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威信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简析
《四川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威信县蔬菜生产围绕1+N高原特色产业,聚焦"一棵菜"发展思路,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威信县重要支柱产业.同时,威信县蔬菜产业面临设施水平低,种植结构不合理,无精深加工产品,农产品滞销等一系列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威信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实现威信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产加销贯通,延伸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蔬菜发展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60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种质资源是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茶科技原始创新、品种选育和特色新产品研发的物质基础。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对推动茶树种业创新和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悠久的种茶历史与低纬高原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分布有众多的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资源,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和中国茶组植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省份。经过60年的研究,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收集、保存编目、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本文系统阐述了60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茶树种质资源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云南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比较
《热带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香蕉产业是云南热带区域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从香蕉种植情况、分布区域、品种类型、种植优势等方面对云南省香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其他4个香蕉主产省进行比较,采用区位商、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研究方法对云南香蕉产业进行竞争力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香蕉产业具有较高的产业规模化水平和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但效率优势处于劣势地位,综合比较优势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产业竞争力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结合云南省实际,从基础设施、机械化、病害防控、绿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提升生产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云南 香蕉产业 发展现状 区位商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云咖”品牌建设现状与展望
《商展经济 》 2021
摘要:云南小粒种咖啡种植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独特的地理、资源、环境等条件,形成了云南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味"的特殊风味,备受全球咖啡市场青睐,云南咖啡产业逐步成长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典型代表,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重要农产品,"云南小粒咖啡"逐步被业内人士熟知。至今完成注册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有"保山小粒咖啡""德宏咖啡""朱苦拉咖啡""普洱咖啡"等,但作为代表云南咖啡品牌的"云南咖啡"或"云咖"至今尚未完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和开展系统化创建,已阻碍了"云咖"品牌化发展。本文依照云南省相关规划和行业使用的"云咖"名称,将云南咖啡区域品牌称为"云咖",并对"云咖"未来品牌建设进行展望。


澜沧县甘蔗糖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甘蔗糖业 》 2020
摘要:澜沧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甘蔗产业是当地重要经济支柱产业,是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向东南亚国家辐射的蔗糖产业"双高"基地建设区,也是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旱坡地蔗区。2018/19年榨季,云南澜沧甘蔗总面积为19313 hm~2,入榨量为999700 t,蔗糖分达到13.84%,出糖率为11.9%;2019/20年榨季,澜沧蔗区种植面积为19660 hm~2,高优良种推广面积18880 hm~2,产业覆盖20个乡镇,蔗农2.9万户(约11.01万余人)。但澜沧蔗糖产业发展还存在生产条件差、品种单一、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蔗糖产业发展。因此,提出加强高标准糖料基地建设、加快甘蔗新一代良种良法、建立现代化甘蔗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等对策,旨在深入推进我省高原特色现代甘蔗产业发展,进一步研究开发甘蔗生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进而为蔗农增产增收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不同除草期对白芨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 2020
摘要:目的:探索白芨不同时期除草对白芨生长发育与品质的影响,以确定白芨适宜的除草时期,为白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紫花三叉白芨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除草(CK)为对照,除1次(4月初),除2次(4月初,5月初),除3次(4月初,5月初,6月初),除4次(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除5次(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8月初)。结果:除草不同时期对白芨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在5月初,6月初,7月初各除1次草有利于白芨的生长发育;白芨进入旺长时期,对白芨生长采取除草措施对白芨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不同的除草时期对白芨的农艺性状有明显的影响,在5月初和6月初除草促进根的生长,7月初除草促进茎和叶的生长发育。结论:不同的除草时期对白芨的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大,应选择在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分别进行除草1次,能保证白芨的生长发育良好,品质优良。


2019年云南文山州草地贪夜蛾发生及防控对策初探
《生物灾害科学 》 2020
摘要:[目的]为有效指导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提高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了普遍调查和定点监测调查,性诱捕器和杀虫灯诱杀物理防治、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药剂防治试验示范,[结果]基本查清文山州2019年3月至9月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6.7万hm2,占全州玉米播种面积近40%,发生严重地块玉米每百株虫量60头,为害株率几近100%;物理防治方法中性诱捕器防治效果好,在5县市140 hm2面积示范,防治效果达77.8%;采用杀虫灯防治效果较差,在4县613.3 hm2面积示范,防治效果仅为48%.选用15种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进行药剂拌种、叶面喷雾试验,结果化学农药叶面喷雾防治效果好,防效均达88.6%以上,生物农药叶面喷雾防治效果次之,其中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效达90%,高巧等5种药剂拌种平均防效仅为12%;选用19种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进行叶面喷雾防治示范,平均防效达80.8%.[意义]研究结果对文山州进一步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控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良好农业规范(GAP)发展现状与建议——以云南省为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良好农业规范在保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和出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发展情况及特征,结合2006—2017年间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在云南省的认证规模、区域分布和主体构成等指标,探讨了其在云南省的变化趋势。CHINAGAP在云南省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认证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畜牧和渔业为辅的行业格局。但云南省认证总量偏少,认证可持续性和认知度较低等问题也制约了CHINAGAP在云南省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国内外良好农业规范发展经验,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出台奖励办法;发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示范作用,提高GAP认证积极性;加大CHINAGAP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等建议,为推动CHINAGAP认证工作在云南省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云南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果菜 》 2020
摘要:梨在云南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且种植广泛,从面积来看,梨是云南继香蕉、柑橘、芒果、苹果之后的第五大水果产业.为充分发挥云南省气候和地理优势,促进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云南省梨主产区的栽培现状进行了系统地调查,包括栽培面积、品种、技术、产量、产值等,分析了云南梨产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结合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理念,以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云南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