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功能叶性状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在宜良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对云南大面积生产应用的6个粳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功能叶叶面积及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后6个品种实际产量比正常灌溉产量下降11.03%,达极显著水平。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后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分别比正常灌水降低4.58%、7.21%、8.53%,其中对实粒数影响最大,达显著水平。水分胁迫后齐穗期功能叶高效、低效、总叶面积指数比正常灌水分别降低13.60%、10.55%、12.92%,水分胁迫后幼穗分化至齐穗期的倒1叶、倒2叶、倒3叶SPAD值比正常灌水分别降低1.26%、1.32%、2.69%。在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品种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降低的幅度小,抗旱性较弱的品种降低的幅度大;抗旱性强的品种功能叶SPAD受影响越小,且有增加的趋势,而抗旱性较弱的品种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水稻 水分胁迫 幼穗分化期 齐穗期 产量 功能叶性状
8份甘蔗品种资源性状评价
《中国糖料 》 2015
摘要:8份甘蔗品种资源经过田间出苗、分蘖、宿根1年萌发、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生势等性状的调查和观察,在甘蔗生长成熟期进行测产、糖分检测,结果表明:新植、宿根1年平均产量超过双对照ROC22(95.98t/hm~2)、ROC16(83.80t/hm~2)的有5个材料,平均产量表现在101.59~136.71t/hm~2之间;新植、宿根1年平均糖分超过双对照ROC22(15.27%)、ROC16(15.12%)的有4个材料,平均糖分表现在15.42%~15.79%之间;新植、宿根1年平均含糖量超过双对照ROC22(14.75t/hm~2)、ROC16(12.65t/hm~2)的有4个材料,平均含糖量表现在15.76~21.23t/hm~2之间,这些优异品种资源可用于甘蔗遗传改良。
悬根长度对水培生菜产量质量和水溶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研究了生菜水培中5种悬根长度(0、1、2、3、4 cm)对其产量、品质、生理指标和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在2 cm悬根处理下,地上、地下生物量的鲜重,干重最大;4 cm处理条件下最小。适当提高悬根长度,有助于Vc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悬根长度处理中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低顺序为1 cm>2 cm>3 cm>0 cm>4 cm。根系活力在试验进行至第1周时,除4 cm处理生菜根系活力显著低于其他4个处理,其他各处理间根系活力差异不显著。从试验进行至第2周开始,2 cm处理生菜根系活力均明显高于其余4个处理。通过对营养液中溶解氧含量的检测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悬根长度与水中溶解氧含量呈正相关趋势。综合考虑产量,生理指标和品质(2 cm处理产量为83.00 g/株,Vc含量为12.82 mg/100 g,可溶性蛋白为7.86 mg/g),水培生菜的高度建议采用2 cm悬根处理。
浅湿交替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15
摘要:2014年在宜良县利用楚粳38和云粳36进行浅湿交替灌溉试验,研究了水稻移栽至成熟期不同浅湿交替处理对水稻产量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浅湿交替天数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浅湿交替灌溉处理7天后产量比对照减产5%以上。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交替灌溉后受影响,但无明显规律,各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产量产生差异。与对照相比,浅湿交替灌溉处理后前期分蘖增长快、齐穗期功能叶叶面积指数增加,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齐穗期浅湿交替处理后茎、叶干重增加、穗干质量下降,成熟期茎、叶、穗干质量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不同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对云南春马铃薯适应季节性干旱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云南冬春干旱给旱区农作物带来的农业损失,在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的曲靖市开展了免耕覆盖栽培试验,试验设置了5种处理:翻耕种植(CK)、翻耕地膜覆盖(处理2)、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处理3)、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宽行地膜覆盖(处理4)、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套种玉米(处理5),分析不同处理对耕层土壤含水率、土壤储水量、马铃薯出苗率、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马铃薯主要生育期覆盖栽培模式的耕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储水量都高于CK;覆盖栽培模式的马铃薯出苗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4的马铃薯出苗率最高,为96.7%。处理4和处理5马铃薯株高与CK及常规种植模式处理2差异显著;处理3、处理4和处理5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CK及常规种植模式处理2;处理3和处理4马铃薯商品率显著高于CK,处理4和处理5马铃薯商品率与常规种植模式处理2差异显著;单株结薯数未达到显著水平。马铃薯增产顺序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5,其中处理4增产率最高为71.10%。从经济效益来看,5种处理中马铃薯收益最好的是处理4,净收益为12425.07元hm-2,常规种植模式处理2净收益为765.04元hm-2,处理1净收益最低,亏损5941.24元hm-2。综合考虑,马铃薯免耕+玉米秸秆覆盖栽培模式对提高土壤含水率(5.67%)、增加土壤储水量(4.09 m3hm-2)、缓解季节性干旱效果最好,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宽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增产和增效效果最好。
不同灌水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设置1350 m3·hm~(-2)、1650 m3·hm~(-2)、1950 m3·hm~(-2)、2250 m3·hm~(-2)4个灌水量和1个常规沟灌为对照,研究膜下滴灌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发育快,株高、单株茎叶鲜重、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鲜重高于常规沟灌,膜下滴灌较沟灌增产6 416.08 kg·hm~(-2),增产21.29%,水分利用率高79.5 kg·hm~(-2)·mm-1。膜下滴灌下不同灌水量马铃薯水分利用率随灌水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产量和耗水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滴灌1950 m3·hm~(-2)的产量最高,为39 732.0 kg·hm~(-2),当灌水量增加到2250 m3·hm~(-2)时,产量较滴灌1950 m3·hm~(-2)处理的下降6 624.5 kg·hm~(-2),下降16.67%。从产量提高和节水方面考虑,在生育期间有效降雨量在70 mm左右时,灌水量在1650~1950 m3·hm~(-2)较为适宜。
植物生长营养液对干旱期及复水后马铃薯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水分条件及复水后植物生长营养液对马铃薯叶片及根系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及复水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营养液均能提高马铃薯叶片和根系渗透调节物质,与CK相比,叶片游离脯氨酸增加了8.05%~21.35%,根系游离脯氨酸增加了4.04%~18.37%;叶片可溶性糖增加了12.93%~20.12%,根系可溶性糖增加了10.76%~28.36%;叶片可溶性蛋白增加了6.22%~14.12%,根系可溶性蛋白增加了1.17%~6.54%,马铃薯产量增加了3.19%~7.55%。水分胁迫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对马铃薯叶片和根系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大于正常供水,且显著提高重度水分胁迫下马铃薯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