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石竹品种的RAPD标记
《园艺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 ,选用 4个随机引物 ,对 87个大花型香石竹品种总DNA进行随机扩增。 4个引物均得到了稳定的RAPD图谱。扩增出的片段分子量在 5 0 0~ 4 30 0bp之间 ,每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 8~ 12条之间 ,共扩增出 2 113个条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条带数为 9 5条。根据DNA谱带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 ,对 87个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 ,分为 10个组群 ,组群间差异较大 ,组群内差异较小
云南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类型、品种及其子粒颜色多样性分析
《玉米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类型、品种(遗传)及子粒颜色的整理和分析,表明云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共有7个类型。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但不同类型的生态分布区和品种及其子粒色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硬粒型品种及其子粒色泽多样性指数最大,品种数最多,占地方种质总数的58.2%;其次是半马齿型和糯质型品种,子粒颜色以黄、白色为主,分别占品种总数的43.3%和42.8%,其他颜色较少。糯质型品种主要集中分布于滇南和滇中两大生态区,存在不同的品种类型和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水平分布的区域性和立体分布的生态特点。硬粒型玉米品种的多样性与云南省的耕地成分、分布状况、人们种植和利用玉米的目的及用途密切相关。糯质玉米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态分布特点主要与云南省各民族人民的民族饮食文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类型 子粒颜色 多样性 种质资源 云南省
云南滇西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初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 2003
摘要:用IS-PCR和rep-PCR法分析了17个采自云南滇西高原粳稻区的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和7个其他地区的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用2个适合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引物J3和ERIC对这24个菌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反应,J3引物有14条条带,ERIC引物有13条条带,2个引物呈现18种谱型。用PHYLIPVersion3.6软件UPGMA聚类分析法分析白叶枯病菌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可将24个病原菌分为4簇,3个来自菲律宾的白叶枯病菌与中国的菌系距离较远,云南高原粳稻区分离的菌系十分复杂,4个簇中都有,但主要集中在2个簇中,共有14个菌系。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微卫星分析(英文)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以来自云南地方稻(Oryza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中的113份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36对微卫星引物,研究了(indica )粳(japonica )两个亚种间和云南5个稻作生态区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趋势,并筛选了籼粳亚种、水陆生态型和不同态区的特异指纹标记。结果表明,粳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籼稻,遗传分化水平较低;而5个生态区中滇西南水陆稻区遗传多性最大,遗传分化水平较低;滇东北高原粳稻区的遗传多样性最小。这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趋势与前人在形态和同工酶水平对云南稻种资源多样性的考察,以及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在形态和同工酶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外,在所出现的416个指纹标记中,分别发现籼粳特异指纹标记6个,水陆特异指纹标记15个,不同生态区特异指纹标记个。初步认为,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代表了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DNA水平上看,云南地方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中心在云南省的西南部,粳稻的分化水平低于籼稻。微卫星标记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检测、分类和生态型确认及核心种质研究中有用的工具。
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CSCD
摘要: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植物有 5 0 0余种 ,已整理于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有 10 819份 ,占全国的 5 6 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已收集、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 2万余份 ,并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 ,为充分利用作物遗传资源 ,实现云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探明了道路。最大限度地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 ,大力开发新的作物种类和优良品种 ,并努力拓宽作物品种的遗传基础 ,使农业生产的良种多样化 ,是实现云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茶叶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组植物的RAPD扩增,在所扩增得到的107条可重现谱带中(平均7.1条/引物)有102条(平均6.8条/引物)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是95.3%。每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在211条之间,相对多态性频度在0.04—0.96之间,不过总平均多态性频度只有0.30,在0.16—0.60之间。利用RAPD标记的Nei&Li氏系数和UPGMA法构建了茶组植物分子系统树,并进行SHMM主成分分析,结果均可将茶组植物分为“五室类群”和“三室类群”两大类。在UPGMA分子系统树上,两大类下可分别再分3个和2个亚类群。同时从遗传距离探讨了一些种的亲缘关系和分子进化。
户级水平大田作物多样性与经济关系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昆明市官渡区双哨乡双桥自然村为调查点 ,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 (ParticipatoryBiodiversityAp praisal,简称PBA)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该村 1 0 0户农户的调查分析表明 ,在 1 0 0户农户利用大田作物品种作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有 94户 ,利用的大田栽培物种 1 8个 ,品种 5 2个。农户利用品种的数目与家庭种植业收入存在相关性 ,以利用 7个品种的第 7类农户的种植业收入较高 ,是农户平均种植业收入的 1 5倍 ,同时第 7类农户间利用品种的搭配模式不同 ,农户间的经济效益也不同 ,最佳模式为红大烟 +鲁三 2号 +五月桃 +83-1 +脱毒洋芋 +小甘蓝莲花白 +蚕豆 ,农户间持有和利用品种的相似性较小 ,而差异性和多样性较大
云南地方稻种籼粳亚种的生态群分类及其地理生态分布
《作物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程-王分类体系对云南收集保存的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和遗传变异研究表明:(1)云 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多样化中心和优异种质的富集地区及其天然宝库,受中国与南亚两个稻种独 立起源中心的强烈影响,因而形成了云南尤其是滇西南稻种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举世瞩目。(2)云南地 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及其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粳稻、光壳粳群和普通粳群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 的3.6%、18.1%32.1%;早中籼群、晚籼群和冬籼群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2.1%、43.9%、0.2%。 (3)六大生态群的平均多样指数依次为热带粳稻(1.2319)>晚籼群(1.1738)>普通粳群(1.1726)>光 壳群(1.1618)>早中籼群(1.1371)>冬籼群(0.9889);其地理生态分布与海拔、纬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程-王籼粳分类 遗传多样性 六大生态群 云南地方稻种
甘蔗细茎野生种(Saccharum spontaneum L.)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演化研究
《作物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RAPD技术 ,采用 2 5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 195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材料进行了地理群体结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 :甘蔗细茎野生种的种内遗传变异较大 ,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分化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分子聚类分析 ,推论中国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起源演化方式为 :起源于云南 ,然后由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 ;进一步证明了云南为野生甘蔗的起源中心之一的可能性
关键词: 甘蔗细茎野生种 RAPD分析 遗传多样性 系统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