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邵榆岚(精确检索)
作者:唐芬芬(精确检索)
作者:白兴荣(精确检索)
32条记录
云南省陆良县蚕区病蚕BmDNV VD1 ORF2 PCR检测及序列分析

中国蚕业 2015

摘要:根据家蚕浓核病的典型病症,推测云南省陆良县蚕区病蚕感染该病毒;为进一步确认家蚕感染浓核病病毒,参照家蚕浓核病病毒-镇江株(Bombyx mori densonucleosis virus-3,Bm DNV-3)基因组VD1链非结构蛋白基因1ORF2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病蚕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来检测该蚕区的病蚕是否感染Bm DNV,PCR检测结果得知,在陆良县收集的14户蚕农病蚕样品中有7组样品感染了Bm DNV;为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病毒与已报道病毒株系间的进化关系,纯化该病毒并提取基因组,回收VD1 ORF2上下游引物扩增得到的PCR产物并克隆该基因片段(Gen Bank登录号:KR909094);收集NCBI已登录非结构蛋白1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从进化树可以得知,Bm DNV-3与家蚕浓核病病毒-陆良株(Bombyx mori densonucleosis virus-Luliang,Bm DNV-Luliang)聚为1支,说明分离得到的Bm DNV为Bm DNV-3的1个分离株系,为下一步研究病毒与宿主间基因组进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陆良县 家蚕浓核病 PCR VD1 ORF2 系统发生树 镇江株 陆良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株系的分子鉴定初探

蚕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来自不同地域或蚕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出现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对Bm NPV流行株系鉴定是病害监测与防控的重要基础。以最早完成基因组测序的Bm NPV-T3株的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序列与其他6个Bm NPV株系进行同源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BLAST比对,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Polh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相似度达到99.94%;再以Bm NPV-T3株的143个开放阅读框序列为参照,对不同Bm NPV株系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双序列比对,发现不同株系重复阅读框基因(bro)家族成员的组成、序列及拷贝数存在差异,且分布位置呈现多样性。初步认为,高度保守的polh基因可用于Bm NPV病毒的鉴定,而相对保守的bro家族基因可作为Bm NPV病毒株系分子鉴定的依据。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株系 多角体蛋白基因 杆状病毒重复阅读框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组猪生长激素表达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2014

摘要:猪生长激素作为猪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蛋白质激素,能增加肌肉组织蛋白含量、降低脂肪含量、促进骨骼发育、刺激乳汁分泌等,是畜牧养殖业中值得开发利用的激素之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猪生长激素使猪生长激素在生产上应用成为可能。本文简要介绍了猪生长激素,总结了重组猪生长激素表达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重组猪生长激素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猪生长激素 生理功能 重组表达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区收集琥珀蚕的mtDNA COⅠ基因克隆和系统进化分析

蚕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云南省文山地区收集到一种琥珀蚕(以下暂称云南琥珀蚕),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与印度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及台湾红目大蚕(Antheraea formosana)极为相似。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云南琥珀蚕与二者的亲缘关系。克隆了云南琥珀蚕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 COⅠ)基因长约617 bp的片段(GenBank登录号:KJ146686),其序列特征与昆虫线粒体基因序列特征相符。基于mtDNA COⅠ基因序列比对云南琥珀蚕与印度琥珀蚕、台湾红目大蚕的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3%、98.6%;应用Kimura-2-Parameter模型计算云南琥珀蚕与印度琥珀蚕、台湾红目大蚕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7、0.014,而与其它大蚕蛾科泌丝昆虫的遗传距离则在0.076~0.161之间;构建的NJ树中,云南琥珀蚕首先与印度琥珀蚕聚在一起,再与台湾红目大蚕聚在一起。以上分析结果从分子水平证实云南琥珀蚕与印度琥珀蚕属同一个种,而台湾红目大蚕可能是与之亲缘关系很近的新种或亚种。

关键词: 琥珀蚕 DNA条形码 mtDNA COⅠ基因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抗病机制与防御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蚕与其他无脊椎动物一样,在长期进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防御系统抵抗外界物质的入侵。病毒感染导致家蚕体内各种代谢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其生命力。酶作为推动生物体内复杂代谢活动不断进行的催化剂,已有研究表明,许多酶在家蚕受到病毒感染时其活性发生变化。论文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介绍几种在家蚕抗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解毒酶、免疫酶、消化酶等防御酶类,对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家蚕抗病应用研究上进行分析展望。

关键词: 家蚕 病毒 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适用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PCR检测方法

蚕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快速检测技术,有利于病害的早期诊断。选择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极早期基因pe38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对不同浓度BmNPV基因组DNA模板及含有pe38的重组质粒pMD18-pe38标准品进行PCR检测,结果扩增出BmNPV 370 bp的特异性片段,病毒多角体的最低检测浓度为4.86×103mL-1,标准质粒的最低检测量为0.7 pg。将BmNPV感染家蚕幼虫后不同时间取其血淋巴用于PCR检测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接种病毒多角体浓度为4.86×108mL-1时,感染36 h后取样的幼虫血淋巴中能扩增出370 bp的病毒特异条带,可检出病毒的时间随添毒浓度的递减而延迟。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PCR pe38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对病毒病抗性遗传及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中国蚕业 2013

摘要:家蚕病毒病对蚕桑生产的危害较大,是影响蚕桑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综述了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和近年来家蚕病毒病常规抗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抗病育种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 家蚕 病毒病 抗性遗传 抗病育种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yhedrosis virus,BmNPV)侵染家蚕Bombyx mori引起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血液型脓病)在养蚕生产中发生较为普遍,对蚕业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建立了快捷有效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用于快速检测BmNPV,为蚕业生产提供了一个有效检测BmNPV和进行早期诊断的技术。该方法是针对BmNPV的pe38基因的6个区段设计的6条引物用于扩增检测,整个反应在恒温条件63℃下进行25 min,扩增产物用电泳法和可视法检测(用SYBR Green I染色)。结果显示,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能检测的范围为21个拷贝。另外,用4.86×108OBs/mL感染4龄起蚕,提取血淋巴DNA为模板,PCR在感染36 h后检出病毒DNA,LAMP法能检测感染12h后的样品。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早期诊断 蚕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响应非生物胁迫——表达热休克蛋白策略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昆虫体内大量表达的热休克蛋白(Hsps)对昆虫生存是重要的调节者。昆虫对环境中出现的非生物胁迫如热激,紫外照射,化学,农药等的应答方式是诱导表达不同的Hsp。本研究综述了面对各种非生物胁迫,昆虫采取表达热休克蛋白的策略,以及Hsps在昆虫生存中所涉及的管理与调节作用的相关信息,还特别归纳了HSPs在重要经济昆虫家蚕中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细胞机制及在生物学,生理及分子进程的特殊功能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Hsps) 基因表达 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病毒策略及其在家蚕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转基因抗病毒作为病毒防治的新途径,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要。文中结合家蚕病毒病转基因防治的研究工作,对目前已形成的转基因抗病毒策略及其在家蚕中的应用研究展开综述,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 转基因 抗病毒 家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