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级稻Y两优2号在两生态区的抗倒性分析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2年在水稻特高产生态区(云南涛源)和太湖稻区(江苏丹阳),以超级稻品种Y两优2号为材料,通过比较倒伏指标、形态、生理特征指标,分析不同生态区抗倒性差异及氮素对水稻抗倒性影响。结果表明,特高产生态区水稻倒伏指数显著低于太湖稻区。主要原因是其株高及重心高度较低,植株的弯曲力矩较小,基部茎秆弯曲应力、叶鞘单位长度干重弥补了其粗度及壁厚在抗折能力上的劣势。两生态区倒伏指数与弯曲应力、抗折力呈显著负相关。特高产生态区受氮素影响显著,随氮素用量增加,株高、穗颈高、重心高度、上三叶长度及干重显著增加,基部茎秆强度、充实度显著降低,抗折能力下降;太湖稻区增加氮素用量时,株高、上三叶干重显著增加,抗折力显著降低。氮素后移使茎秆机械强度降低,但有利于增加茎秆粗度及壁厚。
南方山地丘陵区考虑水稻产量和生态安全的容许施氮量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南方山地丘陵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容许施氮量,确保水稻产量、生态安全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通过在福建(FJ)、四川(SC)、云南(YN)和江西(JX)4个试验点开展田间试验,分析了施氮量、水稻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氮素表观损失和田面水总氮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各试验点的水稻产量呈一元二次函数变化,当施氮量为184.7(FJ)、185.98(SC)、288.8(YN)和249.5(JX)kg/hm2时,4个试验点的水稻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5.47、11.24、9.9和4.42t/hm2。氮素表观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Sigmoidal函数递减。当施氮量为135、155、225和185kg/hm2时,FJ、SC、YN和JX试验点的氮素表观利用率出现拐点;田面水总氮随着氮素表观损失量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加,当FJ、SC、YN和JX的施氮量超过180、225.5、236.3和270kg/hm2时,引起田面水总氮迅速增加,分别增加了50.9%、53.3%、90.6%和93.4%。根据容许施氮量确定的原则,通过对各指标相互关系的分析,确定了兼顾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和环境安全的容许施氮量,福建、四川、云南、江西的容许施氮量为135~180.0、155~185.98、225~236.3和185~249.5kg/hm2,相应水稻产量为5.38~5.46、11.19~11.24、9.77~9.81、4.36~4.42t/hm2。该研究可为南方山地丘陵区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的氮肥使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氮 生态 试验 容许施氮量 氮素表观利用率 氮素表观损失量 田面水总氮 南方山地丘陵区
高肥力土壤下氮素对水稻产量效应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掌握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高肥力土壤条件下氮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上水稻生物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小于105kg/hm2时,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同步增加;当施氮量大于105kg/hm2时,秸秆产量呈快速增加,而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每增加1kg氮素投入所带来的作物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增加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是籽粒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生物产量。
氮肥和栽插密度对功能型水稻不同基因型的产量及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性淀粉(RS)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系的产量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在高氮水平下,提高栽插密度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和抗性淀粉累积下降。②在中等肥力土壤上,RS21和浙辐优1号对氮素的反应较敏感,施纯N337.5 kg/hm2,每穴栽插2株,高峰苗控制在500.00万/hm2左右;而功米1号和功米3号施纯N 300.0 kg/hm2,每穴栽插4株,高峰苗控制在450.0万/hm2,有利于4个品系抗性淀粉的累积,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氮磷钾硼配施对油菜泌蜜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在影响甘蓝型中熟品种油菜泌蜜量的施肥诸因素中,选择氮、磷、钾、硼的施用量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油菜的泌蜜量为目标函数,所得结果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对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磷素和钾素是影响油菜泌蜜量的主要控制因子;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油菜泌蜜量的最佳施肥方案N150 kg/hm2、P2O5126 kg/hm2、K2O157.5 kg/hm2和H3BO37.5 kg/hm2。
应用~(15)N研究烤烟对秸秆N素的吸收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应用原子示踪法把15N标记在油菜秸秆内,再用标记后的油菜秸秆与硝酸铵不同比例配合施用,研究烤烟对菜籽秸秆N素的吸收利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中的15N在烟株体内利用率较低(0.088%~5.37%),在土壤中残留率较高(75.65%~85.06%)。不同生育时期烤烟对秸秆中15N的利用率为上部叶成熟期(中部叶成熟期(下部叶成熟期,不同部位对秸秆中15N利用率为叶(茎(根(顶,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试验中发现烟株各部位吸收秸秆15N百分数随着秸秆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还证明,25%秸秆肥处理15N利用率最高,土壤残留率最低,15N平衡差值最适中,有利于当季作物对秸秆15N的吸收,100%秸秆肥处理15N利用率最低,损失最少,土壤残留率最高,有利于土壤培肥。当秸秆肥用量比为25%时,所配施的硝酸铵基、追施各1/2可减少根、茎、顶对秸秆15N的吸收,增加根际土壤"AN"值,从而有利于叶片对秸秆15N的吸收。
玉米高产栽培的氮肥优化调控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2
摘要:1999年至 2 0 0 0年在云南省祥云县草甸土壤上进行高产玉米的不同水平氮肥调控试验 ,对玉米高产栽培在产量、氮素吸收量及其相应的土壤剖面硝酸盐残留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祥云农民高产栽培玉米习惯施氮水平明显偏高 ,提出玉米高产的目标产量 10 32 1kg/hm2的最佳施氮量为 2 5 0 kg/hm2 。同时还对氮肥过量施用的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
楚雄州几种主要土壤烟草氮磷钾施肥模型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氮磷钾 3因素 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 ,对潴育型紫色水稻土、中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栽培烤烟的研究表明 ,3种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与预报产量及产值间呈较好的直线型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与预报产量磷、钾施用量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土壤速效钾含量与预报产值施钾量呈正相关关系。磷钾施用量与最佳产量呈负相关关系 ,钾施用量与最高产值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3种土壤氮磷钾养分模型预报的最佳产量、最高产值及产投比均以潴育型紫色水稻土 >中性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
土壤氮磷钾肥量比对烤烟产量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在有机质含量高达 5 8.2g/kg的土壤上进行烤烟施肥量比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氮磷钾肥量比明显影响烟株长势 ,肥料用量与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和叶面积系数间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 ,而与节距和展开度呈直线型变化。施肥量比对烤烟叶片厚度、光泽、颜色、油润度等外观品质有明显影响 ,以增施钾肥提高烟叶商品性的作用最大。烤烟经济产量和产值均以N∶P2 O5∶K2 O =1∶1∶3处理为最高 ,较对照净增产值 35 6 3.5元 /hm2 ,为其它施肥处理的2 .1 2~ 2 9.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