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降水特征与农作处理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动态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云南红壤坡耕地上建造径流小区,研究了自然降雨情况下6种不同农作处理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横坡垄作能有效减缓强降雨对坡耕地的侵蚀,减少径流流失,但不能有效防治长降雨的持续冲刷;顺坡垄作对强降雨和长降雨的侵蚀都不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烤烟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不同。烤烟生长前期,垄作方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在烤烟生长进入成熟期后,各处理间的泥沙流失量差异都不显著,各处理的地表植被覆盖率都达到最大化,地表植被覆盖率成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亚热带土壤反硝化过程中NO_3~--N对CH_4排放的影响
《环境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发育于不同成土母质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45个亚热带土壤样本,在反硝化严格厌氧培养条件下(密闭、淹水、充N2),加入KNO3的处理(加入N量为200 mg.kg-1)和不加KNO3的空白对照对CH4产生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培养条件下无论加入KNO3与否,CH4的产生和排放首先取决于土壤有机碳总量水平及其有效性.对照土壤中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和KNO3处理土壤中稻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CH4排放量最高.加入KNO3显著抑制了CH4的产生和排放,NO3--N对CH4产生的抑制效应可能较N2O对CH4产生的抑制效应更大.加入KNO3处理中厌氧培养第1周内的NO3--反硝化量和降低速率是决定CH4排放量的关键因素.不加KNO3的对照土壤中,73%的土样表现为Fe2+的产生和CH4的排放之间呈指数关系增长,表明Fe3+和CO2的还原可同步进行.NO3--N不仅显著抑制了CH4的产生和排放,也抑制了Fe3+的还原.
关键词: 反硝化 CH4 NO3--N 土壤性质 厌氧培养 Fe2+ 红壤
土样制备和保存方法对亚热带土壤反硝化的影响
《土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两种土样制备和保存方法对厌氧培养1周内土壤反硝化及矿化的动态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强烈风干后并经长期存放过的土样显著促进了NO3--N浓度降低速率和N2O排放速率的提高,其反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分别较稍微风干后无存放时间(即立即开始培养试验)的土样提高了47.3%和31.0%。强烈风干土有机C矿化作用的增强以及易矿化有效态C含量的提高是促进反硝化作用增强的主要原因。风干程度和存放时间对反硝化的促进程度取决于其对有机质矿化影响的相对大小,对有机质矿化的影响越大,反硝化强度增加的幅度也越大。由试验结果可推测,利用风干土的实验室培养方法测定得到的土壤反硝化势可能会过高估计田间原位测定的反硝化势。
云南红壤上蓖麻干物质积累和N、P、K吸收规律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蓖麻品种TCO-202为试验材料,测定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根、茎、叶、花序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氮(N)、磷(P)、钾(K)吸肥量。结果表明,干物质积累速率从出苗到灌浆呈上升趋势,到灌浆期达最大值,灌浆期以后上升速度开始减慢。各个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小依次为:开花至灌浆期>苗期至现蕾期>灌浆期至成熟期>现蕾期至开花期>苗期;蓖麻氮、磷、钾的吸收量在整个生育期遵从“慢—快—慢—快—慢”的规律,吸收速率呈现双驼峰型,2个吸肥速率高峰出现在现蕾期和灌浆期;在云南红壤上蓖麻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N)7.71kg,磷(P)1.26kg,钾(K)4.42kg,吸肥比例为1∶0.16∶0.57。
云南红壤上蓖麻栽培的施肥技术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CSCD
摘要:以云南北亚热带气候下的红壤旱地为试验条件,选用蓖麻品种TCO-202为试验材料,依据蓖麻的营养特性和吸肥规律,结合云南红壤氮、磷、钾的含量与利用效率,制定适合云南红壤上蓖麻栽培的施肥技术研究方案。运用普通过磷酸钙(750 kg/hm2)和腐熟农家肥(15 000 kg/hm2)做基肥,以不施任何基肥为对照,并以尿素的3种施肥水平(300 kg/hm2,450 kg/hm2,600 kg/hm2)做追肥处理,对当年生和第2年宿生蓖麻的产量作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TCO-202在云南红壤上栽培,以15 000 kg/hm2有机肥作底肥,450 kg/hm2尿素作追肥的产量最好,当年生和宿生都获得最高的种子产量,当年生蓖麻产量为2 403.35 kg/hm2,第2年宿生蓖麻产量为4 550.02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