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模糊匹配)
109条记录
甘蔗赤腐病菌变异及甘蔗抗病性研究进展

中国糖料 2020

摘要: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导致甘蔗严重损失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通常被称为甘蔗的"癌症",造成云南临沧、孟连、石屏多片蔗区甘蔗成片死亡,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由于该病原菌频繁变异导致防控困难,目前对该病害药剂防控效果不理想,仍无有效、彻底的根治措施,甘蔗赤腐病菌变异研究及甘蔗抗病研究是实现病害持久可持续控制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重点从甘蔗赤腐病菌形态变异、致病性变异、分子变异分析了甘蔗赤腐病菌遗传变异,论述了甘蔗赤腐病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及甘蔗品种抗病性、诱导抗病性等分子研究进展;并就深入开展甘蔗赤腐病防控、群体遗传结构和抗性基因挖掘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甘蔗赤腐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蔗 赤腐病 变异 分子检测 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抗锈病鉴定方法的改进及资源筛选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锈病是由蚕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ciae-fabae(Pers.) Schroet]引起的蚕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提高蚕豆锈病抗性种质筛选的效率及准确性,本文采用混合菌株在温室条件下苗期接种、成株期评价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抗病材料K0772和感病材料K90315为对照,对1 416份材料(3个年度鉴定材料数量分别为290、517和609份)进行鉴定试验,其中重复鉴定材料77份.抗病对照K0772历年均表现为抗病(R);感病对照K90315分别表现为感病(S)、感病(S)和高感(HS).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品种K0772和K90315及重复鉴定材料的3年重复鉴定结果间差异并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重复鉴定材料组间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年度间的重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3年重复鉴定,获得高抗(HR)材料12份,抗病(R)材料47份,中抗(MR)材料18份.因此,利用混合菌源进行苗期接种和在成株期对蚕豆品种锈病抗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以用于蚕豆锈病综合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育种研究.

关键词: 蚕豆 锈病 苗期 成株期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根肿病甘蓝型油菜新种质的创制及抗性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根肿病高抗白菜品种"康根51"与甘蓝型油菜种质进行杂交,创制获得对云南特定根肿病生理小种具有抗性的种质,为根肿病抗性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染色体数目和PCR扩增对亲本和杂交后代进行分析,并采用田间抗性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抗性评价。【结果】染色体数目分析发现,"康根51"的染色体数目为20条,油菜10159染色体数目为38条,杂交F_1代材料染色体数目为29条,与预期结果相符。随着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趋于正常且自交结实正常。PCR扩增结果显示杂交后代具有双亲的互补带型,表明创制的种质为甘、白杂交后代种质。对不同世代的663份自交单株进行田间根肿病抗性初筛,29份材料发病率较低;以楚雄东瓜镇油菜发病根瘤上分离的休眠孢子为病原对田间初筛的种质进行室内抗性鉴定。R150和R322表现为高抗,发病率分别为6.7%和13.3%,病情指数分别为5.83和7.50;R072、R087等19份材料表现为抗病,发病率在13.3%~36.7%,病情指数在10.83~25.80,其余8份表现为感病或高感。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根肿病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获得对云南特定根肿病生理小种表现抗性的甘蓝型油菜新种质2份,可用于油菜根肿病抗病育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根肿病 抗性鉴定 种质创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评价云南药用野生稻对白叶枯病菌株的抗性,为药用野生稻的保护及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4个近年在云南稻作区流行的白叶枯病菌株及国内外部分标准强致病菌系对云南8个居群(OF1~OF8)的31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接种鉴定,测量病斑长度,按照抗性分级标准进行抗性等级划分,建立抗病谱,比较分析不同药用野生稻材料间和不同居群间的抗性差异。【结果】接种24个白叶枯病菌株21 d后,感病材料金刚30的病斑长度均超过20.00 cm,而未接种的叶片未发生任何变化,说明24个白叶枯病菌株均未丧失致病力;31份药用野生稻材料大多出现典型的白叶枯病症状,但抗病等级存在差异,其中,67.7%的供试药用野生稻对XOO8菌株表现抗病,说明XOO8菌株的致病性最强,所有材料均抗XOO14菌株,说明XOO14菌株的致病性最弱。31份药用野生稻的抗菌率均在50.0%以上,其中OF2-1的抗菌率最高,为100.0%,OF4-2的抗菌率最低,为50.0%。8个居群中,以OF5和OF7的抗菌率最高,均为100.0%,说明二者对24个白叶枯病菌株均表现抗性;OF4的抗菌率最低,为79.2%,仅抗19个菌株。8个居群抗性由强至弱排序为:OF5=OF7>OF6>OF1=OF2=OF8>OF3>OF4。各居群内样品个体间抗性差异明显,推测是由于野生稻杂合程度较高所导致。【结论】云南药用野生稻种质资源对当前在云南流行的白叶枯病小种及国内外部分强致病菌整体抗性较好,其抗性差异来源于居群内的杂合度,与地理分布无关,推测云南药用野生稻具有特异的优良抗白叶枯病基因,其在遗传研究和品种改良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白叶枯病 抗性 鉴定评价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0个辣椒栽培品种抗番茄斑萎病毒的评价

