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罗志明(精确检索)
作者:尹炯(精确检索)
作者:黄应昆(精确检索)
作者:单红丽(精确检索)
作者:李文凤(精确检索)
作者:王晓燕(精确检索)
作者:张荣跃(精确检索)
58条记录
甘蔗种苗传播病害病原检测与分子鉴定

中国科技成果 2017

摘要:本研究针对甘蔗种苗传播病害诊断检测基础薄弱、主要病害病原种类及株系(小种)不明等关键问题,以严重为害我国甘蔗生产的黑穗病、宿根矮化病、病毒病、白叶病等种苗传播病害为对象,系统建立了9种种苗传播病害11种病原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探明了甘蔗种苗传播病害病原种类及主要株系(小种),明确了重点监测的病原目标基因;首次检测报道了甘蔗条纹花叶病毒、白叶病植原体、高粱坚孢堆黑粉菌,分子鉴定明确了SrMV的1个强致病性新分离物HH-1;研究明确了RSD病菌致病性及分布流行特点,揭示了不同品种RSD感染状况;研究形成了甘蔗种苗传播病害(RSD)种苗检测技术,制定颁布了标准化技术规程.研究成果获得系列重要科学发现,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为甘蔗种苗传播病害精准有效诊断和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甘蔗 种传病害 病原检测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甘蔗绵蚜和蓟马防控效果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根施进行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试验。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甘蔗绵蚜和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可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最适宜用量为450 g/hm~2(有效成分315 g),可在2~6月,按hm~2用药量与hm~2施肥量混匀一次性施用,对甘蔗绵蚜和蓟马的防效分别达98.4%和82.9%以上。甘蔗实测产量和糖分分别较对照增加34 290 kg/hm~2和6.8%以上。

关键词: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轻简高效施药 甘蔗害虫 防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控策略

中国糖料 2017

摘要:7—9月多雨高湿季,既是甘蔗伸长大拔节奠定产量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甘蔗重要病害并发为害高峰期。为防止甘蔗病害大面积爆发流行、为害成灾,确保甘蔗后期安全生长,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扣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植物病害爆发流行三要素,分析探讨了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的发生动态;并根据其流行特点,结合甘蔗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思路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 甘蔗病害 多雨高湿季 发生动态 防控思路 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优良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及自然抗性评价

植物病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褐锈病是目前中国蔗区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明确近年国家甘蔗体系育成的50个新品种(系)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确定其应用潜力,本研究通过在甘蔗褐锈病高发蔗区云南德宏、保山2个区域化试验站,采用田间自然抗性调查与分子标记辅助鉴定抗性基因的方法,于2014年和2015年对中国近年选育的50个优良新品种(系)及2个主栽品种进行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及自然抗性评价。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表明,50个优良新品种(系)及2个主栽品种中,高抗至中抗的有34个,占65.38%。其中15个材料表现高抗,占28.85%,16个材料表现抗病,占30.77%,3个材料表现中抗,占5.77%;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29个抗病材料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出现频率为55.77%,表明中国近年选育的优良新品种(系)中抗褐锈病性主要由Bru1控制;其余5个抗病材料均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暗示除了Bru1外,可能还有其他抗褐锈病基因存在。不同系列品种田间感病品种的频率和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频率不同,粤糖系列品种感病品种的频率最高达到60%,含Bru1的频率最低,只有30%,抗性最弱;云蔗系列品种感锈病品种的频率最低只有12.5%,含Bru1的频率最高,达到81.25%,抗性最好。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褐锈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褐锈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优良抗性新品种(系)。

关键词: 甘蔗 优良新品种(系) 抗褐锈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自然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蔗区甘蔗螟虫种群结构及螟害枯心苗发生规律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种植制度下甘蔗螟虫种群结构及螟害枯心苗发生规律特征,以期为指导预警监测和制定防控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自然种群接虫方法,定期调查不同植期、不同品种螟害枯心苗,对螟虫种群结构、枯心苗苗龄及螟虫幼虫龄期特征、枯心苗动态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水田蔗区以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为主,伴有少量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旱地蔗区以大螟为主,伴有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和极少量黄螟。甘蔗低苗龄时,枯心苗中2龄幼虫数量最多,随着苗龄的增加,枯心苗中3龄、4龄等幼虫逐渐增多。其中,大螟为害枯心苗集中在6~8叶,枯心苗中幼虫以3龄和4龄为多;黄螟为害枯心苗集中在4~8叶,枯心苗中幼虫以3龄和5龄为多;二点螟为害枯心苗集中在5~8叶,枯心苗中幼虫以3龄和4龄为多。不论水田旱地,甘蔗苗期螟害枯心苗均会出现波动,但水田蔗区较旱地蔗区波动小。【结论】不同种植制度螟虫种群结构不同,不同螟虫和甘蔗品种影响枯心苗特征及其发生动态。

