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荞麦轮纹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及荞麦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建立荞麦轮纹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和筛选可利用的抗轮纹病的荞麦种质资源,本研究以TP2和KP14为供试材料,在健康荞麦叶片正面针刺处理,然后用荞麦轮纹病的病原菌菌饼进行接种;利用建立的抗性鉴定方法,对50份荞麦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针刺5针接种叶片病斑出现较快,且比针刺1针、针刺3针的叶片病斑大,针刺5针的病情指数最高。50份荞麦种质资源的病情指数有差异,其中YZ-18的病情指数为29.63,为高抗种质资源,YZ-2、YZ-5、YZ-13和YZ-9的病情指数均低于40,为中抗种质资源,其余为感病种质资源。因此,接种前叶片正面针刺5针的方法为最佳的抗性鉴定方法。50份抗性评价的荞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出5份抗病种质资源。
籼型抗病质核互作不育系锦319 A的选育
《种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籼型抗病质核互作不育系锦319A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利用自主选育的不育系(金23A/858B)与自主选育的新品系(Ⅱ-32B/金23B)进一步杂交,从而聚合不同的优秀基因以丰富遗传背景,经6年10代回交育成的核质互作新不育系,最终获得籼型抗病质核互作新不育系锦319A,组合为(金23A/858B)×(Ⅱ-32B/金23B),201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不育系对稻瘟病、白叶枯病有较好抗性,本文详细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云南野生茄资源黄萎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萎病是目前茄子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收集、鉴定、筛选抗性资源,尤其是从野生近缘种中发掘抗性基因并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茄子黄萎病危害的优选途径。云南省拥有丰富的野生茄子资源但尚未有效利用。本研究针对云南省茄子主产区收集到的3种黄萎病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真菌18S r DNA/ITS鉴定,均属于大丽轮枝菌,并通过致病力鉴定,筛选出一株强致病力菌株(QZ-S);应用菌株QZ-S,通过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对45份云南野生茄子资源开展黄萎病抗性鉴定,最终筛选出2份高抗材料(蒜芥茄和喀西茄)、2份抗病材料(水茄和多裂水茄)、6份中抗材料(1份刺天茄和5份红茄);此外,还筛选到了1份黄萎病高感材料239-3-2。本研究筛选出的材料可应用于茄子黄萎病抗病育种,为茄子及其他作物黄萎病抗病育种提供抗源。
家蚕对溴虫腈的耐受性及与体内细胞色素P450和b5含量的关联性
《蚕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溴虫腈是一种广泛应用并明确对家蚕毒性较小的农用杀虫剂。为了探讨家蚕对溴虫腈的耐受性产生机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检测溴虫腈对家蚕耐受性品系QBA和敏感品系p50的2~5龄幼虫的毒性,并同时测定幼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和b5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2个家蚕品系幼虫的发育龄期增加,幼虫对溴虫腈的耐受性也增强,并且溴虫腈对同一龄期幼虫的LC50值是耐受性品系QBA高于敏感品系p50;幼虫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和b5含量也是随着幼虫发育龄期增加,但同一龄期耐受性品系QBA幼虫的细胞色素P450含量高于敏感品系p50,而且QBA的幼虫随着发育龄期对溴虫腈的耐受性增强与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增加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与细胞色素b5含量的增加则无相关性。初步推测不同家蚕品系对溴虫腈的耐受性与体内细胞色素P450含量可能有一定关联。
关键词: 家蚕 细胞色素P450 细胞色素b5 溴虫腈 耐受性
21个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鉴定与评价
《应用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甘蔗品种对甘蔗螟虫的抗性,以期为抗虫品种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自然种群接虫方法,研究不同甘蔗品种苗期和生长中后期螟害水平。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的抗性。【结果】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危害造成的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和株虫孔数等存在显著差异。21个甘蔗品种分为4个抗性等级。第1级1个品种(ROC10),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低;第2级包括4个品种(粤糖60号、柳城05-136、桂糖29号、粤糖55号),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低、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3级包括9个品种(福农38号、桂糖31号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中等、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4级包括7个品种(福农39号、德蔗03-83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高。【结论】甘蔗品种和生育期影响螟虫的发生,不同品种对甘蔗螟虫抗性水平存在差异。