中国植保导刊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用摩擦接毒的方法,以具有Tsw抗性基因的灯笼椒PI-152225品种为抗性对照,采用ELISA检测法对购自市场的40个辣椒栽培品种抗番茄斑萎病毒(TSWV)的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0个辣椒品种中,白米辣2号对TSWV表现为中抗,12个品种表现为感病,27个品种表现为高感。

关键词: 辣椒 抗性鉴定 番茄斑萎病毒 间接酶联免疫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粳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云南20世纪60年代到2013年以来引进或育成的188个粳稻品种(系)开展稻瘟病抗性测定分析。【方法】采用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合室内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接种的方法进行抗性评价分析。【结果】田间自然病圃鉴定表明,其中146个品种(系)感或高感穗瘟,占鉴定品种(系)的77. 66%;利用9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室内进一步接种在田间叶瘟和穗瘟均表现抗病的32个材料,发现楚粳13号、凤稻16号、岫03-8和合系20号等13个品种表现良好的抗性。楚粳23号、楚粳25号和凤稻21号等12个品种表现出抗叶瘟但感染穗瘟;而昌粳8号、昌粳9号、昌粳11号和丽粳4号等4个品种则感叶瘟但抗穗瘟。【结论】田间表现抗病且室内接种表现良好抗性的品种,可用作开展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叶瘟表现感病,但穗瘟表现抗病的4个品种是否持有抗穗瘟的基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 粳稻 稻瘟病 抗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新育成甘蔗品种(系)对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和高粱花叶病毒的抗性评价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花叶病是中国蔗区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中国蔗区甘蔗花叶病的2种主要病原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分离物(SCSMV-JP1,Gen Bank登录号JF488064)和高粱花叶病毒分离物(Sr MV-HH,Gen Bank登录号DQ530434)为接种毒源,采用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方法,于2015年、2016年2次对中国近年选育的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了双抗SCSMV和Sr MV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71个优良甘蔗新品种(系)中,对SCS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4个,占33.8%,感病到高感的有47个,占66.2%;对Sr MV表现高抗到中抗的有27个,占38.03%,感病到高感的有44个,占61.97%。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福农30号、福农36号、闽糖01-77、桂糖02-467、柳城05-129、粤甘34号、粤甘40号、粤糖55号、粤糖96-86、粤糖00-318、赣蔗02-70、云蔗03-258、云蔗04-241、云蔗05-51、云蔗06-80等15个优良新品种(系)双抗SCSM V和Sr M V 2种病毒,占21.13%,其中粤甘34号、粤糖55号、云蔗03-258、云蔗05-51、云蔗06-80等5个优良新品种(系)对2种病毒均表现为高抗,占7.04%,。研究结果明确了71个甘蔗优良新品种(系)对甘蔗花叶病2种主要致病病原的抗性,筛选出双抗SCSMV和Sr MV的甘蔗优良新品种(系)15个,为生产用种选择和有效防控甘蔗花叶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甘蔗 优良新品种(系)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 高粱花叶病毒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材料套袋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火龙果果实生长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以红肉火龙果品种‘台农二号’为供试材料,分析果树上常用的5种果实套袋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火龙果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抗逆性、内在品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套袋后,能有效地防止雨水过多造成的火龙果果实裂果及防治果实蝇和昆虫及飞鸟的为害。不同材料套袋处理后对果实外观和品质影响不同。结合干热河谷区特殊气候的实际,建议使用透气性较好的白色无纺布袋、白色尼龙网袋较好。

关键词: 果实 套袋 火龙果 品质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与苏云金芽胞杆菌桶混对不同地区抗性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云南通海、湖北武汉、海南海口田间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苏云金芽胞杆菌抗药性现状及其桶混的田间防治效果,为小菜蛾抗性治理策略提供参考,推进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采用叶片浸渍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以上3种杀虫剂进行抗药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均对阿维菌素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为276.0~1062.0倍,对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达到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为60.0~671.0倍,对苏云金芽胞杆菌表现为中等及以下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为5.1~15.2倍。田间防治效果和抗性水平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苏云金芽胞杆菌药后7 d均达到70%以上,而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单剂药后7 d防治效果均达不到60%。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苏云金芽胞杆菌桶混处理的田间防治效果在以上地区分别为88.70%和81.50%,防治效果较好,桶混处理防效与各单剂相比差异极显著。因此,建议可以桶混、轮换使用苏云金芽胞杆菌,以提高对小菜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苏云金芽胞杆菌 桶混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粒咖啡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田间抗病性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对咖啡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确定其病原菌,同时开展咖啡褐斑病田间发生情况和品种抗病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地点采集的小粒咖啡病叶上分离出3个菌株,其形态特征相同。选取从云南(CCYN05)和海南(CCHN05)样品上纯化到的2个菌株,对其rDNA-ITS克隆测序分析,2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将该病原菌鉴定为咖啡生尾孢。调查了5个小粒咖啡品种对褐斑病的田间抗性,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和抗病品种,5个品种抗病性由强至弱依次为卡杜埃瑞吉纳、卡杜拉、卡杜埃44、卡蒂膜、维拉萨奇。

关键词: 小粒咖啡 褐斑病 病原菌 抗病性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