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Breeding(模糊匹配)
285条记录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DNA分子标记类型主要有RFLP、RAPD、DAF、SPAR、SSR、SCAR、STS、AFLP、CAPS、SNP等.DNA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有杂种优势预测和杂种优势群划分;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DUS测试及种子纯度鉴定.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分子标记技术必将在玉米遗传育种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DNA分子标记 玉米 遗传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云蔗89-351的选育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蔗89-351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中大茎、中熟高糖、生势强、拔节早、蔗茎均匀粗壮直立、有效茎90 000株/hm2左右。该品种通过各试验阶段表明:平均单产102.9 t/hm2,比对照ROC 10增产17%,比桂糖11号增产13.2%;甘蔗平均含糖分14.45%,比对照ROC 10高0.12个百分点,比桂糖11号高0.15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5 t/hm2,比对照ROC 10增糖16.3%,比桂糖11号增糖13.6%。该品种适宜于各种类型土壤条件种植,适应性较广。该品种于2005年3月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育种 甘蔗新品种 云蔗89-35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新品种云松×云月的选育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将经杂交选育后直接组配成4元杂交种。经各试验点比试成绩优良,万蚕产茧量20.71~21.64 kg,万蚕茧层量5.37~5.52kg,解舒丝长1090~1119 m,各项经济指标达到和超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选育标准。

关键词: 家蚕 云松 云月 杂交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良种“穗系标准化繁育”关键技术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对稻种原种常规繁育方法(三圃制)进行了6年(1999~2004)研究,并作了大量的改进,提出了稻种“穗系标准化繁育”原种的新方法,即“单穗选择,以穗为系,单本栽培,穗系比较,田间目测,整系去劣,混系繁殖”28字新方法。原种繁出来后进行快速繁殖,品系比较,区域试验,多点鉴定,示范推广。研究结果显示,云恢188、云恢290、滇优香1号。3个品种采用“穗系标准化繁育”与常规的“三圃制”繁育相比较,纯度分别达99.47%、99.93%、98.12%。原种繁出来后在云南7~10个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3个品种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12%、0.97%、1.04%,其它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别。实践证明,采用“穗系标准化繁育”比“三圃制”繁育,大大简化了良种繁育程序,提高了良种繁育的纯度,提高了效率,延长了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年限。

关键词: 稻种 穗系标准化 繁育 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鲜食玉米-云甜玉一号

当代蔬菜 2006

摘要:云甜玉1号(五彩甜玉米)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玉米中心选育的甜型早熟鲜食玉米杂交种.该品种于2002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并经过云南省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

关键词: 优质鲜食玉米 植物新品种保护 云南省农科院 品种审定 玉米杂交种 甜玉米 早熟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稻种间杂交改良云南粳稻品种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引入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以丰富云南粳稻的遗传基础以达到培育高产、抗病、抗逆云南粳稻品种的目的,利用179个非洲栽培稻品种作母本与6个云南粳稻杂交,并用相应父本回交后形成F1 、BC1 F1 、BC2 F1 、BC2 F2 群体,同时对滇粳优1号作轮回亲本的组合在BC2 F1 中每组合随机用5~10株回交至 BC3 F1 。研究表明,F1 及 BC1 F1 的自交结实率为0,种间杂种不育是非洲栽培稻与亚洲栽培稻种间杂交最主要的生殖障碍;但回交至BC2 F1 自交结实率即达到7.9%, BC3 F1 的平均结实率为14.6%,在BC2 F1 选结实率在10%以上的植株自交1次,BC2 F2 的结实率即为42.8%,变幅15%~80%;表明杂种不育模式符合“单位点孢子体 配子体互作不育”。在BC2 F2 群体中,10.7%的组合的综合表现优于轮回亲本。大规模育种实践表明,通过两次回交,再自交2~3代,种间杂种不育的障碍基本可得到克服,并可引入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非洲栽培稻 种间杂交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亲本创新与突破性品种培育的探讨

西南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从甘蔗亲本创新的意义着手,把亲本创新归纳为亲本改良、新亲本的创制和独立亲本系统的培育三个类型;并结合甘蔗育种的历史和现实,把整个甘蔗有性杂交育种分为突破阶段和改良阶段,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甘蔗育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探讨了不同亲本类型的培育方法和培育突破性甘蔗新品种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 甘蔗 亲本创新 突破性品种 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花香石竹多倍体育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对102个大花香石竹品种的染色体倍性进行鉴定,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品种分别占77%、6%和17%,当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马斯特、达拉斯和卡曼(具有大花苞性状)都是二倍体品种,71%的四倍体品种为花边复色类型。初步认为部分香石竹四倍体栽培品种是远缘杂交的后代。通过用秋水仙碱处理香石竹品种马斯特的试管苗,获得两株四倍体植株,其花蕾直径增大,而节间变短。

关键词: 香石竹 品种 多倍体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高原粳稻抗白叶枯病新品系云资抗21号的选育

分子植物育种 2005 CSCD

摘要:以高产优质的云南高原粳稻品种滇系4号为轮回亲本,以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和3次回交以及5次自交形成BC3F5代材料,并结合后代材料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的评价选择,选育出高原粳稻新品系云资抗21号,对云资抗21号的21个单株采用与Xa21连锁标记RM21和RM229、以及22个独立分离的SSR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21个单株在RM21位点上均为IRBB21的纯合基因型,在RM229位点上有1个单株显示为轮回亲本的纯合基因型,其余的20个单株均为IRBB21的纯合基因型,而在其余22个SSR标记位点上均显示为轮回亲本的纯合基因型。该新品系白叶枯病抗性与IRBB21相近,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高原粳稻 云资抗21号 白叶枯病 选育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旱稻新组合皖旱优1号的选育及应用

杂交水稻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旱优1号是由N422S与恢复系R8272配组育成的粳型杂交旱稻组合。该组合分蘖力强,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抗旱性强,中抗稻瘟病和胡麻斑病,米质较好。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皖旱优1号的选育过程、主要特性、旱作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旱稻 皖旱优1号 高产 抗旱性强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