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荞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旨在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种植推广的新品种荞麦。对来自云南省内外14份苦荞、8份甜荞新品种(系)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平均单产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平均单产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是31.13%和26.38%,甜荞的单株粒数遗传变异系数最大是26.06%。应用主成分分析将8个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1.52%,甜荞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3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2.92%。采用聚类分析,将14份供试苦荞在遗传距离57.49时,聚为3类,将8份甜荞在遗传距离39.46时聚为3类。基于性状表现,筛选到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无倒伏、产量高,较适合云南推广种植的新品种(系),‘晋苦荞6号’、‘云荞1号’、‘六苦3号’、‘荞杂-2’、‘定甜荞2号’、‘本地大粒’。
关键词: 荞麦 新品种(系)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荞麦轮纹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荞麦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建立荞麦轮纹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和筛选可利用的抗轮纹病的荞麦种质资源,本研究以TP2和KP14为供试材料,在健康荞麦叶片正面针刺处理,然后用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菌饼进行接种;利用建立的抗性鉴定方法,对50份荞麦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针刺5针接种叶片病斑出现较快,且比针刺1针、针刺3针的叶片病斑大,针刺5针的病情指数最高。50份荞麦种质资源的病情指数有差异,其中YZ-18的病情指数为29.63,为高抗种质资源,YZ-2、YZ-5、YZ-13和YZ-9的病情指数均低于40,为中抗种质资源,其余为感病种质资源。因此,接种前叶片正面针刺5针的方法为最佳的抗性鉴定方法。50份抗性评价的荞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出5份抗病种质资源。
西南部分地区荞麦根结线虫种类与地理分布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荞麦面积的迅速增加,根结线虫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荞麦的产量与品质。本研究于2014年对西南10个地区17个乡镇秋播苦荞麦根结线虫的分布、发生种类以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危害荞麦的根结线虫种类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3种,其中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群。田间根结线虫种群大多数为单一种群,23.5%的样品为南方根结线虫与爪哇根结线虫(或花生根结线虫)组成的混合种群。调查发现前作为烟草或马铃薯的地块,荞麦根结线虫发生危害严重,平均被害株率为6.0%~77.5%,病情指数为1.4~26.1,而前作为玉米的荞麦根结线虫则较轻,被害株率最高为16.0%,相应病情指数为2.3。
西伯利亚龟象生活史及田间化学防治试验初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就2013年在内蒙古赤峰市荞麦田突然大量发生的西伯利亚龟象的生活史及习性、危害特点以及田间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西伯利亚龟象以成虫在土壤表层越冬,第二年5月下旬出土危害,6月中、下旬交配产卵直到9月上、中旬。幼虫蛀茎危害,成虫取食叶片、嫩茎和嫩梢,并能作短距离飞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拌种,施用两周后对西伯利亚龟象的防效可达95%,八周后防效高达98%,喷施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以及辛硫磷+噻虫嗪拌种也会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云南荞麦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粮食科技与经济 》 2010
摘要:荞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食疗功能,是重要的食品原料,又是畜牧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和制造药物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云南省出口创汇的主要杂粮品种之一,具备重要的科研开发利用价值。综述了云南省荞麦精深加工及其开发利用主要以初级加工产品或直接以原料进行销售和贸易流通的现状,指出荞麦产业存在加工科技含量低、产品适口性和附加值低、综合利用效果差等不足,提出立足云南,建立荞麦种植资源培育和优质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开发荞麦精深加工产品,推进荞麦产业品牌战略,融入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