平抗性是稳定的。

关键词: 稻瘟病 品种与小种适合度 水平抗性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