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化肥减量替代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产量及氮流失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氮素流失风险,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华北平原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玉米产量、周年氮素淋溶和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当地常规施肥处理(CON),减施氮肥150 kg·hm-2的条件下,单施化肥(RF)和10%比例沼液替代(RFM)不会降低小麦和玉米产量.相较于CON处理的氮素年均盈余量218.1 kg·hm-2,RF和RFM处理氮盈余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6.7%和55.9%.CON处理总氮平均淋失浓度和年均淋失量分别为33.70 mg·L-1和22.01 kg·hm-2,与之相比,RF处理总氮平均淋失浓度和年均淋失量分别降低了31.45%和30.58%,而RFM处理分别降低了40.65%和43.39%.试验期间径流产流只发生2次,氮素淋溶发生次数和氮损失量远高于径流损失,因此淋溶是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CON处理总氮平均径流浓度和年均径流流失量分别为23.0 mg·L-1和0.095 kg·hm-2,与之相比,RF处理总氮平均径流浓度和年均径流流失量分别降低了32.9%和30.5%,而RFM处理分别降低了45.5%和50.5%.由于施肥量较高,CON处理氮淋溶表观流失率为4.19%,而RF和RFM处理氮淋溶表观流失率分别降低了2.86%和20.76%.NO-3-N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分别占淋溶和径流总氮流失量的66.3%和73.3%,其与总氮流失变化趋势一致.综上,化肥减量配施沼液在保证作物产量的情况下,是降低氮素流失的有效措施.
42份云南玉米自交系基于SSR荧光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9
摘要:通过分析云南常用42份玉米自交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云南近些年新育成自交系的遗传背景,为云南地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30对SSR多态性引物,对42个玉米自交系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共检测到277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9.2个,变化范围4~17个,片段大小介于86~434 bp之间,每个SSR位点的多肽信息量(PIC)在0.7008~0.9979之间,平均为0.9712.基于UPGMA进行遗传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分类不明显,遗传相似系数均大于0.82,遗传相似度较高.目前由于大部分的玉米自交系品种都由骨干自交系而来,品种资源狭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导致新育成的玉米品种遗传背景相似,血缘关系相近,因此亟需在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评价、材料共享和交流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促进玉米种业发展.
不同玉米品种对Cd、Pb、As积累与转运的差异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到农作物安全生产及人体健康。为筛选出具有镉(Cd)、铅(Pb)、砷(As)低积累潜力且产量较高的玉米(Zeamays)品种,在云南个旧矿区周边选取有代表性的农田,通过田间试验探讨适种的24个玉米品种对Cd、Pb、As积累与转运的潜力差异。结果表明:参试玉米的产量和根、茎叶、籽粒积累和转运Cd、Pb、As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5个玉米品种籽粒Cd含量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GB2762—2018),所有玉米品种籽粒Pb、As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所有玉米品种茎叶Cd、Pb、As含量都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茎叶、籽粒部位Cd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494-1.696、0.03-0.53,茎叶和籽粒Cd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46-3.49和0.025-0.410;玉米茎叶Pb、As富集系数分别为0.049-0.126、0.034-0.054,籽粒中Pb和As富集系数均低于0.000 4;Pb的茎叶、籽粒转运系数分别为0.55-3.45、0.001-0.004,As的茎叶、籽粒转运系数分别为1.31-4.21、0.000-0.003,表明土壤Cd、Pb、As从玉米地下部向地上部迁移的能力较弱。对玉米籽粒Cd、Pb、As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知,路单12号、足玉7号、华兴单88号和扎单202均属于籽粒Cd、Pb、As低积累类群。经综合评价,可以筛选出路单12号、足玉7号、华兴单88号为既高产且可食部分籽粒具有低积累Cd、Pb、As潜力的品种,适宜在个旧地区Cd、Pb、As中轻度污染区推广种植。
大豆/玉米间作密度对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 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大豆/玉米间作密度对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为大豆田农业多样性种植及其害虫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大豆单作及大豆/玉米以2:1、4:1和6:1间作4个处理,通过五点取样法并采用黄板诱集、滴水黄盘诱集、糖醋液诱集、网捕和目测法对不同间作大豆田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和稳定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在大豆田中共调查到节肢动物2纲15目91科191种18859头,其中大豆单作田2纲14目85科156种5120头,大豆/玉米2:1间作田中2纲15目86科165种4882头,大豆/玉米4:1间作田中2纲15目91科191种4460头,大豆/玉米6:1间作田中2纲15目89科173种4397头.大豆/玉米2:1、4:1和6:1间作田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天敌物种数均高于大豆单作田,且以大豆/玉米4:1间作田最高,而大豆单作田中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较大豆/玉米2:1、4:1和6:1间作田高.[结论]大豆/玉米4:1间作田中节肢动物群落相对更稳定,是大豆、玉米间作控制大豆害虫的推荐间作密度.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密度耦合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研究
