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由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引起的荞麦炭疽病是我国荞麦主产区的新病害.为明确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C.liriopes 9J1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C.liriopes 9J1菌丝生长情况,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10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荞麦炭疽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全光照条件下病菌菌丝生长速率最快;最适pH值为6;病菌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山梨醇和牛肉膏.供试的10种药剂对荞麦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毒力作用,其中 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0.004 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6.915 mg/L.
关键词: 荞麦 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杀菌剂 抑制中浓度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盐碱胁迫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荞麦种子在盐碱胁迫下的萌发特性,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用不同盐(NaCl溶液)、碱(NaHCO3溶液)、复合盐碱(NaCl、NaHCO3 1∶1混合溶液)分别对荞麦种子进行处理,设置0(对照),5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200 mmol/L,250 mmol/L,300 mmol/L,350 mmol/L,400 mmol/L 等 9 个浓度梯度,探究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NaHCO3、NaCl+NaHCO3处理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盐、碱、复合盐碱浓度的升高,荞麦的发芽率、胚根长度和苗鲜重抑制作用越明显.当盐浓度大于400 mmol/L、碱浓度大于200 mmol/L、复合盐碱浓度在苦荞中大于250 mmol/L,甜荞中大于300 mmol/L时种子的萌发完全被抑制.同时,盐浓度大于150 mmol/L,碱浓度大于0 mmol/L、复合盐碱浓度在苦荞中大于50 mmol/L,甜荞中大于100 mmol/L时,均没有测量到胚根长度和苗鲜重.盐碱胁迫对荞麦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依次为:碱性单盐>混合盐>中性单盐.
关键词: 荞麦 发芽率 NaCl NaHCO3 NaCl+NaHCO3 胁迫
荞麦病害研究进展
《草业科学 》 2020 CSCD
摘要:荞麦(Fagopyrum spp.)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重要杂粮,也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质饲草资源,病害的发生使荞麦的品质与产量下降,是影响荞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目前引起荞麦真菌病害有14种,病原物有16个属,另有其他病害8种,包括细菌、病毒和线虫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荞麦病害研究的文献归纳总结,国内外对其轮纹病、霜霉病和根腐病、立枯病等叶部、根部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其他叶部病害和种带真菌研究较少,今后应更多关注影响荞麦生长的主要病害种类,进行病原菌多样性,加强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菌株LW2015.3,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LW2015.3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荞麦叶枯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呈倒棍棒状或倒梨状,褐色,具3~8个横隔膜,0~4个纵斜隔膜,大小为16.5~45.0μm*5.0~13.5μm,厚垣孢子呈球形,直径为6.0~12.0μm;该菌株ITS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W2015.3与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登录号:MG195995.1)的同源性为100%,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确定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 alternata(登录号:KT362732.1).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25℃为最适温度;当p H为6~9时菌丝生长速率加快,pH 7最适菌丝生长;PDA培养基和PSA培养基最适菌丝生长;该病原菌对以麦芽糖为碳源和以硝酸钠为氮源时的利用率最高;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连续光照最有利于菌丝生长.
荞麦类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与分析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8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荞麦中芦丁、金丝桃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芹菜素和山奈酚6种黄酮成分的含量,并比较分析不同产地荞麦中黄酮类成分差异情况。方法荞麦样品加入20 mL体积分数为80%甲醇水溶液超声辅助提取。高速离心后,经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MGⅡS5色谱柱(4.6mm×250mm,5.0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2mL/min;柱温为30.0±5℃,检测波长为361 nm。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产地荞麦的黄酮类成分差异。结果各黄酮类化合物在浓度为0.5~50.0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3.20%~114.9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为2.02%~6.8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实验的RSD值均小于5.35%,6种黄酮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7~0.14 mg/L,定量限为0.23~0.45 mg/L。荞麦实际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荞麦中6种黄酮成分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该方法分析快速简便、稳定和重复性好,可用于荞麦中芦丁、金丝桃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芹菜素和山奈酚6种黄酮成分含量的测定。为荞麦中黄酮的开发利用和含量的测定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荞麦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云南荞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的最适施用量,以‘云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有机肥(F1、F2、F3)的3个不同施用量(T1:300 kg/hm~2、T2:600 kg/hm~2、T3:900 kg/hm~2)对荞麦病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有机肥均有防治荞麦褐斑病的效果,其中F3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好,但施用量对病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荞麦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看,3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增大株高等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表现值也增加,T3时各性状及产量的表现值为最大值,但这些性状在生物有机肥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荞麦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荞麦褐斑病发病率,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荞麦产量。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杂草学报 》 2018
摘要:通过调查荞麦田杂草,研究不同密度(B1:95万株/hm~2,B2:145万株/hm~2,B3:195万株/hm~2)和行距(A1:20 cm,A2:30 cm,A3:40 cm,A4:50 cm)对荞麦田杂草抑制情况和荞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中随着行距的增大,杂草数和鲜质量增加,而在同一行距中随着密度的增加,杂草数和鲜质量多数表现为减少;荞麦产量在种植密度B2和行距A3时达到较高,为2 596. 7 kg/hm~2;在B2和B3同一种植密度下,行距A4的产量与行距A3没有显著差异,但后者抑制杂草效果更为显著。表明,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有利于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促进荞麦高产稳产。
云南荞麦轮纹病的发生及病原菌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了确定云南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的种类,对云南荞麦种植基地的荞麦轮纹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集发病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显微镜及分子鉴定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短棒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对病原菌r DNA ITS区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10菌株的序列与Phoma herbarum的序列同源性均为99%。根据形态学和r DNA ITS区序列分析,将云南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