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分析其生化成分的多样性,初步筛选出生化成分特异的品种资源,为特异品种的发掘利用和繁殖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5.53%,在4项常规生化成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氨基酸,为14.13%.在儿茶素组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儿茶素,为63.51%.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 26份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7.179%的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50.165%,贡献最大的是酚氨比;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6.894%,贡献最大的是表儿茶素(EC);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20%,贡献最大的是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11个生化成分进行聚类,可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主要聚集了云抗系列品种资源,主要特点为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儿茶素DL-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较高,氨基酸与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较低;第2类群聚类了云南大叶茶群体种资源,特点是氨基酸、咖啡碱、EC含量较高,儿茶素总量、EGCG及ECG含量较低;第3类群主要是人工杂交茶树品种资源,特点是EGC和EGCG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酚氨比、儿茶素DL-C、EC含量较低.3个类群的4项常规成分的含有率均相对一致,酚氨比和儿茶素组分含有率存在差异.[结论]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茶树资源26份,高咖啡碱茶树资源1份,高儿茶素总量茶树资源15份.


191份云南野生甘蔗种质资源采集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收集云南野生甘蔗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为甘蔗遗传改良提供优良亲本,也为利用和保护甘蔗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甘蔗野生种质资源采集按每隔30 km或海拔落差100 m取样1次,记录考察采集路线地理信息,调查表型性状和采集图像,并取地下根茎(地下种芽)样本保存。通过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对6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甘蔗野生资源考察队历时20 d途经11个县(市)51个乡镇,共采集到191份甘蔗野生种质资源,隶属于3个属5个种,其中滇蔗茅(Erianthusrockii)42份、割手密(Sacchuramspontaneum)53份、芒(Micanthussinensis)20份、斑茅(Erianthusarundinacius)35份、蔗茅(Erianthus fulvus)41份,主要分布于23°12′0″N~25°18′0″N,101°51′0″E~104°36′0″E和海拔208.45~2238.71 m地理区域。甘蔗野生资源种间表型性状变异丰富,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18.33%~51.76%,其中割手密的平均变异系数最高,为40.95%,其次为斑茅,平均变异系数为38.61%,芒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为33.80%。纬度和海拔均与叶宽、株高和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锤度与经度、纬度和海拔无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聚类分析及优异资源筛选,发现滇蔗茅种质第Ⅲ类群(Er2021-29)、割手密种质第Ⅱ类群(Sp2021-25、Sp2021-26和Sp2021-21)、芒种质第Ⅱ类群(Ma2021-15),斑茅种质第Ⅳ类群(Ea2021-8)、蔗茅种质第Ⅰ类群(Ef2021-1)共7份材料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优良。【结论】此次野生甘蔗种质资源采集行动弥补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开远)在云南省境内部分县(市)考察盲区系统调查的空白,且采集的191份甘蔗野生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部分特异材料具有其他甘蔗野生资源所不具备的优异性状,有7份种质综合表现优异,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厚皮甜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综合分析及评价
《中国瓜菜 》 2023
摘要:为筛选优质的厚皮甜瓜种质资源,对141份厚皮甜瓜材料的29个果实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9个果实性状包括15个质量性状和14个数量性状,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0、2.01,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1.18%,表明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数量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果实横径和种腔横径均与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果质量与单株产量、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果实的农艺性状与果实的品质、产量具有关联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厚皮甜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包含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中,累积贡献率为78.39%;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L 42、SL 29、2020 T 20、SL 90、SL 75的表现最好。聚类分析将141份厚皮甜瓜种质资源划分为7个品种群,分别包含4、2、1、48、7、6、73份种质。综上,参试的厚皮甜瓜种质资源果实遗传多样性丰富,各类群特征和优点突出,对品种改良和大面积推广种植具有指导意义。


红河流域杧果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变异与概率分级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更好地开展杧果种质资源筛选工作,对杧果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以86份红河流域杧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9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及概率分级.结果表明,9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是4.7%~28.81%,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果重,最小的是果实宽度.K-S检验显示,叶长、叶宽、叶柄长、可溶性固形物等4个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单果重、果长、果宽、果厚、可食率等5个性状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9个数量性状均采用(X-1.2818S)、(X-0.5246S)、(X+0.5246S)、(X+1.2818S)4个点分为5级,使性状1~5级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单果重与果长、果宽、果厚、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的开展可为杧果种质资源的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河流域 杧果 种质资源 数量性状 K-S正态性检验