关键词: 甘蔗苗期 螟虫 种群结构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甘蔗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与防控对策(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近年来,云南蔗区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趋重,严重影响甘蔗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防治形势严峻。为科学有效防控甘蔗病虫害,确保甘蔗生产安全,笔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云南甘蔗生产实际,分析探讨了甘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并针对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蔗区 甘蔗 病虫害 发生动态 防控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蔗茅杂交F_1双抗SCSMV和SrMV鉴定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我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条纹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于2015-2016年2次对由热带种路打士与滇蔗茅云滇95-19杂交获得的41份滇蔗茅杂交F_1及亲本进行了双抗SCSMV和Sr MV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41份滇蔗茅杂交F_1及亲本中,对SCSMV表现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23份,占53.49%,4级感病到5级高感的有20份,占46.51%;对Sr MV表现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31份,占72.09%,4级感病到5级高感的有12份,占27.91%。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0份滇蔗茅杂交F_1对SCSMV和Sr MV均表现1~2级抗病,占23.26%,其中云09-604、云09-607、云09-619、云09-633、云09-656、云滇95-19等6份滇蔗茅杂交F_1对2种病毒均表现为1级高抗,占13.95%。研究结果明确了41份滇蔗茅杂交F_1及亲本对甘蔗花叶病2种主要致病病原的抗性,筛选出10份双抗SCSMV和Sr MV的滇蔗茅杂交F_1,为深入开展抗甘蔗花叶病育种提供了优良抗源种质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甘蔗 滇蔗茅杂交F1 甘蔗条纹花叶病毒 高粱花叶病毒 抗病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1个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鉴定与评价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甘蔗品种对甘蔗螟虫的抗性,以期为抗虫品种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自然种群接虫方法,研究不同甘蔗品种苗期和生长中后期螟害水平。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的抗性。【结果】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危害造成的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和株虫孔数等存在显著差异。21个甘蔗品种分为4个抗性等级。第1级1个品种(ROC10),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低;第2级包括4个品种(粤糖60号、柳城05-136、桂糖29号、粤糖55号),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低、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3级包括9个品种(福农38号、桂糖31号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中等、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4级包括7个品种(福农39号、德蔗03-83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高。【结论】甘蔗品种和生育期影响螟虫的发生,不同品种对甘蔗螟虫抗性水平存在差异。

关键词: 甘蔗螟虫 甘蔗品种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释长效新药剂及轻简高效施药技术对甘蔗害虫防控效果评价

农学学报 2017

摘要:为筛选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的理想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及轻简高效施药技术,选用2%吡虫啉GR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吡虫啉GR对甘蔗绵蚜和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2%吡虫啉GR最适宜用量为30 kg/hm~2(有效成分600 g),可在2—6月结合甘蔗种植管理或大培土,按30 kg/hm~2用药量与40~80 kg/hm~2施肥量混匀一次性施用,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98.2%以上,对甘蔗蓟马的防效可达81.1%以上;甘蔗实测产量较对照增加33390 kg/hm~2以上,甘蔗糖分较对照增加6.6%以上。缓释长效强内吸性农药与底肥追肥混匀一次性根施,施用方便,轻简高效,省工省时,环境友好,应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缓释长效药剂 轻简高效施药 甘蔗害虫 防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1个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鉴定与评价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甘蔗品种对甘蔗螟虫的抗性,以期为抗虫品种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自然种群接虫方法,研究不同甘蔗品种苗期和生长中后期螟害水平.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的抗性.[结果]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危害造成的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和株虫孔数等存在显著差异.21个甘蔗品种分为4个抗性等级.第1级1个品种(ROC10),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低;第2级包括4个品种(粤糖60号、柳城05-136、桂糖29号、粤糖55号),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低、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3级包括9个品种(福农38号、桂糖31号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中等、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4级包括7个品种(福农39号、德蔗03-83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高.[结论]甘蔗品种和生育期影响螟虫的发生,不同品种对甘蔗螟虫抗性水平存在差异.

关键词: 甘蔗螟虫 甘蔗品种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