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抗逆性(模糊匹配)
51条记录
部分小麦抗条锈基因及生产品种在云南的抗性表现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部分小麦已知抗条锈基因及我国小麦当前主要生产品种的抗条锈性变异状况,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2012-2013年,采用田间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法,对21个抗条锈单基因系、15个聚合基因品系及67个小麦生产品种在云南6个地点进行抗性监测。结果表明:Yr27、Yr(7,22,23,Le1,Le2)和Yr(30,Sk,QYR3,QYR4,QYR5,QYR6,QYR7)在云南2年6点都表现稳定的抗性;Yr15、Yr25、YrSu92和Yr(27,Slk)在2年6点中,仅1个点感病且病情指数较低;Yr17、Yr18、Yr24、Yr26、Yr30、Yr32、YrA、YrSp、Yr(1,Ky1,Ky2)、Yr(3a,V23,+)、Yr(A,H)、Yr(Ab,Alb)、Yr(Gui1,Gui2,Gui3)、Yr(8,19,Com)或2年在相同或不同点表现感病,或1年在2点以上表现感病,表明这些基因抗性有丧失趋势;Yr1,Yr2,Yr5,Yr6,Yr7,Yr8,Yr9,Yr10,YrSu,Yr(3a,4a,16),Yr(3a,ND,+),Yr(10,Mor),Yr(17,29,P1,P2),Yr(Ju1,Ju2,Ju3,Ju4),在2年2点以上都表现感病,表明这些基因抗性可能已经丧失。当前在国内被认为有效的抗条锈基因Yr5,Yr10,Yr15和Yr26中,除Yr15抗性相对稳定外,其余3个田间抗性已逐渐丧失。67个国内生产品种或抗源,或多或少,或1年或2年都表现感病,条锈病抗性水平很低,寻找新的抗源并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基因 品种 抗性 云南

13个桑树品种的农艺性状及抗逆性比较

南方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云南不同海拔地区生态栽培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桑树品种,解决蚕桑生产中桑树品种单一的问题,促进云南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以农桑14号为对照,对云桑3号、云桑4号、强桑1号、强桑2号、鲁插1号等12个桑树品种的生物性状(发芽期、发芽率、生长芽率、停止生长期和桑叶硬化期)、产叶量(新梢条数、枝条长、米条片叶量、公斤叶片数和株产叶量)、黄叶率、止芯率及抗病虫性进行调查。【结果】各参试桑树品种的生物性状和产量均表现不同,发芽最晚的品种与发芽最早的品种相差近1个月,昌盛、云桑4号、鲁插3号、强桑1号、丰田2号、强桑2号、皖桑1号、鲁插2号等8个桑树品种的株产叶量均较对照(1.790kg)高,且以昌盛的株产叶量最高,较对照提高了21.6%。在养蚕成绩方面,以投喂丰田2号的效果最佳。各参试桑树品种间无明显的抗红蜘蛛、桑橙瘿蚊为害特征差异;鲁插2号、云桑3号、强桑2号、鲁插3号的抗桑褐斑病较强;强桑2号和鲁插2号的桑疫病自然发病率、病情指数均为零,其抗桑疫病最强;各参试桑树品种间亦无明显的抗旱性特征差异。【结论】云桑4号、云桑3号、强桑1号、强桑2号、昌盛、鲁插3号、丰田2号、皖桑1号、鲁插2号的综合表现良好,建议在云南新栽桑园和低产桑园改良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桑树 新品种 生物性状 产量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品种晚疫病抗性评价

中国马铃薯 2016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品种的晚疫病抗性,利用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优势生理小种(1.2.3.4.6.7.9.10.11)和超级生理小种(1.2.3.4.5.6.7.8.9.10.11)对云南省马铃薯主要品种进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0个品种中,没有对2个供试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的品种;对优势生理小种,‘云薯304’、‘云薯401’、‘镇薯1号’和‘紫云1号’4个品种表现抗病,‘合作88’和‘云薯505’表现中抗;对超级生理小种,仅‘云薯304’和‘云薯401’分别表现抗病和中抗。云南省种植的马铃薯主要品种中‘会-2’、‘丽薯6号’、‘宣薯2号’和‘青薯9号’对优势小种均已丧失抗性,‘合作88’仅表现中抗。生产上迫切需要晚疫病抗性强且抗性持久的马铃薯新品种,以减少晚疫病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抗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转基因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甘蔗作为重要的糖料作物和遗传转化高安全级别的经济作物,其遗传转化的研究一直倍受重视。目前应用于甘蔗中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是基因枪介导法和农杆菌介导法。近年来甘蔗的转基因研究主要以新型抗病虫、抗寒、抗旱和高糖以及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同时在转基因生物的检测研究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甘蔗的转基因还是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转化效率低、基因表达效率不高、转基因安全性研究少以及可能存在的法律和社会问题等。建立多个甘蔗主栽品种高效、快速、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安全型系统,开展大片段基因、多基因转化,实现基因的时空控制表达等将是甘蔗转基因技术的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甘蔗 转基因 抗性演化 抗逆性 检测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蓟马种群动态及其在不同品种甘蔗上为害情况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甘蔗蓟马Fulmekiola serrata的发生动态及其在不同品种甘蔗上的为害情况,为探讨该虫对不同甘蔗品种的选择性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田间种群动态调查于2013年4月初到7月末进行,研究了12个品种在新植甘蔗和宿根甘蔗田块遭受甘蔗蓟马为害情况。【结果】甘蔗蓟马种群数量先逐渐上升后又下降,发生高峰期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12个甘蔗品种均受到甘蔗蓟马为害,其中,新植甘蔗中云瑞06-189甘蔗蓟马数量最多,平均有25.80头/株,闽糖01-77甘蔗蓟马数量最少,平均有7.80头/株;宿根甘蔗中ROC22甘蔗蓟马数量最多,平均有106.93头/株,云蔗06-80甘蔗蓟马数量最少,平均有33.60头/株。同一田块不同品种甘蔗蓟马若虫和成虫数量不等,同一品种宿根甘蔗蓟马数量多于新植甘蔗,株虫量差异范围为10.10~90.90头/株。【结论】甘蔗品种和植期影响甘蔗蓟马发生,不同品种甘蔗蓟马为害程度和抗性水平存在差异。

