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少雨干旱地区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产量和糖分质量的影响
《节水灌溉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地膜进行不同覆盖抗旱栽培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地膜全覆盖蔗田、覆盖播种墒面、不覆盖处理对旱地土壤保水及其对甘蔗种苗萌发出苗、产量和糖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膜盖膜的中后期,全膜覆盖蔗田处理0~20cm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高于覆盖播种墒面和不盖膜处理,出苗率以全覆盖蔗田处理最优,显著高于覆盖播种墒面处理,其次为覆盖播种墒面处理,极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苗高和甘蔗产量均以全覆盖蔗田处理最高,极显著高于覆盖播种墒面,其次为覆盖播种墒面处理,极显著高于不覆盖处理。地膜不同覆盖处理对蔗糖分的作用效果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少雨干旱地区 旱地甘蔗 地膜全覆盖蔗田 抗旱栽培 产量和糖分
地膜覆盖下节水灌溉对旱地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研究
《节水灌溉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分析了地膜覆盖条件下3个不同灌溉量对甘蔗萌发出苗生长及其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150、75、45m3/hm2个不同灌溉量处理的出苗率、苗高和收获甘蔗、梢头和蔗叶产量均极显著高于不灌溉+盖膜和不灌溉不盖膜2个处理。在不同灌溉量中,灌溉150m3/hm2的甘蔗产量显著高于灌溉75m3/hm2,极显著高于灌溉45m3/hm2,灌溉75m3/hm2与灌溉45m3/hm2的甘蔗产量无显著差异。无灌溉条件下,盖膜的甘蔗产量极显著高于不盖膜。盖膜下灌溉对蔗糖分的作用效果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植物器官脱落相关激素和酶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器官脱落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研究植物器官脱落机制对调控植物生长和促进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生理学和分子学方面对植物器官脱落的激素调控机制(生长素、乙烯、脱落酸)和酶调控机制(果胶酶、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进行综述,发现植物器官脱落部位的离层形成后能够感受外界环境因子以及自身生长因子等脱落信号,从而调节植物细胞内生理生化反应完成整个器官脱落过程,但各影响因子间互作机理研究尚不完善,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加强,以期为研究植物器官的脱落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施氮水平对云蔗03-19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糖料 》 2013
摘要:以云蔗03-194为材料,采用田间穴植试验,设5个处理研究4种施氮水平对生长速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促进甘蔗分蘖和伸长,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施氮量180 kg/hm2的甘蔗分蘖高于其他施肥水平,以施氮量360 kg/hm2处理的月均生长速率最高,甘蔗的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540 kg/hm2处理的甘蔗产量最高,达94726.15 kg/hm2,而甘蔗蔗糖分在各施肥水平间没有显著差异,以施氮量360 kg/hm2处理的蔗糖分和甘蔗产糖量最高。
后期灌水对蔗田土壤水分及甘蔗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旱早熟高糖甘蔗品种云蔗03-194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成熟期缺水和灌水对蔗田土壤水分变化及甘蔗品质、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实施期内,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灌水处理是未灌水处理的1.05~1.40倍,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灌水处理是未灌水处理的1.45~1.58倍;甘蔗株高在试验前期均有增加,40 d后灌水处理的株高继续增加,未灌水处理的几乎不再增加;未灌水处理的绿叶数在整个甘蔗成熟过程中均减少,灌水处理的绿叶数灌水后20 d才开始逐渐减少,至甘蔗收获时灌水处理的绿叶数是未灌水处理的1.6倍;出汁率灌水处理比未灌水处理高出2~5个百分点;两个处理的蔗糖分没有明显的差别;纤维分在0~20 d内灌水处理比未灌水处理高出6个百分点,但至甘蔗收获时,两个处理的甘蔗纤维分的含量差别不大;蔗汁还原糖含量0~20 d内灌水处理呈现上升的趋势,20 d后开始下降,灌水处理是未灌水处理的1.75倍,至甘蔗收获时两个处理的蔗汁还原糖含量差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