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筛选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抗虫性及其影响产量的水稻关键生育期,为抗虫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利用苗期和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成株期(移栽期—乳熟期)田间自然种群发生鉴定等方法,测定了云南籼稻区31个水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虫性及其产量。结果表明,苗期有7个品种表现高抗,23个品种表现中抗—中感,1个品种表现高感;分蘖期有20个品种表现高抗,有11个表现中抗—中感;成株期田间自然种群鉴定,31个品种成株期白背飞虱田间自然种群的累计虫量都超过了对照品种TN1,均表现为感虫。单株接虫鉴定多数品种表现抗虫,而大田期自然种群鉴定则全部表现为感虫,一定程度说明了云南籼稻区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具有耐害性而无抗生性。移栽期、孕穗期、抽穗期百丛虫量与有效穗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移栽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的百丛虫量是造成有效穗数少和产量低的关键因子。移栽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是防治白背飞虱的关键时期。
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性评价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全面掌握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能力,为挖掘具有特色的家蚕抗病材料及培育适应当地的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龄起蚕经口添食相同浓度病毒、逐日调查存活率的方法,对200个家蚕品种(品系)进行Bm NPV抗性评价和筛选;并通过接种后每日存活数、各发育时期存活率等指标分析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Bm NPV的抗性水平、发病死亡规律、不同抗性品种的发病死亡时期及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抗性差异。【结果】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抗Bm NPV的品种有731、795、854B、872A、966B、B黄肉色茧、P50、山河B、选二甲白和竹印,感病品种包括955、242A、242B、963B、DW3、锦秀A、锦秀B、日、野乙和云夏A油。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首次出现死亡差异的时间截点分别是接种后96和48 h,二者相差48 h;部分抗病品种在秋季对Bm NPV的抗性水平低于春季;同一家蚕品种A系和B系的抗病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大多数品种的抗Bm NPV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其中P50为Bm NPV抗性最强品种。对未知品种进行抗Bm NPV测定时,可选择接种后168 h作为抗性评价的时间截点。
关键词: 家蚕品种 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抗性评价 云南蚕区
21个甘蔗品种对螟虫抗性鉴定与评价
《应用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甘蔗品种对甘蔗螟虫的抗性,以期为抗虫品种推广应用和抗性基因发掘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自然种群接虫方法,研究不同甘蔗品种苗期和生长中后期螟害水平.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的抗性.[结果]不同甘蔗品种对螟虫危害造成的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和株虫孔数等存在显著差异.21个甘蔗品种分为4个抗性等级.第1级1个品种(ROC10),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低;第2级包括4个品种(粤糖60号、柳城05-136、桂糖29号、粤糖55号),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低、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3级包括9个品种(福农38号、桂糖31号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中等、螟害株(节)率中等、株虫孔数中等;第4级包括7个品种(福农39号、德蔗03-83等),表现为螟害枯心率、螟害株(节)率、株虫孔数高.[结论]甘蔗品种和生育期影响螟虫的发生,不同品种对甘蔗螟虫抗性水平存在差异.
怒江地方花魔芋资源增产性与抗病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对怒江地方花魔芋资源的增产性(生育期、重量增长率、繁殖倍数)和软腐病抗性进行了试验观察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受干旱影响下,怒江花魔芋试验材料生育期157~163 d,平均为160.68 d,重量增长率(膨胀率)为49.58%,繁殖倍数为4.77,生育期比对照材料(永胜花魔芋)长0.84 d、重量增长率高3.29个百分点、繁殖倍数高0.25倍,表明怒江花魔芋增产性比对照稍强。怒江花魔芋试验材料茎干离体接种24 h病斑长为6.92 cm,比对照短2.02 cm,接种48 h后无区别;叶片离体接种24 h病斑面积为0.46 cm~2,比对照材料(富源花魔芋)小0.45 cm~2,接种48 h为4.03 cm~2,比对照材料小2.61 cm~2,表明怒江花魔芋对软腐病病原菌敏感,无抗病能力,但耐病性比对照材料强。试验结果可以为怒江花魔芋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