《作物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省大豆的种植主要以与玉米间作为主,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找到最佳种植密度组合。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在云南嵩明县(A)、会泽县(B)和鲁甸县(C)等3个点进行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二元二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密度对间作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影响显著,均呈凸抛物线型变化,在低密度水平下,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模型解析表明,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4 110株/hm~2+147 013株/hm~2(A)、63 068株/hm~2+147 116株/hm~2(B)、64 059株/hm~2+145 077株/hm~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群体产量。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2 909株/hm~2+149 852株/hm~2(A)、61 499株/hm~2+151 807株/hm~2(B)、62 762株/hm~2+147 108株/hm~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产值。经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12 270kg/hm~2、经济产值≥24 000元/hm~2的最佳密度组合分别为玉米59 251~66 437株/hm~2、大豆140 075~161 495株/hm~2(A),玉米58 927~65 366株/hm~2、大豆144 159~169 203株/hm~2(B),玉米58 821~66 703株/hm~2、大豆139 315~154 886株/hm~2(C)。合理的密度搭配能有效提高群体产量,获得较高经济产值。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种植密度耦合 数学模型 优化方案
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杂种优势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3个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和3个测验种配制69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群体的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自交系L1、L5、L6、L7、L8、L11、L16、L20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10个强优势杂交组合T3*L20、T1*L8、T3*L21、T2*L20、T3*L1、T3*L11、T3*L5、T2*L6、T3*L12、T1*L4的SCA分别是13.69、28.14、24.08、9.02、9.97、6.09、9.02、17.75、14.40、16.94,除了T3*L11(6.09)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结论]温热玉米种质改良系L8、L11、L16、L20在育种中利用潜力较大,尤其是L11和L20是不可多得的温热玉米改良系.本研究将供试改良系划分为3大类群:L3、L5、L6、L11、L17、L19、L20、L21、L23与掖107划分为Reid群;L1、L2、L12、L13、L16、L18、L22和YML1671划分为非Reid群;L4、L7、L8、L9、L10、L14、L15和YML146划分为Suwan1群.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优先等级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市场角度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优先等级,为鲜食玉米种植者调整玉米种植结构,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7年昆明市农贸市场购买鲜食玉米顾客跟踪随机问卷调查获取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相关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优先等级进行排序,并确定出各指标的评价数值.[结果]糯性>口感>甜度>籽粒饱满度>气味>皮厚薄>籽粒排列>外观>色泽.应用此结果,得出昆明农贸市场主要鲜食玉米品种综合得分,西双版纳四路糯衍生型小白糯>西双版纳小黄糯>石林白糯>红糯、紫糯>黄甜脆.[结论]云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种植鲜食玉米不失为一种玉米提质增效的选择,鲜食玉米种植者种植糯玉米尤其优异资源的糯玉米更能受到市场青睐.
异噁唑草酮及其代谢物在玉米中残留分析方法
《农药科学与管理 》 2019
摘要:建立了采用分散固相萃取为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快速检测玉米中异噁唑草酮及其代谢物DKN的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吸附剂净化,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采集,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品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0.5mg/L范围内,异噁唑草酮及DKN在玉米等中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均>0.992 2.在0.01 ~0.1 mg/kg添加水平下,异噁唑草酮及DKN在玉米、青玉米和秸秆平均回收率为95%~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1%.异噁唑草酮及DKN在玉米等基质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玉米中异噁唑草酮及DKN的残留检测.
滇中高海拔地区玉米高密度栽培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对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云瑞505在4个密度梯度6万株/hm~2、7.5万株/hm~2、9万株/hm~2、10.5万株/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有明显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穗数、穗位高和秃尖相应增加,穗粒数、穗行数、千粒重则有所减少。种植密度9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达11 340 kg/hm~2。说明滇中高海拔地区云瑞505最佳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高原红土地氮磷钾平衡施肥对玉米数量性状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云南旱地红壤玉米氮磷钾(N/P/K)平衡施肥提供依据,对杂交玉米品种会单-4号进行N/P/K肥平衡施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植株性状、叶绿素、穗位叶、果穗性状、秸秆产量及籽粒产量差异显著,N/P/K肥对玉米数量性状变异综合影响为K>P>N;N/P/K不平衡施肥严重制约玉米生物产量,影响程度为K>P>N;N_1P_1K_1处理(N∶P_2O_5∶K_2O∶Zn=60∶90∶90∶1.5)最经济有效,在此基础上增施P/K肥的N_1P_2K_2处理(N∶P_2O_5∶K_2O∶Zn=60∶180∶180∶3.0)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增产效果更显著;肥效互作依次为P/K>N/K>N/P;N_2P_2K_2处理基础上多施N/P/K肥,增效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