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系杂交种云油杂8号选育研究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油杂8号是应用油菜核不育两系育种方法育成的优质、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由不育系99 F114 AB和恢复系98 F341 C组配而成,全生育期179 d。云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41.40 kg/667 m2,比对照花油6号增产19.73%,含油量为44.53%,芥酸含量0.51%,硫甙含量29.76μmol/g,适宜云南省各油菜主产区及国内早熟油菜产区种植。
不同割手密杂交后的父性遗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确定杂交后代遗传的真实性,分析父本在子代中的遗传比率,选用‘云割82-114’、‘云南1号’、‘云割83-184’、‘云割82-25’、‘云割82-160’、‘瑞割3号’等优良甘蔗细茎野生种作为父本,利用‘百眉蔗’、‘粤糖93-159’等作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并利用SSR鉴定杂交后代的遗传关系。从140个后代材料中鉴定出109个真实杂种,27个是假阳性材料,4个自交材料。并对12个组合真实性达到6个以上的子代进行了父性遗传的评估,结果父本共检测出24个位点,各子代群体的平均父性多态性比率在33.33%~86.67%之间,平均基因杂合度较低,而父性遗传率相对较高,其中‘云割82-114’作为父本,与‘云割F180-189’杂交后代父性遗传率最低,与百眉蔗杂交后代父性遗传率较高;‘德蔗93-94’作为母本,与‘云南1号’杂交后代的父性遗传率最高,与‘云割83-174’杂交后代的父性遗传率最低。
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光温反应特性研究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光温反应特性,在云南省水富县2个不同海拔点(海拔300和700 m),对12份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材料分别按12,14和16 h 3个光长处理测试其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的感光级别、短日高温生育期级别和感温级别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皖A201S、冬279S、冬280S和冬282S等4份材料的光温反应类型属于中—中—弱类型;而云粳202S、冬271S、冬277S、冬278S、N5088S、N7001S和N95076S等7份材料的光温反应类型属于强—短—中;仅冬269S这1份材料的光温反应类型属于中—中—中类型。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特性 感光性 感温性 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D优203的选育及应用
《种子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优203是不育系D62 A与蜀恢203杂交选育而得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综合性状好的特点。经多年试验,均较对照汕优63增产,稻瘟病抗性强,品质好,适合云南省大面积生产应用,2008年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水、旱栽培条件下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旱稻不育系沪旱1A与10个水稻恢复系配出的10个杂交组合,设水、旱2种处理种植,研究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对水栽条件而言,在旱栽条件下的10个杂交组合株高降低,有效穗减少,根长和根粗增加,根数减少;粒长、粒宽、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垩白率明显增加,说明杂交稻在旱栽条件下品质相对变差。水栽条件下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升高,但变化幅度小,说明在水分胁迫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因品种而异。因此,研究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在传统的水栽和旱栽2种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将对抗旱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有重要指导意义。
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部分材料的RAPD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06 CSCD
摘要:为了将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的部分优良性状转移到常规栽培稻合系35中,以这2种材料为杂交亲本获得了100多个BC2F3株系,并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早期选择辅助分析。在株高和结实率2个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中,5个引物分别扩增出了47和58条带,多态条带比率(PPB)分别为74.47%和86.21%,Nei’s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085和0.2921。在分蘖率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中,10个引物共扩增出129条带,其中有124条为多态条带,多态条带比率(PPB)达96.12%。Nei’s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2464。结果表明,RAPD标记技术能有效地指导田间的育种选择。通过该技术发现了1株材料具有较大的变异,应在以后的育种中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 栽培稻(Oryza sativaL.) 杂交 RA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