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平菇14号菌丝生长营养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酸碱度和培养温度对平菇14号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蔗糖是平菇14号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蛋白胨是最佳氮源,菌丝在5~30℃温度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最适PH值为6.
黑平15号菌株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
《食用菌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黑平15号是我研究中心引进的新菌株,经多次出菇试验表明,该菌株属于广温型,适应范围广,生产周期短,出菇早,转潮快,抗污染能力强,性状比较稳定,生物转化率高,出菇颜色黑。很受广大菇农欢迎。现将其主要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利用紫茎泽兰栽培田头菇的研究
《中国食用菌 》 2004
摘要:利用紫茎泽兰作为原料栽培田头菇 ,同时利用稻草和棉籽壳为原料栽培田头菇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代料熟料栽培田头菇的培养基配方中 ,以紫茎泽兰为主要原料的配方A效果最好 ,生物学效率比对照的稻草培养基平均增产 80 %以上。利用紫茎泽兰鲜草和干草作培养基的单产量差异不明显。
田头菇杂交种“滇A_3×s”的选育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该项选育研究应用自然生态标记法和酯酶同工酶为遗传标记,选择种性特殊、与现有栽培品种差异较大的滇As 99和常规栽培品种杨树菇3号为亲本材料,应用田头菇的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择具有双亲本杂交优势的原生质体杂合子单核体作为受体亲本,以滇As 99的单核体为供体亲本,进行单孢对称杂交,选育出优良品性稳定和更优于双亲本的杂种第二代(F2)田头菇新品种"滇A3×s"。该菌株酯酶同工酶呈典型的杂合态,菌丝体培养特性与高产亲本杨树菇3号相似,子实体外观、品质和栽培特点与野生驯化种滇As 99相似。该品种平均单产比亲本提高60%~80%,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广,在10℃仍能结菇,耐储运,商品性好,遗传性状稳定,是一个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新品种。
柳松茸滇As-018菌株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食用菌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柳松茸(Agrocybe salicacola)又名杨柳田头菇、杨柳菌,是云南特有的一种野生食用菌,主产地在滇西北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野生产量极低。柳松茸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含量18.98%,其中赖氨酸含量1.85%。为了开发这一资源,几年来我们对柳松茸作了系统研究,于1999年
高海拔地区双孢蘑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食用菌 》 2003
摘要:昆明地区位于云南省中部,海拔1,400~2,800m,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1,035mm。盛夏季节,雨量集中,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9.7℃,温湿度适宜,只要选择合理的栽培模式就能达到双孢蘑菇栽培的优质高产。而此
高原地区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食用菌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通过在高原地域栽培大球盖菇的菌种培养基选择和生产模式探索 ,重点对两种栽培配方 ,三种播种时期的研究分析 ,总结出一套高原地域大球盖菇栽培的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高产的技术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栽培季节 ;杂木屑和草木灰对大球盖菇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原材料要新鲜 ,播种量要大 ,采用混播 ,光照要足 ;发菌期的温度和出菇期的湿度调控是关键环节。大球盖菇单产可达 8kg/m2 以上 ,生物学效率可达4 0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