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荞麦(模糊匹配)
14条记录
荞麦病害研究进展

草业科学 2020 CSCD

摘要:荞麦(Fagopyrum spp.)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重要杂粮,也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质饲草资源,病害的发生使荞麦的品质与产量下降,是影响荞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目前引起荞麦真菌病害有14种,病原物有16个属,另有其他病害8种,包括细菌、病毒和线虫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荞麦病害研究的文献归纳总结,国内外对其轮纹病、霜霉病和根腐病、立枯病等叶部、根部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其他叶部病害和种带真菌研究较少,今后应更多关注影响荞麦生长的主要病害种类,进行病原菌多样性,加强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荞麦 病害 病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荞麦不同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田间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杂草学报 2019

摘要:通过荞麦的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来进行杂草管理。结果表明,在同一播种方式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杂草株数和鲜重减少,荞麦产量增加,但荞麦各农艺性状的表现值在不同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没有显著差异;另外,撒播的荞麦抑制杂草能力及产量都大于条播和塘播。可见,在粗放管理条件下撒播可抑制杂草提高产量。

关键词: 荞麦 播种方式 种植密度 杂草 荞麦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植物保护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菌株LW2015.3,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LW2015.3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荞麦叶枯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呈倒棍棒状或倒梨状,褐色,具3~8个横隔膜,0~4个纵斜隔膜,大小为16.5~45.0μm*5.0~13.5μm,厚垣孢子呈球形,直径为6.0~12.0μm;该菌株ITS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W2015.3与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登录号:MG195995.1)的同源性为100%,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确定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 alternata(登录号:KT362732.1).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25℃为最适温度;当p H为6~9时菌丝生长速率加快,pH 7最适菌丝生长;PDA培养基和PSA培养基最适菌丝生长;该病原菌对以麦芽糖为碳源和以硝酸钠为氮源时的利用率最高;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连续光照最有利于菌丝生长.

关键词: 荞麦 叶枯病 病原菌鉴定 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荞麦类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与分析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荞麦中芦丁、金丝桃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芹菜素和山奈酚6种黄酮成分的含量,并比较分析不同产地荞麦中黄酮类成分差异情况。方法荞麦样品加入20 mL体积分数为80%甲醇水溶液超声辅助提取。高速离心后,经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MGⅡS5色谱柱(4.6mm×250mm,5.0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2mL/min;柱温为30.0±5℃,检测波长为361 nm。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产地荞麦的黄酮类成分差异。结果各黄酮类化合物在浓度为0.5~50.0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3.20%~114.9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为2.02%~6.8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实验的RSD值均小于5.35%,6种黄酮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7~0.14 mg/L,定量限为0.23~0.45 mg/L。荞麦实际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荞麦中6种黄酮成分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该方法分析快速简便、稳定和重复性好,可用于荞麦中芦丁、金丝桃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芹菜素和山奈酚6种黄酮成分含量的测定。为荞麦中黄酮的开发利用和含量的测定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荞麦 黄酮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荞麦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云南荞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的最适施用量,以‘云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有机肥(F1、F2、F3)的3个不同施用量(T1:300 kg/hm~2、T2:600 kg/hm~2、T3:900 kg/hm~2)对荞麦病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有机肥均有防治荞麦褐斑病的效果,其中F3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好,但施用量对病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荞麦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看,3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增大株高等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表现值也增加,T3时各性状及产量的表现值为最大值,但这些性状在生物有机肥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荞麦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荞麦褐斑病发病率,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荞麦产量。

关键词: 荞麦 生物有机肥 病害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杂草学报 2018

摘要:通过调查荞麦田杂草,研究不同密度(B1:95万株/hm~2,B2:145万株/hm~2,B3:195万株/hm~2)和行距(A1:20 cm,A2:30 cm,A3:40 cm,A4:50 cm)对荞麦田杂草抑制情况和荞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中随着行距的增大,杂草数和鲜质量增加,而在同一行距中随着密度的增加,杂草数和鲜质量多数表现为减少;荞麦产量在种植密度B2和行距A3时达到较高,为2 596. 7 kg/hm~2;在B2和B3同一种植密度下,行距A4的产量与行距A3没有显著差异,但后者抑制杂草效果更为显著。表明,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有利于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促进荞麦高产稳产。

关键词: 荞麦 种植密度 行距 杂草 荞麦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荞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旨在筛选出最适合云南种植推广的新品种荞麦。对来自云南省内外14份苦荞、8份甜荞新品种(系)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平均单产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平均单产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是31.13%和26.38%,甜荞的单株粒数遗传变异系数最大是26.06%。应用主成分分析将8个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1.52%,甜荞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3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92.92%。采用聚类分析,将14份供试苦荞在遗传距离57.49时,聚为3类,将8份甜荞在遗传距离39.46时聚为3类。基于性状表现,筛选到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无倒伏、产量高,较适合云南推广种植的新品种(系),‘晋苦荞6号’、‘云荞1号’、‘六苦3号’、‘荞杂-2’、‘定甜荞2号’、‘本地大粒’。

关键词: 荞麦 新品种(系)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荞麦轮纹病的发生及病原菌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了确定云南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的种类,对云南荞麦种植基地的荞麦轮纹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集发病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显微镜及分子鉴定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短棒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对病原菌r DNA ITS区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10菌株的序列与Phoma herbarum的序列同源性均为99%。根据形态学和r DNA ITS区序列分析,将云南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

关键词: 荞麦 轮纹病 发生 病原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荞麦轮纹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荞麦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建立荞麦轮纹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和筛选可利用的抗轮纹病的荞麦种质资源,本研究以TP2和KP14为供试材料,在健康荞麦叶片正面针刺处理,然后用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菌饼进行接种;利用建立的抗性鉴定方法,对50份荞麦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针刺5针接种叶片病斑出现较快,且比针刺1针、针刺3针的叶片病斑大,针刺5针的病情指数最高。50份荞麦种质资源的病情指数有差异,其中YZ-18的病情指数为29.63,为高抗种质资源,YZ-2、YZ-5、YZ-13和YZ-9的病情指数均低于40,为中抗种质资源,其余为感病种质资源。因此,接种前叶片正面针刺5针的方法为最佳的抗性鉴定方法。50份抗性评价的荞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出5份抗病种质资源。

关键词: 荞麦 轮纹病 抗病性 鉴定方法 抗性资源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部分地区荞麦根结线虫种类与地理分布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荞麦面积的迅速增加,根结线虫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荞麦的产量与品质。本研究于2014年对西南10个地区17个乡镇秋播苦荞麦根结线虫的分布、发生种类以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危害荞麦的根结线虫种类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3种,其中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群。田间根结线虫种群大多数为单一种群,23.5%的样品为南方根结线虫与爪哇根结线虫(或花生根结线虫)组成的混合种群。调查发现前作为烟草或马铃薯的地块,荞麦根结线虫发生危害严重,平均被害株率为6.0%~77.5%,病情指数为1.4~26.1,而前作为玉米的荞麦根结线虫则较轻,被害株率最高为16.0%,相应病情指数为2.3。

关键词: 荞麦 根结线虫 种类鉴定 地理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