关键词: 甘蔗蓟马 甘蔗品种 种群动态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八倍体割手密抗逆功能标记遗传多样性探讨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

摘要:割手密是甘蔗杂交育种中重要的野生血缘供体亲本和抗逆性状基因源。选用根据植物抗旱和耐高温相关基因(DREB,Aquaporin;HSP70,WRKY1)设计的引物对或单条引物与随机引物之一组成的5对功能标记(DBF/Arb1,DBF/Arb2,Aqua/Arb1;SCB174,SCB190)对22份云南八倍体割手密进行抗逆功能标记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同时选用13份甘蔗骨干亲本和10份近年云南主栽甘蔗品种作为对照。多态性统计显示,5对功能标记引物共获得113个条带,其中106个为多态性条带,17个为群体特异带,平均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3.81%,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914 0,八倍体割手密多态性表现最为丰富;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表明,八倍体割手密无论在抗旱还是耐高温标记方面均有较大的相似性系数范围;群体遗传分化分析表明,八倍体割手密在抗旱和耐高温标记方面都与骨干亲本和主栽品种存在较小基因流,多数仅有30%左右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之间;UPGMA聚类结果也表明,云南八倍体割手密材料与骨干亲本和主栽甘蔗品种在5对抗逆功能标记上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差异。以上结果均表明,云南八倍体割手密在耐高温基因HSP70、WRKY和抗旱基因DREB、AQP等4个抗逆基因(尤其是HSP70和AQP)功能标记上较骨干亲本和近年云南主栽甘蔗品种拥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而且八倍体割手密中还有很多抗逆血缘未渗透到现代甘蔗品种中。因此,甘蔗品种改良上应加大云南八倍体割手密资源的利用力度。

关键词: 割手密 八倍体 抗逆性 功能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条锈基因及我国主要生产品种在云南的田间抗性表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 CSCD

摘要:2012—2013年对21个抗条锈单基因、15个聚合基因及67个我国生产品种或抗原材料在云南6个代表性地点进行田间抗条锈性自然监测。结果表明:只有Yr27、Yr(7,22,23,Le1,Le2)和Yr(30,Sk,QYR3,QYR4,QYR5,QYR6,QYR7)在云南2年6点都表现稳定的抗性;Yr15,Yr25,YrSu92和Yr(27,Slk),在2年6点中,仅1个点感病且表现慢锈。这些基因可在生产上重点利用。Yr17,Yr18,Yr24,Yr26,Yr30,Yr32,YrA,YrSp,Yr(1,Ky1,Ky2),Yr(3a,V23,+),Yr(A,H),Yr(Ab,Alb),Yr(Gui...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基因 品种 抗性 云南

咖啡锈病的防治

中国热带农业 2014

摘要:防治咖啡锈病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不同的方法各具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育种技术,保证了咖啡锈病的有效防治。本文主要对咖啡锈病防治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 咖啡锈病 病害 驼孢锈菌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十倍体割手密资源抗逆功能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整倍体割手密是现代甘蔗品种重要的野生亲本和抗逆性状基因源,为了明确其抗逆相关基因的遗传背景,该研究选用来自脱水绑定因子DREB、水通道蛋白AQP、热激蛋白HSP70、WRKY1转录因子和随机引物组成的5对抗旱和耐高温相关功能标记,以63份甘蔗常用亲本材料和8份甘蔗原种作为对照,对中国保育的50份十倍体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5对引物共获得119个扩增片段,其中110个为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2.44%,平均多态信息量为92.53%,十倍体割手密抗旱功能标记多态性最高,甘蔗常用亲本材料耐高温功能标记多态性最高。(2)十倍体割手密在抗旱功能标记上具有较低的平均相似性系数值(0.541)和最大的分布范围(0.347~0.800),且主要集中在0.400~0.600之间,而在耐高温功能标记上甘蔗常用亲本材料虽拥有最大的分布范围(0.238~1.000),但甘蔗原种具有最低的平均相似性系数值(0.481),且相似性系数范围主要集中在0.400~0.600之间。(3)UPGMA聚类可将参试材料划分为较明显的两个大组,十倍体割手密与甘蔗常用亲本和甘蔗原种在聚类关系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研究表明,十倍体割手密资源无论是在抗旱功能标记DBF、Aqua方面,还是在耐高温功能标记SCB174、SCB190方面都与甘蔗常用亲本和甘蔗原种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而且在抗旱功能标记方面表现出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因此在后续甘蔗品种抗逆性状改良和亲本创新上应进一步加大十倍体割手密资源的利用。

关键词: 割手密 十倍体 抗逆性 功能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品种871N×872N在云南省对BmNPV的抗性研究

中国蚕业 2013

摘要: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抗BmNPV家蚕品种871N×872N在云南省的抗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不同浓度BmNPV对2龄起蚕进行添毒饲养,调查试验种添毒后群体的发病情况和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该品种对BmNPV的LC50为108数量级,比对照种菁松×皓月的LC50高出2个数量级,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

关键词: 家蚕品种 871N×872N 云南省 核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