葡萄种质资源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葡萄种质资源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为葡萄根结线虫病抗性种质筛选、抗病品种布局、绿色防控技术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葡萄扦插幼苗人工接种2龄幼虫法,测定了20份葡萄种质材料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指标(根结指数、卵粒指数、病情指数及繁殖系数),其中以红地球为对照材料,并通过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运算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9份葡萄种质材料的根结指数(2.95~15.97)、卵粒指数(0.77~10.14)和病情指数(46.70~93.30)均低于对照红地球,除沙巴珍珠的繁殖系数高于对照红地球外,其余18份材料的繁殖系数(0.06~0.92)均低于对照红地球;沙巴珍珠和黑比诺的4项抗性评价指标均较高,除根结指数外,其余3项抗病指标均与对照红地球无显著差异(P>0.05),为高感品种,其余品种不同抗性评价指标变化趋势不一致。以4项抗性评价指标为参数,经系统聚类和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20个葡萄品种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水平分为三大类,其中,金手指、藤稔、黄金玫瑰、红宝石、美人指、美丽无核、女巫指、康能、玫瑰香、夏黑、希姆劳特11个品种为中抗材料;龙眼、紫甜无核、克伦生、奇妙、巨峰、维多利亚6个品种为感病材料;沙巴珍珠、黑比诺和红地球3个品种为高感材料。【结论】供试的20份葡萄种质材料中,有11个中抗品种,6个感病品种,3个高感品种,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抗性最强的是希姆劳特,抗性最弱的是沙巴珍珠。


甘蔗种质资源蔗糖分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高糖种质发掘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糖种质是甘蔗高糖育种取得成功的物质基础,性状遗传变异的评估是提高遗传改良效率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292份国内外甘蔗品种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3年(1年新植2年宿根)系统的田间试验,对蔗糖分的方差和遗传参数(遗传方差、广义遗传力、变异系数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种质间蔗糖分性状差异极显著,但与年份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3年试验的广义遗传力为0.85).变异系数分析显示,尽管具有较大的极差(平均为10.66%),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平均为10.13%),这可能与参试种质大部分为不同时期育成的商业品种有关.变异系数进一步分析显示,不管是新植还是宿根试验,11月的变异系数均大于之后的各月份.相关性分析显示,11月与总平均蔗糖分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5(P<0.001).表明11月或更早时间可能更有利于蔗糖分的选择.基于3年蔗糖分数据,发掘出平均蔗糖分超过16.00%的高糖种质32份提供杂交利用,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高糖育种亲本基因库.此外,本研究还就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糖育种研究提出了建议.


割手密糖分性状利用进展与探讨
《中国糖料 》 2022
摘要:蔗糖分是甘蔗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甘蔗基础杂交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导致遗传基础的狭窄影响了甘蔗蔗糖分遗传改良进程.割手密是甘蔗育种中最具价值的野生种,开发利用其新的基因源,和基础杂交思路将是解决此现状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要概述了甘蔗和割手密糖分改良与研究现状,割手密创新利用方面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割手密用于糖分改良的潜力.探讨了割手密在糖分性状改良上的开发利用思路:将筛选出糖分高的割手密材料用于高贵化育种,将性状优良的多个割手密血缘聚合到一个割手密材料,创制高糖割手密材料,将创制的高糖割手密材料再一次自交增加基因型的纯合度,提高其后代的糖分及纯度.


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变异,为云南地方稻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将同名或相似名资源划为1组,共分为11组,调查其13个表型性状,计算各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欧式距离,利用非加权配对平均法(UPGMA)对供试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13个表型性状在11组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为3.74%(J组的谷粒长)~82.96%(C组的每穗实粒数),且在各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间均存在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表型性状.11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间表型性状的欧氏距离差异明显,分别为1.63(G4与G7)~10.45(A5与A21),在欧式距离为1.95时,133份同名地方稻种资源被聚为八大类群.48个SSR标记在133份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中共检测到395个多态性位点,各标记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RM5622)~16(RM2851)个,平均为8.23个;48个SSR标记在11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154个(K组)~263个(A组).48个SSR标记的主要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多样性指数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较大,主要等位基因频率为0.1617~0.7970,平均为0.3332,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62~0.9054,平均为0.7704,PIC为0.3388~0.8977,平均为0.7419.11组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SSR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差异明显,为0.4545~0.9040,在遗传相似系数0.1400处可将133份资源分为七大类群.[结论]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多样性丰富,经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鉴定133份同名地方稻种资源中并未出现重复资源,两种鉴定方法得到的结果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些差异.所用标记的多态性丰富,具有区分云南同名地方稻种资源的能力,可用于云南水稻种质资源鉴别.
关键词: 云南同名地方稻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SSR分子标记


云南软米在豫南稻区的品质性状检测与分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豫南稻区引进的38份云南软米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砻谷机、精米机和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等仪器,结合生化和理化分析的技术方法,对云南软米在豫南稻区的外观品质、研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等主要性状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软米的垩白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粒长、粒宽、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糊化温度等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特别是软米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垩白性状、粒型以及糊化温度等重要品质性状在软米水稻材料中的变异范围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