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铁锁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13个金铁锁品系的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根茎重>叶面积>株高>一级分枝数>根粗>根长;相关分析表明,6个相关性状对小区产量影响的顺序根茎重>根长>根粗>叶面积>株高>一级分枝数;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做了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偏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其排序为:根茎重>株高>根长>一级分枝数>叶面积>根粗。通径分析的间接效应还表明,根长和根茎重是提高小区产量的主要因素。


灰色关联度在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引种过程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13份不同居群金铁锁原生境地土壤因子对平均根重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对平均根重的关联度,速效磷>有机质>全磷>碱解氮>全氮>速效钾>全钾>pH值。土壤因子对有效成分的关联度,速效磷>pH值>全磷>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全钾。速效磷在2次关联度排序上都位居第一,pH值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比较大,有机质含量对平均根重和有效成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该结论为金铁锁引种驯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濒危药用植物金铁锁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园艺文摘 》 2011
摘要:文章在对金铁锁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金铁锁驯化栽培管理技术,并对金铁锁栽培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


金铁锁种子繁殖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金铁锁种子繁殖技术进行研究,为其人工引种驯化、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金铁锁种子千粒重为2.26g,种子无后熟休眠特性,在室温条件下贮藏,寿命至少在2年以上,其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出苗湿度为50%~60%,种子最适覆土厚度为0.5~1.0 cm。金铁锁种子发芽率高,种子繁殖是金铁锁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最佳繁殖方式。


金铁锁种子质量标准研究
《种子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3543.1~3543.7-1995),进行金铁锁种子净度、千粒重、水分、发芽率的测定,旨在为有关部门制定金铁锁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金铁锁种子净度92.0%、千粒重2.31g、含水量10.9%、发芽率95.7%、发芽势48.3%。


金铁锁生态学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目的】对珍稀濒危药材金铁锁进行野生资源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其生态学习性,为其人工引种驯化及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询访的方法对滇西北及周边部分地区金铁锁野生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对滇西北及周边部分地区金铁锁野外生态学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金铁锁一般出现在海拔2400~3400m有一定空旷度的砾石或石灰质岩石山坡中;土壤主要为紧实、干燥而贫瘠的石灰岩红壤土或黄砂壤土。【结论】对金铁锁分布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土壤、湿度和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